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19|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幽贊】01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3-10 20:12: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小黑明融 於 2015-4-6 14:07 編輯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幽贊】


 大乘 基撰


 贊曰:
 今為有情.結習所蔽。敬受邪教.誹毀大乘。
 於空有經.如言計著。隨印所解.互生厭希。
 設希出要.親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亂授學。
 懼廣文海.初不趣求。雖樂略經.而不能了。
 於真俗諦.競說有無.心境法中.遞生取捨。
 令正法義.真謬具分。信學有情.皆獲利樂。
 依先所授.略贊中道。

 如解深密經中.佛依遍計所執。
 說一切法.皆無自性;
 無生無滅。本來涅槃.
 相生勝義.三無性已。

 時勝義生菩薩白佛言。世尊:
 佛初唯為.趣聲聞者.轉四諦輪。
 雖甚希奇.然未了義。
 是諸諍論.安足處所。

 次復唯為.趣大乘者.轉隱密輪。
 說一切法.皆無自性;
 無生無滅.本來涅槃。
 雖更希奇.猶未了義。
 亦諸諍論.安足處所。

 今為發趣.一切乘者.轉顯了輪。
 無上無容.是勝義中.
 真了義教。非諸諍論.
 安足處所。

 金光明經說:此三法;
 名轉照持。輪摧破名。具遮表故。由諸有情.
 迷法實相.起造惑業.淪生死海。大聖法王.
 證法自性.善巧方便。應彼機宜.離言法中.
 以言顯說。欲令隨獲.中道實相。故有頌言:

 諸佛或說我  或時說無我 
 諸法實相中  無我無非我 

 餘經復說:
 佛以一音.演無邊義。眾生隨類.各得解等。
 既猶天鼓.應念發聲。亦類末尼.如求雨寶。
 應物雖設.種種法門。智見純和.未生乖競。
 佛涅槃後.因彼大天.人法糺紛.初封著有。
 如有頌曰:

 應審觀佛教  聖諦說為依 
 如採沙中金  擇取其真實 

 聖龍猛等.為除有執.採集真教.究暢空宗。
 如別頌曰:

 真性有為空  如幻緣生故 
 無為無有實  不起似空華 

 彼言:世俗可說法有。依勝義諦.一切皆空。
 雖此真空.性非空有。寄詮勝義.理皆性空。
 有情由是.次生空見。

 無著菩薩.復請慈尊.說中道教。雙除二執。
 而說頌言: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 
 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 
 有無及有故  是則契中道 

 彼言:世俗說我法有.依勝義諦.唯此二空。
 雖佛為破.執空執有.總相宣說.諸法有空。
 或說諸法.非空非有。名字性離.空有雙非。
 勝義寄詮.有空有有。

 故慈尊說。有為無為.名之為有。我及我所.
 稱之為無。非說:有.空.法.皆空有。
 觀斯聖意.空有無乖。法離智詮.何空何有。
 對機遣病.假說有空。後諸學徒.隨文起執。
 己之所解.謂契中宗。他之所知.將為謬說。
 今贊經義.申其兩端。妙理是非.智者當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上-1


  〔般若波羅蜜多〕者:大經之通名。

  〔心經〕者:此經之別稱。般若之心經也。
  三磨娑釋依士為名。蘇漫多聲屬主為目。
  雖此心經亦名般若。彼總此別故但名心。

  〔般若〕慧義。
  古釋有三:一實相謂真理。
       二觀照謂真慧。
       三文字謂真教。
  今釋有五:第四眷屬謂萬行。
       第五境界謂諸法。

  福智俱修.有空齊照。尋詮會旨.究理解生。
  慧性慧資.皆名般若。能除障習.證法真理。
  眾德之首.萬行之導。雖獨名慧.攝一切法。

  〔波羅〕者.彼岸義。
  古說有二:謂菩提.涅槃。
  今釋有五:一所知。二教。三理。四行。五果。

  〔蜜多〕者.離義.到義。
  由行般若.離諸障染。境盡有無.解窮六藏。
  義洞真俗.業備二因。覺滿寂圓.斯昇彼岸。
  體用兼舉.故立此名。

  然所修行.具七最勝。方可得名〔波羅蜜多〕
 一住菩薩種姓。
 二依大菩提心。
 三悲愍有情。 
 四具行事業。 
 五無相智所攝。
 六迴向菩提。 
 七不為二障間雜。

  若行慧等.一切善業。隨闕此一.非到彼岸。
  此在初劫.名波羅蜜多。
  在第二劫.名近波羅蜜多。
  在第三劫.名大波羅蜜多。
  佛果位中.更無異稱。今包因果.故舉通名。

  〔心〕者.堅實妙最之稱。
  大經隨機.義文俱廣。受持傳習.或生怯退。
  傳法聖者,錄其堅實.妙最之旨.別出此經。
  三分二序.故皆遺闕。甄綜精微.纂提綱蹟。
  事雖萬像.統即色而為空。
  道縱千門.貫無智而兼得。
  探廣文之祕旨.標貞心以為稱。

  〔經〕者.津妙理之格言。掖迷生之恒範。
  欲令隨證.或依或說.般若貞實.而說此經。
  故以心目。如瑜伽論.水陸華等.十地等經。

(以上解釋經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曰:〔觀自在菩薩〕

  贊曰:勝空者言:
  今此經中.略有二分。
  初〔觀自在〕等.破二執顯二空。
  後〔菩提薩埵〕等.歎二依得二利。

  大經云:
  佛告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如是觀。實有菩薩不見有菩薩。不見菩薩名。
  菩薩自性空.菩薩名空。故今標菩薩令彼不見。
  故破生執而說生空。

  如應者言:
  今此經中.總有三分。
  初〔觀自在〕等.標上人修行.勸示發心。
  次〔舍利子〕等.陳機感者.名述理垂喻。
  後〔菩提薩埵〕等.彰依學之德.歎獲勝利。

  或初令練磨
  次斷除四處
  後離苦圓證

  練磨有三。今標菩薩.先修行人.勸示發心。

  初練磨也。謂聞菩提.廣大深遠。若生退屈.
  應練磨心。彼觀自在.昔初發意。具諸煩惱.
  於無明殼.建立勝心。捨身命財.求佛智慧。
  興大勇猛.已成等覺。我亦應爾.勵己增修。
  不應自輕.而生退屈。

  〔觀〕者.察義。府救慧悲。

  〔自在〕者.無滯義。
  拔濟妙用。諸有慇淨.三業歸依。必應所祈.
  六通垂化。無暇危苦.飛輪摧伏。作不請友.
  為應病醫。攝利難思.名觀自在。

 又〔觀〕者.照義。了空有慧。

  〔自在〕者.縱任義。
  所得勝果。昔行六度.今得果圓。慧觀為先.
  成十自在:

 一壽自在.能延促命。
 二心自在.生死無染。
 三財自在.能隨樂現。由施所得。
 四業自在.唯作善事.及勸他為。
 五生自在.隨欲能往。由戒所得。
 六勝解自在.能隨欲變。由忍所得。
 七願自在.隨觀所樂成。由精進所得。
 八神力自在.起最勝通。由定所得。
 九智自在.隨言音慧。
 十法自在.於契經等。由慧所得。

  位階補處.道成等覺。無幽不燭.名觀自在。
  但言觀音.詞義俱失。

  〔菩提薩埵〕.略言〔菩薩〕
  〔菩提〕即般若.
  〔薩埵〕謂方便。
  此二於有情.能作一切.利益安樂。

 又〔菩提〕者.覺義。智所求果。

  〔薩埵〕者.有情義。
  悲所度生。依弘誓語.故名菩薩。

 又〔薩埵〕者.勇猛義。
  求大菩提.精勤勇猛.故名菩薩。

 又修行者.名為〔薩埵〕
  求三菩提.之有情者.或處上位.諸具大心.
  妙慧成就.皆〔觀自在〕。或指示此.令矚曰觀。
  非住西方.來遊此者。彼大經中.不別顯故。

(以上解釋觀自在菩薩)(初練磨心)竟


下一章
  經曰:〔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幽贊】02
http://oursogo.com/thread-1876027-1-1.html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5-5 12:00:13 |只看該作者
窺基大師小傳

  窺基大師(公元632-682年)俗姓尉遲,為當時受封貴族的將門之後,自幼習儒經,九歲喪母,平時常感孤單,漸疏浮俗,早有出家志向。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大師遊印取經歸來,回到長安從事傳譯的工作,並且很注意物色培養傳法的人材,偶然在路上遇到了窺基,見其眉清目秀,舉止大方,便有意度他為弟子,親自去和他的父親商量,得到尤許,但因為窺基出身貴族,出家必須經過朝廷嚴格的審核,等手續完成之後,已經是貞觀二十二年,才正式的剃度出家,時年十七歲,先住弘福寺,同年十二月,隨玄奘法師遷入大慈恩寺。  
  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復有朝命度窺基為大僧,並應選學習五印語文,這時他的年齡才二十三歲,二年之後即應詔參與譯經,從此他一直跟著玄奘,參加慈恩、西明、玉華等的譯場,隨從受業。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玄奘法師在玉華宮譯場逝世,譯經事業中止,窺基重新回到大慈恩寺,專事著作,後來曾有一段時間,在他的祖籍地附近遊歷,沿途仍講經作疏,從事弘化的工作,他亦到過五台山,曾經造玉石文殊像,及寫金字般若經。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十一月十三日,窺基在慈恩寺,翻經圓寂,年五十一歲,十二月四日葬於樊村北渠,靠近玄奘塋隴後,於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七月啟塔荼毗,遷入平原新塔。

  窺基追隨玄奘法師譯經,其中成就最特殊的是「成唯識論」的翻譯,這是一部解釋世親菩薩所作的「唯識三十論」,而屬於集注性質的論書,是中國瑜伽學一本十支中的主要一支,世親菩薩作唯識三十頌時,沒有作譯就去世了,後經親勝、火辨等諸論師,相繼作譯,玄奘法師赴印度時,將當時著名的十大家注譯,都蒐集了回來,開始翻譯時,擬將十大家注譯各別分譯,但是不久之後,窺基就向玄奘建議,將十家的注譯揉合起來,成為一部。作出定解,以免後人無所適從,玄奘當時同意這一種建議,窺基後來自己說,這一部譯典是:『商榷華梵,甄權重輕,陶甄諸義之差,有葉一師之制。』對於十家疏義,採取了護法的注譯為主,加以抉擇組織而為一書。
  這種糅譯經典的體裁,是窺基獨創的,他在唯識樞要序裏說:『雖復本出五天,然彼無茲釋,直爾十師之別,作鳩集尤難,況更摭比幽文,誠為未有!』可見他對於本論的譯成,是有創造性的貢獻,唯識二十論,原有後魏瞿量般若流支,和陳真諦法師的兩種譯本,窺基在唯識二十論述記自序中說:『今我和上三藏法師玄奘佼諸梵本,睹先再譯,知其不閑奧理,難具陳述,…………基受旬執筆…………刪整增訛,綴補紕闕,既睹新本,方類世親。』
  這段話,是他對於佛典新舊譯本優劣的總評也,說明新譯是從那些方面來校正舊譯的。(參考中國佛教人物與制度)  
  窺基除了撰述有關玄奘法師新譯的唯識學之注釋書外,本身並著作了成唯識論述記二十卷,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四卷,並曾經在長安及五台山等地講唯識論,發展宣揚唯識學,對於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來的新佛教經典中,窺基是以成唯識論護法系統的唯識學為根據,作大力的提倡,因此被後人尊為法相宗的第一祖,因為他大半生的時間,都居住在大慈恩寺之中,所以這一脈又稱之慈恩宗。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4 03:2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