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歷史軍事] [瀛園舊主]木蘭奇女傳(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4:44 |顯示全部樓層
第十九回     宛邱城唐將報捷 石子鋪寶林被擒

  卻說焦文、焦武受了軍師之計,來取紅羅城,就在城下紮營。頡和差人送牛酒犒賞軍士。焦文道:「爾等回去,叫頡和將軍今晚出城,吾有要事相商。」差人回城,將焦文言語說上,頡和忖道:「我若不去,他必見疑﹔我若一去,又恐是自投羅網。」正在兩難之際,忽然想道:「不若一走,他卻不疑,祇引他進了城,我事成矣。」遂引十數騎,一便服而來。焦氏弟兄接著,分賓主而坐。焦文道:「將軍今順天朝,是我一殿之臣,日後做了番邦之主,斬殺自由,你好不快樂!」命軍士治酒相待,焦文、焦武輪流把盞,頡和喫得大醉,不省人事。焦文命軍士將頡和扶入囚車,嚇得十數個番軍,面如土色。焦文道:「不干爾等之事。」令軍士各賜以酒食。焦文又道:「爾等寔說,饒你性命。頡和是如何埋伏人馬?」番軍道:「頡和在城中四門浚造深坑,上面蓋以浮土,兩邊埋伏弓弩無數。又城上舉火為號,外面伏兵齊出,內應外合。」焦文即每人賞銀三兩,命他如此如此,番軍大喜。城上三更時候,焦文弟兄點齊人馬,令番兵叫曰「主將回來了。」城上看了令箭,慌忙開城,不收土坑面上木板,讓唐兵一擁而入。焦武先上城樓,將守烽火軍士殺死。外面伏兵不見火起,不敢進城。那十數個番軍大叫道:「主將已令出城投降,爾等順者則生,不降者則死!」城中軍民聞知此信,大家投順。次日天明,城外伏兵見城上遍插唐朝旗號,聞頡和降唐,副將侯密兒領兵攻城,罵頡和賣主求榮。焦武出馬,祇一合,挑侯密兒於馬下,差人解頡和往元帥營中報功。
  再說尉遲寶林同程鐵牛來取宛邱城,也在城外紮營,差人去招康利答話。康利在城上回道:「副將景星在傍,不便分身。將軍明日攻城,看白旗為號,便開門投降。」寶林得了康利言語,次日按兵不動。康利無法,祇得差人下書,備言副將景星十分梟勇,又在此鎮守多年,將軍既不攻城,亦當討戰,末將令他出城,閉門絕他回路。將軍兵到,我開城投降。」寶林看書罷,拍案大怒道:「康利這條計,祇好瞞你番邦之人!」喝叫軍士將下書人推出斬首。程鐵牛上帳說道:「二國相爭,不斬來使,叫他細細說明,就算他的功勞。」寶林回嗔作喜道:「爾若歸順天朝,自當重重賞你﹔若不實說明軍情,叫你有死無生。」番使祇得寔說道:「城中百姓並糧草,俱搬往寶康山去了。祇等唐兵入城,番兵便出,復圍城池。此城小而無水,祇有五口深井,井內俱是下了毒藥,人馬飲之即死。」寶林即賞番使一個空頭官誥,留在軍中,又令程鐵牛領二千人馬,帶番使同往寶康山,取糧為食,自己帶兵圍城。原來這寶康山離城祇有二十里,程鐵牛起馬就到,殺散守糧軍士,番民男女奔逃,鐵牛令軍士不許殺傷百姓,祇取二分糧草而來,仍留一分與百姓為食。康利在城中守了二日,又飢又渴,與景星商議,於半夜時,開城逃走,被鐵牛趕上,一斧砍景星於馬下。康利之馬見了水,飲水不住,任康利加鞭,那馬祇顧飲水,被唐兵圍住。康利欲待自刎,被鐵牛趕上,活捉過來。寶林進城,令軍士往城外取水,差人解康利往元帥營中報功。
  寶林心中想道:「此地離金牛關不遠,我不若引得勝之兵,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料康和阿大軍尚在界牌關。」遂大膽而行,卻令程鐵牛謹守宛邱。仍帶番使為導,方行了百十餘里,寶林問道:「此地離金牛還有多少路?」番使道:「還有五十里,前面就是石子鋪。」又行了十餘里,到了石子鋪,寶林令軍士飽餐,今晚是要走馬取關的。卻說康和阿同木箕一干番將,狼狽而行,忽軍士報:「前面隱隱似唐兵行走。」康和阿大怒道:「唐人欺我太甚!」令木箕領眾將風馳而追,寶林挺鎗來戰,無奈寡不敵眾,身中數鎗,被木箕擒住。要知後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5:19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回     金牛關康和換將 五狼鎮木蘭裝神

  卻說尉遲元帥進了界牌,對軍師歎道:「我自隨主上起兵以來,搶關劫寨,勢如破竹,未有如界牌如是之難。」正歎念間,焦文差人解頡和獻捷。不一時,寶林差人解康利至,書中言取金牛關之意。尉遲恭頓足道:「畜生無知自恃,必為番虜矣。」過了二日,程鐵牛差人下書,言寶林被捉,聞木箕有取宛邱之意,求元帥發兵救援。李靖道:「元帥可如此如此,庶令番國君臣相忌。」尉遲恭修書一封,先將康利放了,差人送往金牛關。康和阿觀書云:
    元帥執迷不悟,徒損兵折將,何益於國。今送公子回國,元帥若賜寶林不死,令其自回,不才亦送頡和等回營。
  康和阿看罷,也差人送寶林回營。尉遲恭卻將頡和、額保、保齡囚在營中,對差人云:「你回去上覆康元帥,說三位將軍降了我國,元帥不必望他了。」番使祇得回營稟知元帥。康和阿笑道:「焉有破關失城,而不折將乎?三將既不回,留蠢子何用?」命將康利斬首。木箕道:「事由人謀,數由天定。此番失利,不在康利一人,祈元帥赦之。」康和阿道:「康利回,寶林去,猶縱虎而收羊﹔而三將又不回,自捨餌而失魚也。南方人狡甚,吾必欲破之。」遂放了康利。過了二日,忽哨馬飛報:「唐兵離關不遠紮營!」康和阿令木箕守關,不表。自此番兵年餘不出。
  再說五狼鎮守將朱木蘭,一日出鎮巡查,見番民於清明佳節祭掃墳墓。自己想起老父、老母,潸然淚下。回至帳中,心下想道:「番國多賢,不能就滅,干戈何日可息?父母何日可見?」失聲大哭起來。朱明勸慰了一回,木蘭坐而不臥。忽聽鴻雁啞啞而鳴,木蘭吟詩一首。詩曰:
  鴻雁寄語塞北鄉,遐飛萬里成行列。
  三冬食稻春北翔,風泊楊柳故根別。
  征夫十萬來翔方,寒霜秋雨花開謝。
  笳聲冉冉心慘傷,被甲枕戈星光潔。
  狐死邱首義難忘,龍藏淵底獸藏穴。
  願隨主將返帝鄉,父兮母兮長闊絕。
  木蘭歌罷,拊心自憶道:「突厥雖明,今窮兵已久,不能無欲速之心。欲速則明者,有時而昏。番將雖智,今失利已久,不能無妒賢之人。妒賢則智者有時而黜。欲破番邦,非反間不可。」遂心生一計,欲外除木箕之勇,內滅康和阿之智,祇是無用計之人。一日,鎮上黃成老人進帳,木蘭迎入坐定,木蘭道:「連日軍務羈身,未能候教。今日老丈玉臨,必有佳言惠我!」黃成道:「老民特來與將軍賀喜!」木蘭道:「末將寄身萬里,何喜可賀?」黃成道:「鎮西花子麻令妹,名花阿珍,性好幽靜,以念佛看經為樂。情願出家修道,不肯嫁人。屢被兄長譴責,花阿珍百般不從。兄長憐其年輕,今春又逼他出嫁,阿珍不從,被兄長痛打數十次,死而復蘇。花子麻即欲破其齋戒,阿珍不得已,乃哭道:‘阿兄必欲我出嫁,除非是朱將軍不可。’花子麻無法,祇得託老民,來與將軍作伐。老民亦思將軍與阿珍之年貌相當,故大膽前來賀喜!」木蘭道:「臨敵招親,有干軍令。末將家中,已有妻子,此事斷不敢從命!」黃成道:「將軍乃朝中貴人,家中就有妻子,此事祇要將軍首肯,老民情願向元帥營中,陳情討令。」木蘭道:「軍法,乃天下之公法也,元帥必不私與一人,老丈休往。」黃成辭出,與花子麻商議,竟投元帥大營,備呈其事。李靖知木蘭是女扮男妝,又恐黃成是奸細,就袖占一課,得大吉之兆,發下軍令,令花子麻送妹與木蘭成親。
  黃成得了軍令,奔回五狼,與木蘭賀喜。木蘭見花子麻入營,責之曰:「汝妹既奉佛教,矢志修行,亦是美事。爾等何必令其出嫁,亂其貞心?本藩捐金五百兩,爾可收去,養他終身。再若逼他出嫁,定當重罰!」花子麻謝恩,領銀而出,回至家中,十分歡喜。對妹子阿珍稱道朱將軍之德,將銀子取出。花阿珍道:「奴未出嫁,即先收朱氏養廉,我是朱家人也。願入營隨侍朱將軍為妾,為婢,聽其所命。況奴嫁字出口,意不再留。阿兄如違奴命,奴願先死阿兄之前,以明奴心。」花子麻無法,祇得又請黃成入營。黃成入營,見木蘭有不悅之意,硬著面皮說道:「老民進營,端的來與將軍賀喜。」木蘭道:「老丈又賀何喜?」黃成即將阿珍一片言語說上,木蘭道:「阿珍必欲隨我,我有一言要他依從,方可入營」。黃成道:「阿珍之心一於將軍,即有言語,料無不從。」木蘭道:「他要入營,仍然持齋念佛,須待干戈平息,同我回家,見了公婆之面,然後成婚。」黃成退出,向阿珍說道木蘭之言,花阿珍大喜道:「此乃我之本心也。」黃成又進營來說道:「今日方能賀喜。」木蘭再不能推辭,聽花子麻擇日送親入營。木蘭無事時,與花阿珍講解經義,相得甚歡。
  自此南屏山頂,夜夜有火光出現。日間人往視之,又不見有形跡。如此二月有餘。一日,山民於山頂土中得一石碣,上有硃書篆文。其詞曰:
  木箕來,木蘭死。康和阿,為番主。
  鎮上番民齊往觀之,沉石碣於水中,不令木蘭得知。木蘭風聞其事,召花子麻問之,花子麻隱而不言。是夜,木蘭同子麻飲酒,子麻見妹子與木蘭十分相敬,微微歎息。因說道:「將軍日後出征,遇木箕千萬記之。」木蘭再問石碣之文,花子麻方以入告。木蘭見子麻有愛重之意,使附耳輕言如此如此,許以千金為謝,子麻應允,即從偏路來至番都,即到處傳說南屏山天降符瑞,並十二字篆文,互相傳說。又於各路佈散謠言道:「唐公保康和阿為番主,康和阿許為內應。」如此二日,連夜逃回五狼。
  卻說番主突厥因失了界牌關,並宛邱、紅羅二城,又失了兄弟頡和,並數員上將,日夜憂慮。一日,近臣將南屏山之事奏聞,突厥猜疑不定。次日升帳,文武畢集,突厥曰:「康元帥與唐兵相拒,今已七年,而唐兵不退,我國難安。孤欲另調一將,往代康和阿,卿等何人可往?」左庶長蘇慶桂奏曰:「勝負兵家之常,以臣愚見,元帥雖按兵不動,其得有五。」突厥曰:「卿試言之。」蘇慶桂曰:「唐兵利在速戰,元帥以逸待勞,俟彼軍心怠慢,而後攻其不備,一得也。唐主向日,八年之間掃清天下。今尉遲恭來此七載,費盡無限錢糧,他日君臣交責,二得也。倘天雨綿連不已,軍需不敷,或久旱無收,唐兵必然引退。那時乘勢攻之,若破竹然,三得也。再過數年,唐營將老兵衰,戰則易克,四得也。兵久不回,誰無父母?誰無兄弟?誰無妻子?久暴沙場,難乎為情,心生怨慕,軍心易慢。主帥必濟之以威,我主再以恩義收之,五得也。」突厥聽了蘇慶桂一片言語,默默回宮。脫桑、帖罕二臣入宮奏曰:「主上奈何聽了蘇慶桂一片遊辭,就罷了主意?」突厥曰:「蘇相條陳得失,諸卿之才又皆不及康和阿,南屏符瑞之事,又不知是真是假。」二臣奏曰:「康利乃慶桂之婿,故蘇相力為保全。主公何不暗暗差人,往南屏細探虛寔。」突厥喜曰:「即差人扮作鄉民,往南屏山探聽。」使者往返旬日,回報道:「先是南屏夜有火光沖天,如此二月有餘,日間視之,並無形跡。土民恐山上有寶,掘土尋之,得石碣赤書篆文十二字,所說皆同。又於各路打聽得尉遲恭欲保康元帥為番主,康元帥許為內應。」突厥聽了,大驚道:「怪道唐人捉去四將,祇放康利一人回營。康和阿果如此,吾國危矣!」雅丹娘娘亦奏曰:「妾妃每見康和阿靜默寡言,龍行虎步,有人君氣度,主公不可不防之。」突厥即命國舅雅福,持手詔,往召康和阿回國。
  蘇慶桂聞之,入宮伏地奏曰:「南人狡甚,捏造遙言,主公誤聽,吾國危矣。臣不惜一死,求主公將國舅追回,休使代元帥之任。」突厥曰:「康和阿七年無功,又削了幾處城池,其才亦可見矣。國舅之才,不亞康和阿!」蘇相又泣奏曰:「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雅福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何堪重任哉!」突厥大怒道:「屢次遊說!」即令將慶桂下獄。退至後宮,雅丹娘娘迎奏曰:「蘇慶桂歷相多年,有欺君之事否?」突厥曰:「無也。」娘娘曰:「慶桂作卑官時,有虐民之案否?」突厥曰:「無也。」娘娘又曰:「慶桂家中有厚積否?」突厥曰:「無也。」娘娘曰:「然則慶桂,社稷臣也,何以下獄?」突厥曰:「抗朕之命,阻國舅之功,故而下獄。」娘娘又曰:「國舅之才,不及康和阿遠矣。妾所以勸主公罷和阿之職,亦以符瑞、謠言之故耳。妾妃已命國舅往金牛關,遣木箕往征木蘭。若木蘭果死木箕之手,則符瑞、謠言皆真矣。若木蘭不死,則符瑞、謠言皆唐人捏造之詞。蘇慶桂不但無罪,而且有功,康和阿仍當用之。主公今日以一時之怒,輕折二位股肱,國之不祥,莫大於斯。」突厥大驚道:「微娘娘之言,孤才不及此。」即命內侍敕書赦慶桂出獄,賜以千金,仍居相位。要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5:54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一回     金沙谷木箕自刎 康和阿仍復帥印

  卻說雅福每見康和阿遇事遲遲而行,出言恂恂而謹,道他胸中無才。自來金牛關接了帥印,見營中軍威甚整,分佈有法,又見唐將皆梟勇之士,難於驟勝,始信服康和阿。一日,雅福升帳,眾將參見已畢,雅福曰:「唐將朱木蘭佔住五狼鎮,甚為重要之,木將軍可領兵五千往取之。」木箕曰:「求元帥令索雲、祥布為輔。」雅福即令二人同行。
  唐將朱木蘭聞番兵又至,忙送花阿珍到娘家暫住,即令朱明領一千人馬,三更之時,來劫番營。殺入營中,不見一人一騎。朱明即退,番兵四面圍來。朱明左衝右突,不能得出,遂下馬投降。木箕將朱明囚在營中,問木蘭營中虛寔。朱明道:「木蘭自娶花女之後,沉於酒色,不理軍務,況且孤軍無援。末將與彼有八拜之交,待其勢敗,願去說彼來降。」木箕大喜,即賜酒與朱明壓驚。次日,木箕討戰,木蘭不出。一連三日,木蘭始出,與素雲大戰五十餘合,祥布又來夾攻,木蘭全無懼怯,力戰二將。木箕見木蘭少年英雄,思與比試,乃鳴金收軍。次日,木箕出陣,與木蘭大戰七十餘合,索雲、祥布左右抄出,唐兵大亂,木蘭向後即退,番兵已搶木蘭營盤,木蘭祇得敗走南屏山。次日,木箕領兵圍住南屏山要路。木箕探知山上無水,圍了五日,令人往山上招降。木蘭許以次日下山,詣營中歸降。木箕知其是詐,料他夜間必然下山,去投尉遲元帥大營,卻於各處埋伏弓弩。三更時候,果然木蘭衝下山來,卻引兵向西北而走。木箕即收伏兵,用力追趕,及至天明,木蘭逃至金沙谷去了。木箕同索雲、祥布引兵大進,約追七八里,軍士報曰:「唐人用木石塞斷去路,道旁有一木牌。」木箕與素雲、祥布馬上觀之,見牌上書云:
  木箕至此,速宜自縛。
  救爾軍馬,免作飛灰。
  木箕看罷,大驚道:「吾中小蠻之計也。」三將下馬,抱頭大哭。山上唐兵大叫曰:「番將身入火坑,爾足踏之地,皆是地雷火坑。能如司馬懿,哭得天降洪雨則可免。」番將抬頭看時,見唐兵各執火把,四面堆積茅柴無數,料不能免,三將皆望北再拜,自刎而亡。木蘭又命軍士叫曰:「爾等願降者降,不願降者速去。」木蘭即乘白駝,急回五狼鎮,殺散守營眾將,救了朱明。
  再說金沙谷中一枝番兵,退至谷口。見谷口俱被木石塞斷出路,大家用力搬拆,齊聲說道:「此地放起火來,我等焉有性命?主將雖死,朱將軍之德亦是天高地厚。」也有願降者,也有願去的,木蘭即令收三將屍首,以禮葬之。
  再說國舅雅福,自木箕去後,坐臥不安。哨馬來報木箕捷音,心亦不樂。忽木箕敗兵逃回,備訴三將盡節之事,雅福頓足曰:「三將之死,乃吾之過也。」即表奏突厥云:
    臣奉命來金牛關總理軍務,遣木箕收五狼扼要之地。不料唐將木蘭,奸計百出,詐敗數陣,引箕、索、雲等入金沙谷,以焚我軍士,以致三將殉節。嗟乎!木箕之死雖可惜,石碣之詐猶可悟。主上速令康元帥來關,臣當甘拜下風,共理軍務。
  突厥看罷,深悼木箕之死,仍拜康和阿為帥,來金牛關理事。雅福迎入中軍,即將兵符印劍,一一交清,卻備五牲祭禮,遙望金沙而祭。康帥放聲而哭,軍士無不感傷。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6:35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二回     康和下令赦番兵 尉遲冒雪取金牛

  卻說金牛關外,有一長河,其形如帶,河水洶湧,金牛關以此為勢,十分難破。康和阿又於城外左右紮二座大營,營中多設弓弩,勢如鼎足。唐兵幾次渡河,番兵乘半途而擊,唐兵傷者甚多。康和阿又命能幹軍士,每日於夜靜時,吹動笳聲,彼此唱和,以亂唐兵之心。名曰《春宵怨語》。其歌曰:
    唏噓復唏噓,名曰星斗移,悲家鄉萬里。父兮母兮,近居何地?雙雙倚閭望眼穿,睹楊柳依依,負盡陽和意。夜月寒光長歎息,佳節良辰,肝腸全碎。妻子兒子,音信幾稀。可憐我,日色慘淡干戈棘,可憐你,孤單單深關夢裏。望斷行雲,今生已矣。來世再聚。盼鴻雁南來,家書未寄。嗟兮戚友兮,勞你問卜尋回期。登高眺北空相憶,看旌旗閃閃,那個人兒生得雙飛翼。天兮天兮,河邊枯骨,白雪成堆。怕看那綠草萋萋,戰馬回鳴,征夫夜啼。天兮天兮,胡不聽,南北人兒共悲泣。
  這笳聲隨風飄渺,悠悠揚揚,悲悲切切,唐兵聞之,人人傷感,個個思回。李靖與尉遲恭無法可施。忽細作報:「番主召回康和阿,關上換了主帥,乃國舅雅福。」尉遲恭大喜,每日令兵渡河挑戰。雅福謹守康和阿之教,分兵擊殺,毫不妄動。及木箕死後,康和阿又來為帥,留雅福在軍中,與康利分守二營。康和阿下令曰:「我兵據河為池,任唐兵百萬,不足懼也。如有妄言渡河劫擊唐兵者,立斬!」因此,一年有餘,唐兵無寸進之功。一日,北風凜冽,彤雲密佈,雨雪交加。李靖與尉遲恭對天拜告曰:
    昊天上帝,鑒我忠心。若大唐天子有福,今夜冰凍成礄,使唐兵渡河搶關,克服番邦,早賜成功。
  二人叩罷,焚香靜坐,不時令軍士探視。到了三更時候,軍士報道:「冰深數寸,人馬可渡。」李靖大喜道:「天助我成功也。」令伍登領兵搶左營,寶林領兵搶右營,請元帥率營中眾將,一齊搶關。
  說康元帥見風雪大作,傳令雅福、康利並一干番將道:「今夜謹防唐兵劫營。」分令眾將輪流巡視,如有唐兵到來,放炮為號,使營中皆有準備。三更之後,該雅福巡營,巡至河邊,正與伍登軍相遇。番軍連放信炮,唐兵懼退。尉遲恭走馬當先,眾將見了,一齊洶湧上前。雅福與伍登大戰三十多合,雅福死戰不退,被伍登活捉過來。寶林搶入康利營中,康利料不能勝,走馬出營而逃。尉遲恭親率大軍,直通關下。城濠冰凍如石,唐兵得勝,任城上箭如飛蝗,磚石如雨,亦不肯退。天明城陷,康和阿帶番兵出後關,退到玉門關去了。尉遲恭入城,令人安撫百姓,差人齎表奏知天子。李靖道:「今得了金牛關,深入番地,差人往守五狼鎮,令木蘭來營中聽用。」
  卻說雅福被伍登捉來,尉遲元帥屢勸不降。尉遲恭將雅福囚在營中,與頡和、額保、保齡同居一室,賜以酒食。雅福自絕飲食五日。李靖憐之,謂尉遲恭曰:「此人文不及康和阿,武不及木箕,但其心可憫。宜放之回國,使番人歸心。」尉遲恭從之,差人送至玉門關。雅福自愧,不見康和阿,亦不回番都,隻身入山修仙學道去了。後遇異人點明心性,成了正覺,此話不表。
  再說朱木蘭在五狼鎮,聞軍令調他攻取玉門關,忙送花阿珍到娘家居住,即來參見元帥、軍師。元帥道:「玉門關靠山為勢,聞爾所騎白駝,乃異人所賜,能登山越嶺,故調爾來,同到玉門關立功。」木蘭道:「元帥有令,末將敢不效犬馬之勞!」過了數日,中軍炮響,三軍起程。行了五百多里,到了玉門關,唐兵紮下八座營盤。忽焦文差人下書,言聞已近玉門關,欲留焦武獨守紅羅城,思來同攻玉門關,立功報國。元帥準其所請,即差二人往換弟兄皆來,使其守望相助,更加親切之意。一日,正與軍師商議進兵之計,忽傳聖命至。忙排香案,迎接聖旨。不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7:14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三回     太宗降詔責尉遲 突厥出榜募賢士

  卻說太宗一日早朝,文武參畢。太宗曰:「尉遲恭北征不回,寡人日夜憂慮,奈何?一尺之地,勁敵若此,若四夷盡如突厥,中國困於干戈,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太傅李敬業上殿奏曰:「李靖、尉遲恭北征十年,祇取一關二郡,再過二年,將老兵死,十去三四矣。萬歲宜降詔,謫公爵為侯爵。自古遣將不如激將。」太宗準奏,即差使臣齎詔望北番而來。尉遲恭同李靖排香案跪讀,云:
    卿等北征,瞬息十年。卿久不回,朕心如炙。非卿智力不能克敵人,實朕德輕,不足服突厥。再過數年,將老兵死過半矣。朕當親馭六軍,來滅突厥,使卿回國,善養餘年。
  李靖、尉遲恭看了此表,即上書自眨,請旨廢公爵為侯爵。並奏道:「如三年之內,不能克除突厥,願廢為庶民。」二人各具表文,付天使帶往長安去了。
  再說丞相魏徵自外藩巡查而回,聞太宗下詔激謫尉遲恭、李靖,入宮見太宗奏曰:「臣聞主公下詔激謫尉、李二人,此正中康和阿之計也。康和阿善守不出者,已料吾君臣必有交責之日。若康和阿聞知此信,愈守不戰,以老吾師,干戈何日可息也?」太宗道:「朕一時失算,為之奈何?」魏徵道:「康和阿終非李靖敵手,少有捷音,即當復其原爵。」不數日,尉遲恭捷奏,言冒雪取了金牛關,生擒雅福,康和阿逃至玉門關。太宗見奏,大喜曰:「魏徵真宰相器也。」即下詔北番去,仍陞李靖、尉遲恭為公爵不表。
  再說突厥聞知失了金牛關,國舅被捉,憂形於色,寢食俱廢。雅丹娘娘亦啼哭不止,因說突厥曰:「若玉門關再失,番都亦難保矣。主上何不出榜招賢?古人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突厥然其言,即出榜文於四門張掛,差人看守,一月有餘,不見有賢士揭榜。榜文略曰:
    朕有積怨,深恨唐國。況又侵我關隘,戮我臣民。雖彼國君臣凶惡可畏,吾地豈少高明?特諭都內都外軍民如悉:如有能以智破唐兵者,赴營中參謀﹔能以力破唐兵者,赴軍門聽調。各依文武,先授五品之職,候有功之日,進爵公侯,寡人不吝。
  卻說湖廣木蘭山,有一狐精,修了千年道行。昔年曾受朱木蘭一劍之厄,削去左肘。自木蘭代父出征,他雲遊北番,思報此仇。一日,行至番都,見四門張掛招賢榜文,便化作遊方道人,自稱獨手大仙,將榜文揭下。守榜官員引見番主,突厥大喜,宣道人上殿,問曰:「仙卿揭榜,必具高才。仙居何地?尊姓大名?寡人不才,願先聞破唐之策。」道人答曰:「貧道姓胡,名行修,法號獨手大仙。雲遊方外,四海為家,非慕爵祿而來。因見唐兵猖獗,生靈塗炭,特來滅唐將之餘威,助番邦之將士,以罷兩國之師耳。」突厥大喜,即拜胡仙為軍師,往玉門關助康元帥行事。
  康和阿接入中軍相見。禮畢,分賓主而坐,康和阿曰:「聞軍師智勇兼全,來與主上分憂,主上之福也。但不知軍師何策以教不才?」胡仙道:「且待貧道捉了木蘭並伍登諸人,然後退唐兵,復還城池,各守疆界。如不從時,貧道作起仙法來,叫唐兵片甲不回。」康和阿即命人送軍師後帳安歇。康元帥心中想道:「此人蒼形古貌,到也希奇。祇是兩眼珠放火光,必是左道旁門之士﹔酒後出汗,非六根清淨之輩,如何退得唐兵?」到了次日,令軍士將免戰牌去了。唐將焦文、焦武果來討戰。康和阿請軍師出陣。胡仙步行出關,手中仗劍,焦氏弟兄哈哈大笑。焦文迎住,大戰十餘合,道人敗走。焦文拍馬趕上,一時間飛砂走石。焦文撥馬便回,道人飛步來追,幸焦武捨死救出。回見元帥,備言妖道作法之事。次日,道人先來討戰,元帥命木蘭出馬。木蘭來至陣前,祇一箭之地,不料坐下明駝,認得對陣是一狐狸,飛奔而來,沖至道人面前,雙蹄向道人撲來,木蘭險些墜下地來。伍登掠陣,恐木蘭有失,也飛馬趕來。唐兵一齊擁至,道人不戰先敗,退入關中。見唐兵不退,就在城上作法,飛砂走石,打退唐兵。木蘭回營繳令,李靖見了大驚道:「朱將軍黑氣侵入命主,有無妄之災。須過百日,方保無事。」遂令緊守營中,不可出戰,要知後事,下文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7:55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四回     真孝女遭厄刎頸 鐵道人遺書誅妖

  卻說獨手大仙敗至關中,康元帥問曰:「軍師何以未戰先敗?」獨手答曰:「木蘭那匹坐騎,乃是妖蟒附體。木蘭仗著妖法,衝殺而來。貧道失於提防,所以先敗。貧道有兩個徒弟,聞吾在此,明日必來,不愁木蘭不來降元帥也。」康元帥但微笑稱謝而已。次日,果然有兩個年幼道人求見。獨手對元帥道:「此吾徒弟來也,命他進來。」兩個道人皆是黃衣,向上稽首。獨手道:「汝二人來得湊巧,正欲用爾二人,可速駕風雲,往湖廣西陵縣雙龍鎮,將千戶朱天祿夫婦用黑風卷來,元帥重重有賞。」二個道僮領了師命,即駕風雲騰空而走。康和阿見了,心中想道:「我為上將,不能迎敵,藉此妖人之力豈不可愧?」忽軍士報曰:「唐將討戰。」獨手又欲出陣,康和阿祇得上城防守。獨手出得關來,唐將伍登看見一個矮道人。步行出陣,也大笑起來,挺鎗直刺,道人仗劍相迎。約戰十幾合,道人暗使妖法,飛砂走石,望唐陣上打來,伍登大敗而回。
  再說兩個小狐,領了獨手之命,回至木蘭山,另找兩個老狐,化作朱天祿夫婦模樣,駕起風雲,來至玉門關。進帳見元帥道:「弟子奉命往提朱天祿夫婦,現在轅門,求元帥發落。」獨手曰:「元帥可以賞酒食,令其飽餐,再叫他修書招木蘭來降。卻將天祿夫婦,剝了衣服,弔在城樓之上。木蘭是個純孝之人,見了父母受刑,必學徐庶回曹故事。破了唐兵之後,再將木蘭斷其手足,以報木箕三人之仇。」獨手說罷,即袖出一稿,命朱天祿謄寫畢,差人送至木蘭營中。
  卻說木蘭受軍師之命,在營中靜養百日,以避災禍。忽軍士報道:「番營差人下書。」木蘭曰:「二國相爭,我為偏將,番營下書,必有緣故。」即令朱明:「將下書人押至中軍。等元帥先拆書看過,我再看罷。」朱明即帶番使來見元帥,將書呈上,尉遲恭看了封筒,大驚曰:如何天祿家書先到番邦?」忙拆書觀看。內云:
    自爾北征,今十一年矣。予旦夕焚香,呼天禱地,望爾早回。不料國家多難,以迄於今。今又神風刮予夫婦,俱卷至北番。軍士認為細作,欲行誅戮,幸康元帥訊得其寔,暫且免死。特修寸楮,爾速降,救予二人殘喘。
  元帥看罷,問番使道:「朱天祿是如何來的?」番使將獨手大仙並二位小道人之事,一一說明。元帥頓足道:「果如此,木蘭危矣。」忙請軍師商議。李靖道:「吾已知木蘭有一場禍事。料吉人必有天相。且令他進帳,看書中真假如何。」木蘭進帳,參見禮畢,李靖將書與他觀看。木蘭將書看完,大哭不止,問番使曰:「我父母今在何處?」番使曰:「現在城樓之上。」木蘭向元帥討令,即往城下來看。李靖令伍登、寶林同去,以防不測。木蘭同朱明先至關下,見父母雙雙赤體,弔在城樓之上,放聲大哭。朱明也掩面流涕,伍登、寶林亦傷感不已。朱天祿在城上叫曰:「木蘭,木蘭,爾為國北征,是為盡忠。今十一年,又搶關奪鎮,出力報效,亦云足矣。若唐將人人如此,北番克服多年矣。今我二老,被神風吹至此間,汝素孝道,豈忍坐視不救?即不然,學徐庶救母,終身不設一謀可也。予言至此,汝自思維!」楊氏亦叫曰:「木蘭,木蘭,汝代父出征,是云救父,因何父母今日生死在爾掌握中,爾尚猶豫不決也?」木蘭聽了父母之言,啞口無言,心血上湧,倒下駝來,氣死在地。
  卻說翼孝明駝,見主人倒地,抬頭四顧,見城上有五隻狐狸張牙舞爪,即向城上亂撲,朱明牽之不住。忽城上飛砂走石,打將下來,伍登、寶林救木蘭回營,仍然吐血不止。元帥同軍師不時來看視,木蘭曰:「不想今日遭此大逆,天乎,天乎!吾生何為?」伸手取帳上寶劍,向喉中一刎。朱明來搶時,其劍已入喉內。朱明將劍奪了,以手探之,幸氣管未斷,還有可救。即敷上金瘡丹藥,用白綾包好,扶入帳中。到三更時候,木蘭悠悠醒來,謂朱明曰:「此事如何是了?我以一死了吾生,爾救我何為?」朱明曰:「將軍不記鐵冠道人之言乎?言將軍出征,如有急難不可解之事,將錦囊打開,自然可解。」木蘭如夢初覺,急取錦囊看之,祇見黃紙尺餘,上書靈符一道,硃批云:「爾去北方,狐妖為仇,直對妖焚吾靈符,即時可保無難。」木蘭省悟道:「今關上獨手大仙,莫非即我向日削了前腿之狐也?」到了天明之時,對元帥說明,同朱明來至城下。李靖仍命伍登、寶林同木蘭去。看父母仍然弔在城上,又大哭起來。朱明忙請獨手大仙軍師答話,獨手師徒三人齊來城上,勸木蘭早降。獨手曰:「朱將軍,你好不通權達變。就降我番邦,受職不受祿,居客卿之位,終身不設一謀,居此心以報唐主,不可謂不忠﹔居此心以救父母,不可謂不孝。何必自苦如此?子細思之。壽亭侯從曹,徐元直救母,皆從權之道,其勢不得不然。吳起為西河守,父死不奔喪,至今尚為人所唾罵﹔況父母被執不救,吾恐千世之後,將軍為人所不齒也。」木蘭聽了獨手一片言語,漸漸耳軟,有從權救親之意。朱明曰:「將軍不可聽他佞語,且焚靈符,看是如何?」即將靈符燒化,忽然電光閃爍,空中霹靂一聲,如天崩地裂,嚇得番兵伏地不起。伍登、寶林心膽震動,木蘭舉目看時,祇見城上弔著的不是父親、母親,是兩隻老狐精,被天雷打死。城下打死三孤,內有一隻,卻無左肘。木蘭記起喪吾之言,並機房之事,心下明白,遂同三將回營,去報元帥知道。元帥乘著雷威,率眾將一齊搶關。不料康和阿早已在城上俟候,見唐兵浪湧而來,令番兵箭射馬上將,磚打馬下兵,焦文、焦武、伍登、寶林俱帶傷而回。要知後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8:32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五回     突厥稱臣降中國 木蘭舉酒論奇門

  卻說尉遲元帥兵敗回營,心中思想:康和阿如此利害,此關何日得破?番邦何時可降?我等何日回見天子?思得一夜無眠。次日天明,即來軍機帳,與軍師商議。李靖道:「靖昨夜仰觀天象,見正北一星,其大如斗,搖搖而墜,聲響如雷,此兆必應在康和阿身上。又見北方客星退位,我等當有凱旋之日。正西太白星收了光芒,必主干戈寧靜也。」遂教元帥如此如此而行。元帥大喜,即同軍師出營,相了玉門關地勢,傳令軍士抵關下寨,外作取關之勢。即令軍士於營中,暗開地道。又命軍士用大木造鱉甲車五百乘,車上束草為人,頭帶鐵盔,內盛松油、獐腦等物,草人手執鎗棍,可搖可動,車下可藏二十多人。
  卻說康和阿在營中,見唐兵抵關下寨,料李靖必有奇謀。乃上表道:
    唐兵逼關,勢不兩立。況彼得我國內之地三分有二,而番民樂附,其不可與爭一也。番將上強者死,次強者囚,弱者放回,以備屍位。其不可與爭二也。邇者狐妖媚主,擢為軍師,天為之怒,玉門險陷,其不可與爭三也。以一隅之地,敵王國之師,十年之間,臣鬚髮盡白,目茫齒落,心力竭盡,未獲一勝。蓋臣之智遜於李靖,番將之勇亞於朱、伍,其不可與爭四也。主上速與唐和,猶不失番邦之主。倘臣智慮未週,玉門有失,主上悔無及矣!臣膺重任,惟有一死,以謝主上。
  突厥看罷,謂眾臣曰:「康和阿何怯也!玉門有失,都中所積,尚可敷十年之用。唐兵若到,孤與卿等背城一戰,亦未知鹿死誰手。即不幸而敗,退猶可守,再求救於諸虜,唐兵能保必勝耶?」蘇慶桂奏曰:「康帥所言,忠而且盡,萬全之計也,祈主上納之。」突厥不答。眾臣亦皆伏地奏曰:「願主上納二相之言,為子孫久遠之計。」突厥見群臣皆欲降唐,拂袖而入,憂形於色。雅丹娘娘問曰:「吾主何不豫之甚也?」突厥即以康和阿之表付之。娘娘看罷,謂突厥曰:「康和阿之言,順天應人,盡忠幹國之語,主上宜速行之。」突厥道:「孤此時方寸已亂,明日再議罷。」如是十日不出。蘇慶桂率群臣入內強奏曰:「社稷安危,在此一舉,主上奈何遲疑不決耶?」連請三日不出。雅丹娘娘出對眾官曰:「主上平日不服唐朝,今見諸臣共逼,方寸已亂,明日卿等進宮,孤與群臣面議。即出國寶遣使請降,料主上亦不能阻攔矣。」次日,眾臣入宮伏奏,言:「玉門關甚急,臣等共議降表,祈主上用國寶僉押。」娘娘即將國寶付慶桂曰:「國寶在此,煩卿齎表親到唐營,代主上一行。」蘇慶桂叩頭謝恩,率百官而出。突厥亦無可如何。
  再說康和阿見唐兵連日攻城,不甚努力,料李靖必有陰謀,心甚不安。即於城中北靠山之處,立雲梯十餘丈,以窺唐營虛寔。見正南中營兵卒紛紛進出,不解其故。晚間令康利巡城,沐浴焚香,步罡禮鬥,求示吉凶。是日正值甲申,康和阿禮鬥畢,見主星不明,恩星無光,仇星結彩。忽然一陣風來,將主燈撲息,康和阿大驚道:「吾命休矣!」隨隱几而臥。見主燈滅而復明,光大如輪,中有一神,儒冠道服,笑容可掬,謂康和阿曰:「元帥謹防甲申旬。」和阿驚覺,似夢非夢,似醒非醒,心中思道:「今日即甲申,神示甲申旬日,須要謹防,莫非旬日之內,吾命當絕矣?」忽又思道:「甲申旬中空午未,唐營中軍正在午未之地,莫非唐兵暗掘地道,來攻我城耶?」不等天明,即上雲梯審視。見唐營外面,新土纍纍,忙令軍士於城內午未之方,橫掘深坑,引北池之水以灌之。心中喜道:「前日主燈忽滅者,正為此也。今此計既破,吾復何憂?神佑我也。」又謂眾將曰:「吾心慈善,不肯妄殺一人。今日為主上江山,不得不然。吾有毒藥箭十萬餘枝,著人皮膚,不論深淺,登時即死。此箭吾不肯擅用。今主上執固不降,唐兵又抵關下寨,倘地道掘開,吾軍民玉石俱灰矣。彼既狠毒如此,吾又何必迂守古道哉!」遂分藥箭軍士等,傳令道:「如唐兵攻城,放箭射之。」眾軍士聽說藥箭如此利害,巴不得唐兵攻城,以試其效。次日,果然唐兵又來攻城,城上不做理會。及唐兵進城,城上亂箭如雨下,果然唐兵死者無數。因此,唐兵都知藥箭利害,連日不敢近關。
  卻說李靖令軍士暗掘地道,不料開入城中,正遇水坑,被水沖來,淹死一千多人。坑中水闊,康和阿又命軍士取柴草填之,發火燒燃,其煙直透唐營而出。李靖大怒道:「康和阿識我玄機,令人可惡!」遂演《遁甲天書》,得龍遁之格。忙召眾將傳令曰:「吾少日受龍宮之戒,撫恤生靈,等閒一體。今康和阿死守此城,阻逆天兵,聖天子臨蒞中國,有撫夷不及之憂﹔爾士庶久戍北番,有式微不回之恨。特敕爾多士,次日五鼓攻城,期在必克。先進者賞,後退者誅。」眾將得令,各各回營,準備攻城。李靖又令焦文、焦武寫戰書數十道,射入城中。云:
    明日吾兵攻城,不克不休。特諭城中百姓,各宜自愛,閉戶勿出。我兵進城,斷不傷害爾等。倘助兵鬥戰,玉石難分。特諭。
  卻說李靖於三更時分,披髮仗劍,對北稽首,默想真武祖師模樣,以神交神,漸漸神合其體。然後步罡禮鬥,呼召六甲尊神、六丁玉女,密佈彤雲野霧。到五更時分,令軍士推鱉甲車到城下,擂鼓大喊,城上軍士各執藥箭,祇望火光人喊之中而射,不料火光愈射愈發。康和阿見火光不滅,又是大霧迷天,祇叫軍士放箭。比及天色微明,火光息盡,番兵於大霧之中,認草人為真,益發放箭不休。到了辰巳之候,霧猶不散,番兵箭已放完。李靖令軍士各各取了車上之箭,然後將鱉甲車堆起如山,卻將藥箭向城上射去,番兵中箭而死者,不計其數。李靖令軍士登車上城,此時人人爭功,個個向前。唐兵如蜂如蟻,番兵無路可逃,降者無數。康和阿父子欲出北關而逃。伍登與寶林追至。大叫曰:「吾奉軍將令,請元帥回衙營商,不必逃走。」康和阿自思道:「主上又不肯和,吾豈可獨降哉?」康利曰:「父親速開關而走,吾去擋住敵人。」拍馬來戰。康和阿自料難脫虎口,遂在馬上自刎而亡。康利被伍登活捉而來,去報元帥知道。李靖聞報,同尉遲恭走馬觀之,撫屍而哭曰:「突厥不道,公何自苦如此!」令降卒同康利收屍,葬於北岸山上,以旌其忠烈。軍師、元帥率眾將皆去行禮,番民無不舉哀。
  元帥然後入帥府坐定,眾將參見畢,忽軍士報道:「番主與蘇慶桂齎國寶並降表、冊籍,現在北關外,請元帥將令,開關放入。」元帥聽了,歎息道:「突厥之降何遲,康元帥之死何早也。惜乎,惜乎!」李靖曰:「大數有定,人莫能逃。」不一時,蘇慶桂上帳參見禮畢,將國寶並降表、版籍獻上,致突厥之辭:「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永修臣職。遣陪臣蘇慶桂先求元帥賞令。」尉遲恭曰:「爾主負國不服,亦已多年,罪在不赦。今既省悟,宜補蓋前愆。聞爾主有三子,須遣一子入京侍帝,庶盡臣道。」慶桂曰:「臣主既降,尺土之濱,莫非王臣。世子入京侍帝,理之當然,敢不從命?」元帥大喜,即令軍士扶起慶桂,賜酒接風。慶桂辭曰:「聞康和阿已死,吾主尚未知,陪臣往弔之,然後覆命。」元帥令木蘭同往。康利見慶桂至,相持大哭。慶桂誄曰:
  康和康和,諫君不悟。
  被甲枕戈,身殉社稷。
  匪若網羅,猗歟休哉。
  萬古不磨,所獲良多。
  慶桂誄罷,木蘭挽之回營。軍士早已安排酒餚,木蘭與慶桂同飲。慶桂曰:「久聞將軍威名,獲諸葛心法,善佈奇門。陪臣少日,亦學此法,未能深悉其奧,恨勢隔情暌,山川間阻,天各一方,徒深企慕。今見將軍,名如其人,人如其德。」木蘭曰:「庶長休得過譽,末將赳赳武夫,何須掛口。」慶桂曰:「願將軍不吝,言奇門之略。」木蘭曰:「奇門由一而二,由二而三。一者太乙,仁德也。象春起之始蒙,由智而生也。二者象,陽生則陰死,陰生而陽滅,乃秋氣之縱橫也。三奇者乙丙丁,日月星之象,照臨萬物,體物而不可遺。萬物無禮則乖,其勢亦猶是也。門者,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是也。三奇遊於休、生、景、開則吉,遊於驚、死、傷、杜則凶。故八門陰陽相間以象人,三奇氣清而象天。紫、白、赤、黃、碧、綠、黑,九氣轉旋以象地也。三奇遊於吉門,又遇紫、白吉氣,為上吉﹔三奇得門而不得吉氣。為中吉﹔得門得氣不得三奇,為下吉。此外,皆為凶局。」慶桂曰:「三奇之氣,光明多吉。紫白、明暗相參,吉凶易見。至若八門之生死,何所表見?」木蘭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德曰仁,四時之大德曰春,奇門之大德曰甲。奇與門,皆輔甲而行。然甲所畏者,庚殺也。故庚遊於東,與甲相戰,則曰傷門。庚遊於南,則甲旺而庚衰,故曰景門。慶遊於西,則庚旺而甲凶,故曰驚門,曰死門。庚臨於北,則庚氣洩而甲得其養,故曰休門,曰生門,曰開門。」慶桂又問曰:「九氣之說,亦猶是乎?」木蘭曰:「然。」慶桂曰:「九氣之外,又有九星,何也?」木蘭曰:「星者,氣之聚也。氣者,星之散也。甲臨於乾、坎、艮三卦,有乾以制之,坎以養之,艮以培之。名曰師保傅,其氣三白,故曰心,曰蓬,曰任。臨於震曰衝。衝者,和而壯也。甲臨於巽,則比木成林,故曰輔。臨於離,則吐焰生光,曰英。臨於坤、兌,則甲囚謝,曰芮,曰柱。臨於中宮,曰禽。禽者,飛走之物,勤勞也。」慶桂曰:「陪臣向日見康和阿拜帥,占丁奇在巽,又得生門,以為有吉。康和阿今敗而死,何故?」木蘭曰:「丁,星奇者。巽與己同宮。六陽用事,星月無光。雖有吉門,終歸於凶也。」慶桂下席而拜曰:「陪臣,小人也。今聞將軍之言,始知星月之光,不及微微曙色﹔河水之大,不如漠漠海潮。願與吾主永修邊服。」
  再說突厥在都中,聞哨馬報來:「玉門關已失,元帥戰死,康利被捉。」始自悟曰:「吾不聽良臣言,以至如此。」遂設康和阿靈座,致奠曰:
  元帥雖死,言猶在耳。
  寡人不悟,以致如此。
  今從子志,爾躬渺沒。
  元帥有靈,來格來食。
  突厥祭罷,大哭一陣,文武無不流涕。忽然一陣清風,將香燭滅息,眾皆曰:「元帥,人臣也,不敢受主之祭。」突厥即帶三子並眾臣,來玉門關,執邊臣之禮,以見元帥、軍師。後到康和阿墳前,哭之甚哀,群臣亦向相而哭。尉遲恭留焦文領兵十萬,鎮守玉門關,放額保、保齡、頡和來會突厥。突厥三子:長子曰茂林,次子曰雲表,三子曰英泰。尉遲恭命雲表入朝侍帝,突厥不敢不從。尉遲恭擇日祭二國陣亡將士,哭之情切,悲哀痛惜,突厥亦悲鳴不已。突厥送餉銀十萬,以犒唐軍。又設酒餞行。不表。
  再表五狼鎮百姓,聞木蘭欲回,牽牛送酒,來營中羅拜。花子麻送妹子阿珍來營,木蘭一一撫恤。過了數日,中軍炮響,三軍起行,番民哭聲震地。木蘭令鎮民各回,另贈子麻多物。子麻與阿珍相泣而別,突厥送元帥至金牛關而回。自此,北番土地雖屬突厥,兵權卻歸唐將,每歲錢糧平分,故太宗之盛,胡越一家,古今未有。要知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9:10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六回     靖松封書謝故人 太宗賜爵酬將士

  卻說朱木蘭同元帥、軍師、突厥並二國將士,祭奠二國陣亡官軍。眾將見元帥流涕,大眾傷感。木蘭來營中,對阿珍說道:「今見沙場之士,得回故里,實為萬幸。須知浮生無定,榮辱何干?父生母鞠,全受全歸,始為孝子。待回家見了父母,即便修真鍊性,做個清靜閒人,何必居名利場,醉生夢死,終無了局。」過了數日,中軍炮響,三軍凱歌,向南而行。朱明受了界牌關總兵之職,不得南回,與木蘭揮淚而別。大軍行了多日,過了雁門關,兵向五臺山而來。
  木蘭對元帥、軍師道:「末將向蒙山上靖松道人,贈我明駝出征,頗賴其力。今欲往山拜之,更索回書與喪吾和尚。」元帥準令,木蘭單騎奔上山來,參謁靖松。那明駝見了靖松道人,也搖頭擺尾,叫跳起來,如見故人之狀。道人謂木蘭曰:「子之不見,今已十餘年。將軍此時,沙場壯志,陣上雄心尚在否?」木蘭曰:「境過成空,無復人我。弟子之心已灰矣。」靖松曰:「善哉!善哉!貧道已修書一封,煩將軍寄於喪吾,叫他依書而行,切不可效從前種種故態,與魔魅為伍。」遂將書交於木蘭,木蘭收好。靖松道:「吾師姓吳,名大杲,素慕將軍之德,求將軍踵門一娛。」木蘭大喜,即同靖松下山來。行不上五里,見修竹茂林,圍繞一庄。庄前泉水嫋嫋成音。靖松道:「此庄名聽泉庄,即吾家師父所居也。」正說之間,一白髮老人扶杖而出。靖松上前施禮曰:「此即弟子往日所稱之朱將軍也。」木蘭慌忙上前拱拜,老人雙手扶住道:「靖松皈依老氏,卻又喜與老生講儒理,不期將軍過聽,屈駕到此。」挽木蘭至草堂而坐。木蘭問曰:「弟子生性愚昧,不諳儒行,祈太夫子略示儒行之約。」吳大杲曰:「所謂儒者,學以立命,盡性為先。道以修身,敦倫為要。愛敬開仁義之源,孝弟居人道之首。於難制之時而制其行,於難存之地而存其心。故云:一念而善惡攸分,寸心而天人是判。」木蘭問曰:「儒者矜言性善尚矣,弟子願聞性道之始終。」大杲曰:「由太虛而有理,由理而有性,由性而有仁,由仁而有四端,由四端而生萬物。萬善,理為之本,性為之用。使萬善有成功者,性為之本,情為之用。情之始生曰意,意興而為念,念興而為思,思見眉目之間為想,想轉而為慮,慮則畏心生焉。畏心生則懈心隨之,怠心斷之,惰心敗之矣。夫情之所賴者曰才,才之所賴者曰氣。才不足者為之自暴,氣不足者為之自棄。才大者為之剛,天時不得而奪之,人事不得而沮之。氣足者為之健,人慾不得而勝之,惡心不得而撓之。惟儒者知為善之最樂,敬言直其內,望至善以為歸,恕以行乎外,所以道心為主。人心退聽,故能返真性,全天命。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詎虛語哉!」木蘭再拜曰:「太夫子之言心性,可謂至矣!但道一而已矣。性道、人道何所分判?」吳大杲曰:「惟喜靜而厭動,若水之善聚則易清。水利萬物而不爭,若人之好生而惡殺。故曰性如海,仁如水。海納百川,仁兼萬善。海非水無以充其量,水非海無以會其歸。海與水既不可分為二,又不可視為一也。如此,則仁與性可知也。性感而情動,若水之流﹔情動而生好惡,若
水之波瀾。善則搖星蕩月,惡則潰堤覆舟。故曰: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儒者養心以智,存心以仁,遏慾以禮,制情以義,渾忘而化,謂之得道。道也者,因天之理,達之於物,而各得其宜也。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故者,以利為本。」
  木蘭又問曰:「太夫子之言仁與性,可謂至矣。而《大學》教人則曰:致知格物,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者相循,互為體用,究竟以何者為先?吳大杲曰:「物有本末,當先正其心,知止而後能得也。事有終始,當先修其身,明德而後能新民也。譬之易理,順則相主,逆則返本,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四者聖人窮理盡性之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者聖人至命之事也。盡性者,盡吾之心,成己也﹔至命者,至天之命,成物也。《易》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不外乎是天命之為性。人但知為天賦之理,而不知天之所以授吾以命者,又在性字之初,近二氏之學。謂孤守清寂為見性,存精養氣為固命,而不知性不盡,則不能見。真性不見,終不能達天命。所以淪於氣質之性,血氣之命,何能造聖賢之域,入孔氏之室哉!」木蘭問曰:「太夫子言盡性自盡吾之性,至命是至天之命,弟子願聞其目。」吳大杲曰:「盡性始於盡情,忠君、孝親、敬兄、信友、和室家,皆是盡情。情盡則無愧於心,而性亦盡矣。達性道之本,用情無有不當。從心所欲不踰矩,方謂之見性。推而極之,參天地,贊化育,為至天之命。聖人之能事畢矣。」
  木蘭又問曰:「夫子溫、良、恭、儉、讓,是盡情乎,是見性乎?」吳大杲曰:「非也。此是門人形容夫子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也。溫而和厚,其象如春﹔良而易直,其象如夏﹔儉而節制,其象如秋﹔讓而謙遜,其象如冬。恭則壯而嚴,敬而信,其象如天地。非孔子之德不足以當此,非子貢之才不足以言此。然恭字以處己言為體,溫、良、儉、讓以應物言為用。恭而安,成己也。篤恭而天下平,成物也。恭之為用大矣哉!」木蘭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獨不言恭字,何也?」大杲曰:「恭者,公也。恭則不欺,公則無私。恭近於誠,公近於仁。忠恕之道,即恭字所發揮。恭字理微,忠恕字明而顯。」木蘭曰:「夫子一貫之道,究竟所指何為?」吳大杲曰:「汝善思善問,曷與我往問我兄?」木蘭曰:「太夫子令兄在何處?」大杲曰:「吾學兄也,姓陳名含簣,號介庵,莊後一里之地便是。」
  於是,三人同望庄後而來。見松柏交蔭,雲封煙鎖,藹然仙居。及至庄前,見朱門丹戶,壯麗非常。戶外牛羊成群,車馬羅列﹔戶內花木繁植,清香傳外。有三四個庄客,見了客來,拱手而迎。大杲問曰:「老員外可在家中否?」庄客答曰:「在池邊觀魚。」三人步進園中,大杲叫曰:「兄知游魚之樂乎?」陳介庵曰:「汝知予觀游魚之樂乎?」吳大杲曰:「魚游而樂,子觀魚游亦樂也。吾觀汝觀魚游亦樂。所樂者不同,而所以樂其樂者,則無不同也。」四人大笑,齊至中堂相見。禮畢,俱通名姓。介庵曰:「遠客至此,有失迎迓,祈將軍恕罪。」木蘭曰:「晚生恐尊翁見叱,故借光而來。少聆清誨,以慰生平。祈尊翁不以武夫見棄之,即為萬幸。」吳大杲曰:「適與朱將軍談及《論語》一貫之旨,愚弟對答不出。老兄素明儒術,祈不吝斯道之隱,發一言以示未悟。」陳介庵曰:「吾與爾皆妄人也。吾非夫子,汝三人非子輿,何得言一貫之道?豈不愧死!」吳大杲曰:「聖學備於《六經》,有德者必有言,人能潛心體會,亦可深知其奧。但有言者,未必有德。老兄精通《六經》,試言之,何害於義?」
  陳介庵曰:「一貫之道,予不能知,但其理可測。堯、舜授受以中,孔門授受以一,曾子又教人止於至善。子思承列聖之旨,又教人以中庸。孟子則又道性善,其立言不同,所指則一。一者,理也,貫者,通也。一者,誠也,貫者,明也。一者,明也,貫者,照也。一者,太極也,貫者,四象八封也。所謂一者,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明。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故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中人以上之學問。修身正心,中人以下之學問。治國平天下,為至命之事業。一貫之理,大約不越乎是也。」木蘭又問曰:「正心誠意,切要之處在何處?」介庵曰:「畏人知而不為,謂人不知而為之,二者皆羞惡之心也。由此而推極之,自然慎獨謹微。參天地,贊化育,皆從慎獨謹微做出來。然則羞惡之心非他,天地來復之心也。君子敬以存之,小人肆以失之。故曰羞惡開仁義之源,敬肆為人禽之判。切要之處,可不言而喻矣。」陳介庵恐木蘭不悟性命同出於一源,視齊家、治國為二軌,取筆畫一圖於紙,以示木蘭:介庵指而教之曰:「此圖雖小,可以悟大。圈中一點,庶士指為身中之心,中士指為心中之性,上士指為性中之命。《易》曰:仁者為之仁,智者為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木蘭聽罷,側身下拜。介庵命家人排出酒席,四人共坐暢飲。
  靖松歌曰:
  月映波心萬派清,水天一色共圓明。
  靜虛識得本來體,自覺蟾光到處明。
  吳大杲曰:
  心作權衡萬事平,中多雜亂失真明。
  鏡空祇為無私照,養得心源似水清。
  陳介庵吟曰:
  念從熱處性從偏,一段靈明被物牽。
  喚醒主翁頻照察,防閑克治最為先。
  朱木蘭題曰:
  人禽相判應須知,站立關頭莫自疑。
  全受全歸為肖子,休教真種入污泥。
  四人題罷,彼此相賞,歇了一夜。次日天明,用了早膳,相揖而別。
  木蘭騎了翼孝明駝,趕著元帥大軍,繳令而行。行了三十多里,天使捧聖旨迎路陞官,元帥率文武官將俯伏聽詔。云:
    奉天承運大皇帝詔曰:咨爾趙國公李靖、鄂國公尉遲恭,統率將士,遠征北番,辛勤十餘年。雖突厥悔悟自新,實卿等以德服力。據卿奏請,按籍加封。
  敕封:
  趙國公李  太傅兼吏部尚書事  加錫
  鄂國公尉遲  太保兼兵部尚書事  加錫
  鄂國侯寶林  領湖廣全省節度使
  護國侯秦懷玉  領陝西全省節度使
  魯國侯程鐵牛  領山東全省節度使
  武昭侯朱木蘭  領禁衛兼兵部左侍郎
  鎮北侯伍登  領雁門關將軍
  文德侯焦文  領玉門關將軍
  武德侯焦武  領金牛關將軍
  英德伯朱明  領界牌關將軍
  左將軍李懷書
  右將軍李英玉
  詔書宣罷,眾將謝恩。再行月餘,到了長安。太宗率文武出都而迎。君臣相見,虎嘯龍吟,自不必說。下文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4:59:46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七回     天祿焚香祝神明 喪吾懸書試門人

  卻說朱天祿自木蘭出征之後,心中憂悶,病勢轉加。幸妻子楊氏善言勸解,盡心調理,過了一年有餘。正值三春之候,夢至北番地界,與木蘭巡探番營。見營中旗幡招展,刀鎗亂動,搶出一將,十分凶惡,飛馬趕來。大叫道:「賊將休走!」天祿恐傷了木蘭,挺身上前,大戰三十餘合。營中又搶出三將,拍馬追來。天祿見勢不好,勒馬而逃。轉過山坡,被伏路小兵上前圍住,後面番將追至,捉下馬來,綁見突厥。突厥道:「且不要殺他,放在太陽之下,晒他一晒,渴死此賊。」誰知烈日如火,又渴又餓,渾身汗出如水。又見突厥出來罵道:「大膽的賊將,窺我營盤,自來送死!」手執馬鞭向頭上打來。猛然驚醒,是南柯一夢。果然週身汗出,濕透裀褥。急喚醒楊氏,以夢告之。楊氏道:「此相公心夢也。然太陽照身,當作吉解。」天祿自此氣血週流,筋骨活動,不上一月,精神如舊。
  天祿即差人請喪吾和尚、醉月長老、香元禪師、慧參尼僧、鐵冠道人、楊廷臣、諶于飛、陳榮袞、葉同觀九位賢人,如期而至,皆與天祿作賀。天祿道:「晚生染病二年,不藥而愈。欲往木蘭山謝神,更求諸位賢輩聯名具疏,為晚生求嗣。」眾皆大喜,齋戒三日,備了香燭,同到木蘭山而來。排開祭禮,天祿同九賢禮拜。焚疏化帛畢,十人盤膝而坐,眾人四下巡酒。喪吾道:「賢侄此回,必定熊羆入夢,麟趾呈祥。」遂舉觴稱賀,眾人亦皆向天祿慶祝。天祿又酬酢一回。次年果生一子,名曰金蘭。時天祿年已五十五歲矣,楊氏年四十六歲。
  光陰易過,日月如梭,金蘭年已九歲。一日,楊氏對天祿道:「昨夜夢杜鵑並翼而啼,恐非吉兆。」天祿曰:「杜鵑所啼者,佈穀也。佈者,施也,穀者,善也。言我夫婦所施皆善,必有餘慶。」金蘭曰:「父親所言極是,以兒思之,吾姐今日必回。」天祿愕然曰:「子何以言之?」金蘭曰:「杜鵑亦名子規,規者,回也。兒是以知之。」
  再說朱木蘭見了天子,即上表省親。太宗見他童年出征,準其所奏。木蘭命眾將保花阿珍登車後行,吩咐小心伺候,自己騎上翼孝明駝。此駝一日行三千里,不上數日,到了家鄉。天祿手挽金蘭,在門首觀看,父子相見,悲喜交集。木蘭叩頭起來,抱著兄弟,步入內室,見了母親,慢慢的訴說出征始末,今天子賜爵封侯,官拜兵部左侍郎之職。天祿大喜,命眾人忙排香案,叩謝天地,又設酒相賀。朱明妻子尹氏,見丈夫未回,啼哭起來。木蘭慰之曰:「嫂嫂何太拙也。兄長現任界牌關總兵,況有家書為證,不日就有京報下來,並皇上誥命,難道也是假的?我總說謊你,難道也謊我父母?即或兄長陣亡,我亦無獨回之理。」尹氏聽了,勉強入席而坐,終日流淚不止。祇待朱明差人接夫人到任,方纔不疑。木蘭親送五十餘里,揮淚而別。此是後話不表。
  再說木蘭回家數日,問及父母,方知葉同觀、楊廷臣、陳榮袞、慧參尼僧、醉月長老皆羽化昇天,即告知父母,來大悟山參見喪吾和尚。不料喪吾前知,接至半山而來。木蘭就道旁叩頭,喪吾指明駝言曰:「將軍今不出征,留此駝何用,送於老僧罷。」木蘭曰:「祖公既要此物,晚生敢不相送。」喪吾雙手捧駝頭大喝曰:「記性尚在否?」那明駝將頭點了三下。喪吾吟曰:
  見機不早有誰憐,空抱明珠向暗投。
  解脫從前人吾相,身歸淨土樂優遊。
  駝兒聽了喪吾之言,又將頭點了三點,喪吾命徒弟牽入後院去了。喪吾同木蘭步入方丈,木蘭將靖松之書呈上。喪吾將書子拆開封筒,伸指向封筒內一探,竟無片紙隻字在內。喪吾將書掛在方丈門外,曉諭眾僧道:
    五臺山白雲菴靖松道人,千里寄書,問候老僧。老僧啟書看之,內中渺無一字。爾等僧眾,有能會其意者,老僧即讓方丈,將本寺衣缽付你執掌。眾僧自不敢爭論。
    方丈喪吾示。
  這告示一出,寺中僧眾一百多人,都猜疑不定。有兩個入方丈稟曰:「道家戒葷不戒酒,莫非這道人年紀老大,醉後修書,將書信未曾放在封內?我若猜著了,這個方丈讓我做幾年。」喪吾道:「胡說!」那兩個和尚光著兩眼,看著喪吾,見喪吾不理,不敢做聲,退出方丈去了。又一個和尚來稟曰:「五臺山離鎮市甚遠,朱將軍又急欲回,買紙不及,祇在封筒上寫個拜上拜上。內中雖然無信,外面之字也就可以拆得。」喪吾曰:「一發胡說!」又有一個進來說道:「必是朱將軍在路上拆書盜看遺失了,也是有之。」喪吾將頭搖了一搖,對木蘭說道:「佛家盡是伶俐子,道家那有糊塗仙?我寺中僧徒雖多,今日看來,誰是佛家種子?將軍素明禪機,可達靖松之意否?」木蘭曰:「弟子素蒙祖公詣教,靖松之意雖不能盡知,亦可識其大意。」即提筆書云:
  道有何物,惟集於虛。
  外實內空,不與物具。
  往來開闔,信在中處。
  視之若有,探之則無。
  妄中有真,心言意語。
  理妙難書,空空如如。
  木蘭寫罷,雙手送於喪吾。喪吾看罷曰:「靖松叫吾如是如是。」即將木蘭之言,遍示諸生。有兩個愚和尚見了,私說道:「朱將軍在路上偷看了來,卻又在我師父面前賣乖。可惡!可惡!」要知後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5-6-3 15:00:23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八回     木蘭險遭花棍厄 太宗敕賜功臣宴

  卻說木蘭自大悟山而回,想起:鐵冠道人臨行贈書,救我性命。命從人備馬來木蘭山,拜謝鐵冠道人。原來木蘭山上有三峰,東一峰名奇雲峰(今修真武殿),西一峰名齊雲峰(今修玉皇殿)。齊雲峰下有一石峰,名曰奇盤峰。鐵冠道人因山峰險峻,有許多狐仙在此修行,卻移菴於南山,即朱天祿祈嗣之處。木蘭不知,卻望三峰而來。見一道人皓髮童顏,頭戴九良巾,身穿黃色道袍,手執拂塵,飄然若仙。木蘭上前稽首問道:「這山中有一位鐵冠道人,姓張名良貞,他的茅菴在於何處?」道人答曰:「對面山上便是。足下何人,問他做甚?」木蘭答曰:「他是我的故友,特來看望他的。」道人又問曰:「足下尊姓大名,鄉貫何地?」木蘭曰:「弟子姓朱名木蘭,即山下雙龍鎮人氏,請問大仙尊姓法號,緣何仙居於此?」道人曰:「貧道姓胡名秉池,世居此地,久聞將軍大名,今日有功回朝,得了高官顯爵。到底天理昭彰,殺人償命,今日自投羅網,來還我徒弟報應。」木蘭見道人口出不遜,命從人帶馬向南山而行。
  那道人發一道金光,將木蘭罩定。木蘭在金光之中,左撞右突,不辨東西南北。那道人大叫一聲,十數個小狐,將木蘭主僕一齊綁了。道人吩咐:將木蘭放在齊雲峰下。再發金光梵氣一道,將木蘭裹住。木蘭被金光障了,二目不見天日,初見紅光閃閃,黃白二光,恍恍惚惚。仔細看時,青綠二光,成一圓圈,紅光週圍如線,黃白二光分開,獻出一團金光,光明如鏡。鏡中也有天地、日月、大地、山河。忽然念動,想起父母,就見父母在光中,慘容可懼。又憶起在北番征戰之時,便見兩下旗鎗簇簇,喊殺連天。又想起陣亡之士,便見木箕、索雲、祥布都來索命。那獨手同五狐,也來追呼。轉念五臺山上,即見靖松道人並吳大杲、陳介庵,相居論道。此時或想朝廷,即見朝廷﹔或想天上,或想地下,金光梵氣,從心所欲,即成境界。愈逐愈幻,不上三個時辰,將木蘭心中一點性靈,俱已提出在外。這叫做以奴役主之法。道人見木蘭如醉如癡,哈哈大笑:「好道行。我怕你心如鐵石,原來也祇如此!」再吩咐小妖:「每日用五色花棍打他三次,叫他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打了七七四十九日,送與餓虎為食,方纔報我徒弟獨手大仙之恨。」小妖領命,將木蘭弔起,將從人囚在洞中。有六七個狠心小狐,手執五花棍,拷打木蘭,打得木蘭連聲叫苦。打了七日,有一個伶俐小狐,名喚秋濤,對秉池道:「木蘭與張良貞世好,倘良貞看見,豈肯與我等干休?況木蘭奇節過人,天仙之品,獨手不知進退,助番之逆,被天雷打死,亦與木蘭無干。祈祖師將他放了,以免後禍。」秉池大怒道:「木蘭喪吾五個徒弟,難道我就罷了?就是張良貞來,吾豈怕他?況以命償命,天理所存,爾毋過慮。」秋濤見祖師不依,退出山外,走往山下竹林之中,避禍去了。有八九個小狐,聽了秋濤之言,也相尾而去。
  不一時,小妖進洞報曰:「對山鐵冠道人,強將木蘭放下,到也罷了,反說祖師是無知野畜。朱木蘭仗鐵冠道人之勢,也將我們狠打。」胡秉池聽了大怒,趕出洞外,使一個飛石之法,望鐵冠道人打來。道人用手一指,喝聲道:「疾!」那石落在地下,重有千斤,打入土中尺餘。道人又發一個掌心雷,將奇盤峰分為兩片,名曰開山破石之法,將胡秉池夾入縫中,用靈符鎖住。取小石一塊,上書乾、元、亨、利、貞,壓在上面。口中咒曰:
  一石分為二,二石難合一。
  此山香火斷,石崩妖出世。
  自此木蘭山四方朝謁不絕,香火大盛。這奇盤石,為西陵第一奇觀。木蘭謝了鐵冠道人,請至家中,差人去請喪吾和尚,香元長老、諶于飛,齊來聚會。喪吾曰:「楊廷臣、醉月等,皆已羽化登仙,惟吾數人尚在塵世。今日之會,亦是莫大緣法。然木蘭代父出征,可謂孝矣﹔致身報效,可謂忠矣﹔臨陣不懼,可謂勇矣。忠、孝、勇三字,如日、月、星三光,雖曰照明,然最忌雲霧彌天,晦日無光。木蘭,木蘭,須要曉得女子之所重者節。節之一字,又分為烈操。處常曰操,處變曰烈。總是要全一個節字。如此,男為貞,女為節。為聖為賢,為仙為佛,也祇完得一個節。士君子事業伊周,文學遊夏,若立身一敗,萬事瓦解。」木蘭叩頭受教。自此木蘭仍復女裝打扮,杜門不出。
  過了月餘,營中牙將護送花阿珍回府。天祿出衙視之,車中上遍插龍鳳旌旗,金字牌上上書「少保武昭侯兵部左侍郎」。又見花阿珍入內室,與木蘭面面相窺。木蘭將出征始末,訴與阿珍,阿珍大喜,與木蘭姊妹相稱。拜天祿為父,楊氏為母。木蘭教五蘊,淨六根,迴眼光,觀靈臺。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信有之也。
  再說李靖、尉遲恭上殿朝見天子,奏曰:「北人戰守兼善,臣等不能驟勝,致主上心憂。今陛下不以為罪,反以為功,出郭郊迎,臣等粉身碎骨,不足以報陛下。」太宗曰:「卿等形容憔悴,鬚髮枯白,蓋身履異域,目視烽煙,朔氣寒光,永朝永夕,十餘年來,心力竭盡。明日朕當親至凌煙閣,與二卿酬勞。」太宗又命領餉銀二十萬,犒賞征北將士。李靖、尉遲恭謝恩而出。是日,太宗回宮,將元帥所呈功勞簿細看,見朱木蘭功居第一,兵搶五狼關,箭射孛臣二次,智擒頡和二次,三敗番兵,夜取界牌關,活捉保齡,反間康和阿,逼死木箕十二功勞。太宗思道:「朕昨見他身體柔弱,年紀尚幼,就能立此大功。十四歲代父出征,昨日見了寡人,即上表回養父母,此人終當大用。朕一時見他孺慕情殷,準其所奏,明日功臣宴卻無他在內。」又看到伍登功上,心中想道:「三國時有一錦馬超,膊闊腰細,眉彎目秀,俊麗非常,伍登可以當之。怪不得人稱伍娘子。」又看尉遲寶林並焦文、焦武、朱明、程鐵牛、李英玉、李懷書、秦懷玉,太宗按籍依功行賞。不表。要知後事,下回分解。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3-29 06:4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