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八家將」的起源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USS Enterprise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6-24 11:10: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八家將」的起源
根據周明〈神秘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淺釋〉中對於傳說和文獻考證歸納,八家將的起源大致有五種說法:

1、大洞天真君下凡,轉世作為「五福大帝」的部將;

2、清末「五靈公」的部將為台南軍營除瘟;

3、大戶人家的家丁或清代縣衙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

4、地藏王菩薩的部將;

5、城隍所收服的山賊或「城隍十二爺」的脫胎。

 上述的說法中,以第二和第五兩種最富故事性內容和台灣民間信仰的傳奇色彩,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相對地堅持第三種說法較具有嚴謹的考證基礎,不過許多學者同意他與「五福大帝」有密切的關係。
 



因為許多資料顯示,台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台南府城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他的主神就是福州籍官兵所迎來的「五靈公」,後來漳、泉民眾為祀奉方便,又從白龍庵另迎神位至「西來庵」,日據時期因發生西來庵抗日事件,遭日軍封鎖並禁祀,民眾復偷偷迎出改稱「五福大帝」祀奉,其後逐漸南傳高、屏,並經嘉、雲而漸次北傳,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許多廟宇,如城隍廟、王爺廟、地藏王廟、嶽帝爺廟等等,都有「八家將」團的依附,但基本上,他們都是由「五福大帝廟」所衍化而來,這一發展的軌跡,可以視作八家將「角色擴散」的結果,而正好與八家將信仰由南北傳的社會現象,及其本土化信仰的特性有一致的因果關係。
 

「五福大帝」是民間的逐疫之神,亦稱「五方瘟神」,所指五人為張元伯、鍾士秀、劉元達、史文業和趙公明。相傳五人夜遊,因見瘟鬼於井中施放疫毒,乃以身投井留書示警而死,後人感念其捨身救人而建廟祀之,後經天界玉皇大帝封張為顯靈公,鍾為應靈公,劉為宣靈公(也稱劉主公),史為揚靈公,趙為振靈公,合稱為「五靈公」,專為陽界驅瘟除疫,保境安民,最早為福州一帶的鄉土保護神。這項傳說成為「五瘟神系」的由來,並逐漸脫胎成為「王爺」信仰的同類型典故,「五福大帝」因此也跟「王爺」信仰的「五府千歲」被模糊在一起,實則不論是「五府千歲」或是十二瘟王系的王爺均各有姓氏或全名,與上述的「五福大帝」顯然是完全不同。

 



三、八家將的組織與操演
「八家將」雖名「八家」,實際上成員頗不一致,有4人或6人成陣,8人、10人、12人成陣,演變至今甚至16人、32人成陣的都有。所以有些團不稱「八家將」,而稱「什家將」,更有改稱為「家將團」,以涵蓋所有的陣團。不過,民間習慣上還是都稱作「八家將」,主要是他的「主角」還是八家,這和前述的來源傳說與歷史典故有關。
所謂「八家將」基本的成員是指甘、柳、范、謝四爺合稱「四將」;春、夏、秋、冬四神併稱「四季神」,加起來合稱「八將」,而組織結構較為嚴密完整的為13人陣,即:(1)什役(2)文差(3)武差(4)甘爺(5)柳爺(6)謝爺(7)范爺(8)春神(9)夏神(10)秋神(11)冬神(12)文判(13)武判。他們的發令程序大致是: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傳令---范謝捉拿---甘柳刑罰---四神拷問---文判錄供---武判押犯。
八家將的裝扮大致是頭戴盔帽,身穿戲袍(外手在肩上,內手在腋下),腳著草鞋(套襪、繫鈴),外手執扇(黑、白、紅、花皆有)、內手拿法器,再配上一個五顏六色的大花臉(事實臉譜的畫法有典故和儀制定規),這就是他們常見的模樣。操演之前的家將,都需先行化裝,即所謂「開面」,開面之後就不可以吃葷,也不能隨意交談、說笑,以免遭神譴。當陣勢排開以後,也就是操演開始,所有成員都搖頭晃腦、瞠目怒視,左右擺動、威風凜凜。這時特別忌諱「閒雜人等」亂竄接近,尤其更嚴禁婦女從中穿過。

 

家將是神明的使者,因此每當要出陣之前有許多的禁忌都必需要注意。

1:出將的前一個禮拜不得吃肉以免遭到天遣

2:不可喝酒及吃檳榔和抽煙

3:不得去觸碰女生

4:臉打好的時候出去不得說話,要敬到做神的本分

5:出將時看到喪家要遮臉(扇子)

6:出將時不得讓孕婦靠近

 



實際上八家將操演的主要內容是擒拿罪犯,因此有攻擊、有圍捕,行進時必走「虎步」(即八字步),擺動雙臂和法器,以製造威勢、壯大陣容,產生震嚇之功;法器包括:令牌、魚枷、蛇棒、戒棍、火盆、木桶、鋸刀、法扇、黑旗、瓜錘等;至於圍捕陣法則有「踏四門」、「走七星」和「八卦陣」等。
〈周明,神秘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淺釋〉_
四、幫派與青少年的加入
八家將是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一部分,由於其重視腳步的變化,並將宗教、臉譜藝術、國術等全部融合在內,所以在許多迎神賽會的陣頭中,八家將都是最威風、也最吸引人的。但是現在他們卻面臨了活動本質轉變,受社會鄙視的困境,其原因與下列幾點有很大的關係。
1、參與者多為中輟生
參與八家將的多為血氣方剛的青少年,而且這些青少年在學校中也多半是不受重視的「邊緣學生」或是中輟生,因此八家將也常引發不少社會問題與教育問題。許多中輟生之所以會加入八家將,目的只在於覺得威風神氣,而不是真正想繼承家將的傳統,因此反而壞了家將莊嚴的風氣,造成社會對八家將有所誤解。
2、幫派介入:
現在有很多人都把八家將當做是不良少年聚集的場所,因為很多幫派組織會吸收家將成員或中輟生,由於青少年血氣方剛、容易受人唆使,因此有許多青少年圍毆流血事件都跟八家將幫派有關,造成社會上對八家將留下不好的印象。
3、許多家將團已缺乏嚴整的紀律:
由於上述兩種情形交互影響,使得如今八家將成員多半是紋身者,開面後常見抽煙、嚼檳榔、講粗話,或成群結隊的嬉鬧玩笑、看電子琴花車表演,不喜歡讀書的青少年、學童將他當作逃避課業的庇護所,法器戒具當作耍狠的行頭,甚或與乩童、靈媒混為一體,當街起乩砍得滿面鮮血……,這些都和他的「神將性格」格格不入,給一般人留下不良的印象,而降低了他在民俗文化的藝陣地位,造成這些脫軌行為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在於承傳過程中,認知基礎不足所致。
4、社會對八家將組織不瞭解:
由於八家將團體本身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不論是操演時跳的步伐或是開面後神秘、令人敬畏的臉譜,都是使的社會大眾無法清楚的瞭解八家將組織的原因,使的社會大眾不敢深入的了解其組織,而造成偏見。



根據周明〈神秘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淺釋〉中對於傳說和文獻考證歸納,八家將的起源大致有五種說法:
 
1、大洞天真君下凡,轉世作為「五福大帝」的部將;

2、清末「五靈公」的部將為台南軍營除瘟;

3、大戶人家的家丁或清代縣衙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
4、地藏王菩薩的部將;
5、城隍所收服的山賊或「城隍十二爺」的脫胎。


上述的說法中,以第二和第五兩種最富故事性內容和台灣民間信仰的傳奇色彩,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相對地堅持第三種說法較具有嚴謹的考證基礎,不過許多學者同意他與「五福大帝」有密切的關係。

 
因為許多資料顯示,台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台南府城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他的主神就是福州籍官兵所迎來的「五靈公」,後來漳、泉民眾為祀奉方便,又從白龍庵另迎神位至「西來庵」,日據時期因發生西來庵抗日事件,遭日軍封鎖並禁祀,民眾復偷偷迎出改稱「五福大帝」祀奉,其後逐漸南傳高、屏,並經嘉、雲而漸次北傳,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許多廟宇,如城隍廟、王爺廟、地藏王廟、嶽帝爺廟等等,都有「八家將」團的依附,但基本上,他們都是由「五福大帝廟」所衍化而來,這一發展的軌跡,可以視作八家將「角色擴散」的結果,而正好與八家將信仰由南北傳的社會現象,及其本土化信仰的特性有一致的因果關係。

另外,亦有人將『四大將』延伸為二組人馬,一組亦為『四大將-甘柳謝范』,另一組『陳沈枷鎖』,陳沈角色和裝扮,與甘柳相同;枷鎖則與韓德盧清相同。

家將起源於何時,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流傳在民間較廣的說法有三:一是最初甘、柳、謝、范、洪、劉、馮、金等八人因天災赤禍,無法維生,只得淪為山賊,後來被官兵捕獲,端午前夕,八人請城隍的兩個部將韓德及盧清放他們回家共渡端午,並允諾端午後自動投牢,結果卻一去不返;韓、盧兩人只得自殺謝罪,八人知道這消息後,愧疚地自殺陪死,後來這八人便成了八家將,而韓、盧兩人也就成了二將令,跟隨在城隍身邊,負責驅鬼逐妖。
 

另一種說法是,大約在清代末葉,台南軍營中大鬧惡疫,後來軍師祭拜求五靈公降福,不久果然大家都痊癒了,為報答五靈公的神恩,民眾特別返回福州迎五靈公來台。首先奉祀在台南市白龍庵內,信徒多數為福州人,漳、泉州人為了方便祭拜的方便,又在白龍庵內另迎神位至西大庵。日據時代,西來庵抗日事件爆發,日軍封鎖西來庵,不許奉祝,人民不得已,只好偷偷將五靈公神位迎出,並改稱五福大帝奉祝。另外一個說法為青壯年人因病向神明祈禱,許願如果能痊癒,就打扮成神明的將士服侍神明。從此之後,各種王爺及家將也就日益遍布全省,深得民間信仰。

 



八家將的職務大抵為:

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傳令-謝范捉拿-甘柳刑罰-四季拷問-文判錄口供-武判押罪犯。

八家將的這套巡捕理論,應係模仿自『城隍體系』,但若放到人間的行政組織來看,則似由巡捕系統蛻化而來;即是清季縣署巡捕組織的神格化:

(1)什役-民壯。
  
(2)文武差-禁卒。

(3)甘柳爺-皂班館的皂役。
  
(4)謝范爺-快班館的捕快。
  
(5)四季-門政、堂事、直堂、招房。
  
(6)文判-名幕友。
  
(7)武判-刑幕友。

八家將的組織結構相當嚴密,所有成員大致為(1)什役(2)文差(3)武差(4)甘爺(5)柳爺(6)謝爺(7)范爺(8)春神(9)夏神(10)秋神(11)冬神(12)文判(13)武判。

甘柳謝范合稱『四將』或者『四大將軍』;春夏秋冬合稱『四季神』或者『四大帝君』,與甘柳謝范合稱『八將』,此『八將』與『八將團』中的八將不同。除此之外,另有一組陳沈枷鎖『四將』的組合。另外,在謝范兩將軍中也有盧清、韓德,而死、失信等名稱。
2009-12-23 10:45:28 補充
( 1)什役:也稱使役,即雜役,俗稱『挑刑具者』。專責肩挑八家將所使用的各種小刑具或法器,最多有三十六項(三十六刑具);扮演者可化裝亦可不化裝,通常他是全陣的靈魂人物,行止舞演都由他以刑具的聲響來指揮;其位在陣前第一位。

( 2)文差:文差『陳將軍』,位在陣右屬小差角色,外手持扇,內手執令牌,專接主神之令。

( 3)武差:武差『劉將軍』,位在陣左屬小差角色,與文差合稱『文武差』,外手持扇,內手執令旗,專門傳令,文差可視作為現代『傳令兵』的角色,他們裝扮的最大特色,在於虎皮紋黃衣的服飾,通常都是由孩童(年紀輕者)裝扮。

2009-12-23 10:46:15 補充
( 4)甘爺:即『甘將軍』,俗稱『陰陽仔』,位在陣左武差之後,外手持扇,內手執戒棍,俗稱『板批』,即繫鈴的半邊竹節;其臉譜通常畫作『紅黑陰陽目』。

( 5)柳爺:即『柳將軍』,俗稱『三角仔』,位在陣右文差之後,手執法器與甘爺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其臉譜一般畫作『章魚足形目』。甘柳二爺俗稱『頭排』。

( 6)謝爺:有時亦稱『捉神』謝必安,又稱大爺或七爺、高爺或者白無常;頭戴長方帽,上寫『一見大吉』,臉畫『白底蝙蝠面』,吐長舌,穿白袍,外手持白扇,內手拿魚枷,個子高大,通常是由高個子扮演,位在陣左甘爺之後。

2009-12-23 10:46:27 補充
( 7)范爺:亦稱『拿神』范無救,又稱二爺或八爺、矮爺或者黑無常;頭戴短方帽,臉畫『黑底潑猴面』,穿黑袍或藍袍,外手持黑扇,內手持方牌,上寫『善惡分明』,個子通常矮胖,其位在陣右柳爺之後。

甘柳謝范俗稱『四大將軍』或『四大將』,四人為八家將之主角。

( 8)春神:『何將軍』著白袍,畫龍面(蓮),俗稱蓮花面,外手持扇,內手執花籃,意在潑醒犯人之用,其位在陣左謝爺之後。

( 9)夏神:『張將軍』著紅袍,畫龜面(梅),外手持扇,內手執火盆,意在烙燒犯人之用,其位在陣右范爺之後。

2009-12-23 10:46:38 補充
(10)秋神:『徐將軍』著青袍,畫鳥面(竹),外手持扇,內手執金光鎚,意在敲打犯人之用,其位在陣左春神之後。

(11)冬神:『曹將軍』著黑袍,畫虎面(菊),俗稱葫蘆面,外手持扇,內手執毒蛇,意在嚇拷犯人之用,其位在陣右夏神之後。

春夏秋冬合稱『四季神』或『四大帝君』俗稱『四季』,與『四大將』合稱『八將』,此八將與官將首中的八將是不同的。

(12)文判:『文判官』,著官服,右手拿毛筆,左手執『生死簿』,係口供的記錄者,位在陣左殿後。

2009-12-23 10:47:41 補充
(13)武判:『武判官』,亦著官服,手持『金間金隹』,俗稱『九層鞭』一種樣子像鞭有四稜,也稱做『簡』;是罪犯的收押者位在陣右殿後;與文判合稱『文武判』,在地位上他們是八家將中地位最高者,但實際上在八家將的角色當中,則可有可無。

有些八家將會在什役和文武差之間,增列『黑旗將軍』一人,手握黑旗,據說為開路之神。

在台南地區的八家將,把謝范的捉拿角色,定於押解陽界瘟鬼,至於逮捕陰間鬼魂的捉拿角色,則另稱捉神『盧清』,手持火籤,俗稱『副大』,裝扮類似大爺,但臉譜不同;拿神『韓德』,手持鎖鏈,俗稱『副二』,裝扮也類似二爺,其臉譜亦不同。

 





八家將的組織與操演
 
「八家將」雖名「八家」,實際上成員頗不一致,有4人或6人成陣,8人、10人、12人成陣,演變至今甚至16人、32人成陣的都有。所以有些團不稱「八家將」,而稱「什家將」,更有改稱為「家將團」,以涵蓋所有的陣團。不過,民間習慣上還是都稱作「八家將」,主要是他的「主角」還是八家,這和前述的來源傳說與歷史典故有關。


 

所謂「八家將」基本的成員是指甘、柳、范、謝四爺合稱「四將」;春、夏、秋、冬四神併稱「四季神」,加起來合稱「八將」,而組織結構較為嚴密完整的為13人陣,即:(1)什役(2)文差(3)武差(4)甘爺(5)柳爺(6)謝爺(7)范爺(8)春神(9)夏神(10)秋神(11)冬神(12)文判(13)武判。他們的發令程序大致是: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傳令---范謝捉拿---甘柳刑罰---四神拷問---文判錄供---武判押犯。


 

八家將的裝扮大致是頭戴盔帽,身穿戲袍(外手在肩上,內手在腋下),腳著草鞋(套襪、繫鈴),外手執扇(黑、白、紅、花皆有)、內手拿法器,再配上一個五顏六色的大花臉(事實臉譜的畫法有典故和儀制定規),這就是他們常見的模樣。操演之前的家將,都需先行化裝,即所謂「開面」,開面之後就不可以吃葷,也不能隨意交談、說笑,以免遭神譴。當陣勢排開以後,也就是操演開始,所有成員都搖頭晃腦、瞠目怒視,左右擺動、威風凜凜。這時特別忌諱「閒雜人等」亂竄接近,尤其更嚴禁婦女從中穿過。


 
 
實際上八家將操演的主要內容是擒拿罪犯,因此有攻擊、有圍捕,行進時必走「虎步」(即八字步),擺動雙臂和法器,以製造威勢、壯大陣容,產生震嚇之功;法器包括:令牌、魚枷、蛇棒、戒棍、火盆、木桶、鋸刀、法扇、黑旗、瓜錘等;至於圍捕陣法則有「踏四門」、「走七星」和「八卦陣」等。


本省的民俗信仰,所信奉的神祗雖多,但無論是城隍爺、地藏王、或五府王爺,必有許多武將助其驅魔除妖,八家將便是這些王爺們最常見的「家將」。現在迎神賽會時,凡地藏王、王爺、關帝等神之出巡或建醮,均有八家將之演出,在前頭做為開導。八家將主要是在神明出巡時做為押陣或維持秩序等功能,有時候八家將的七爺在遶境的時候也會幫信徒收驚。


八家將成員有「差役、文差、武差、陳大神、信大神、枷大神、鎖大神、甘爺、柳爺、謝將軍、范將軍」等十一位 ;除「差役、文差、武差」三位小差,「甘、柳、范、謝、陳、信、枷、鎖」八位便是八家將的主角。 差役為單一角色,其餘則為兩兩成對,左右對稱;根據中國人「左青龍、右白虎」的方位說法,在陣頭右邊的家將隸屬「龍側」,左當然就叫做「虎側」了;而根據陣法動作的高低對仗,「龍側」又稱為「高版」,「虎側」便稱為「低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4 16:4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