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虛雲老和尚-發心、因果、信心、持戒。不持戒修行,成魔有份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2-2 21:47: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1-27 08:44 編輯

各位師兄吉祥!我今天來轉貼虛雲老和尚有關發心、因果、信心、持戒等等有關的修行開示。傳聞虛老是八地以上的菩薩再來,又是禪宗大德,所有開示都非常值得學佛人參考,尤其虛老在臨終前,特別強調"戒",與世尊涅槃前一樣的交代"以戒為師"。所以學佛人不可以不持戒,不持戒而修行,則成妖成魔有份,無法證得聖果。須知所謂解脫與否,是依智慧,品位高低,是依德行。依神通法力及通靈與否來論品位的,學佛人要小心提防。下面的開示,請各位師兄參考。南無阿彌陀佛!

-----------------------------------------我是分隔線-------------------------------------------------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所以第一要有堅固心。……次之要發長遠心,我們人生在世,造業無邊,一旦要來修行,想了生脫死,豈能把習氣一時放得下呢?

   地藏王菩薩發大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一切菩薩也如此發心。我們每天晚殿,也如此發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凡佛弟子無不發此誓願,證果深淺大小不衕,皆由願力深淺,依願行持大小而定。又菩薩發心時,當發四弘誓願。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既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即須斷除我愛,殉己為眾。以眾生心為心,以眾生苦為苦。常行慈悲,等施普度。如地藏菩薩,……。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眾生無量劫來流浪生死,皆因煩惱未斷。煩惱由根本發生枝末,重重無盡。所言根本者,謂貪嗔痴慢疑惡見等,由此出生懈怠、放逸、嫉妒、障礙、昏沉、散亂、諂曲、誑妄、無慚無愧等無數枝末。但煩惱雖多,總不出我法二執。眾生不達緣起性空的道理,妄執此身心以為實我,分別諸法以為實法。由是為因,妄受生死苦果。是故世尊方便設教,應病與藥,說無量法門,對治眾生無盡煩惱。我們應該依教修持誓願斷之。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菩薩為普利有情,一切世出世間無量法門,均須習學。故菩薩應向五明中求。……故無論世出世法,科哲等學,均是菩薩所應學處。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故此不是閉起眼睛,槃起腿子,才算修行。運水搬柴,鋤田種地,乃至穿衣食飯,痾屎放尿,都是修行佛法。出家人並非閉門造車,死守一法的。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者,梵語名菩提,又譯曰覺,覺者自性靈覺也。此覺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本自圓成,個個不無。諸佛聖人,示生世間,作人天之導師,后世之模範,指示眾生:若離妄想執著,即可成佛。六祖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我們應該捨迷歸覺,誓成佛道。弘者,深也、廣也,深則豎窮三際,廣則橫遍十方。誓者,自制其心。願者,志求滿足。菩薩當發如上誓願,不怖不退,不動不搖,盡未來際,勇猛勤修。

   

佛教怎麼談因果?


茫茫苦海嘆勞塵 善惡升沉自有因

報盡一生還是喜 了其千劫有何嗔

    佛說一大藏經,無非講因果二字。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成功,三塗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

   凡愚昏闇未了唯心自造之旨,妄起疑惑:若遇逆境,則怨天尤人;遇順境,則驕矜自恃。或有終身作善而得惡報,作惡而得善報,則謗無因果。那知因果理微,如種果子,先熟先脫。假我今生雖作善業,反招惡報者,皆由過去惡業熟故。今生雖善,而過去之惡業已熟,不得不先受惡報;以今生善業未熟故,不得現受善報。信此理者,必無疑惑。­

明因識果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歸攝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是也。三藏所詮不外戒、定、慧。再約而言之,則因果二字,全把佛法所說法包括無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緣,果是果報。譬如種穀,以一粒穀子為因,以日光風雨為緣,結實收獲為果。若無因緣,絕無結果也。

   一切聖賢之所以為聖賢者,其要在於明因識果。明者了解義,識者明白義。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只怕惡果,不知惡果起緣於惡因,平常任意胡為,以圖一時快樂,不知樂是苦因。菩薩則不然,平常一舉一動,謹身護持,戒慎於初,既無惡因,何來惡果?縱有惡果,都是久遠前因,既屬前因種下,則后果難逃,故感果之時,安然順受,毫無畏縮,這就叫明因識果。

   雖是聖賢,因果不昧,曾種惡因,必感苦果。若明此義,則日常生活逢順逢逆,苦樂悲歡,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愛,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麼無明貢高、習氣毛病,都無障礙,自易入道了。

   

信心對學佛很重要嗎?


佛與眾生衕一體 瓶槃釵釧總是金

了知瓶等無殊異 生死涅槃一例平

    信心為修行的根

   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種子放在田里,等它發芽變秧。這時間又怕焦芽敗種,錯過時光,就是說修行要學大乘,勿誤入小乘耽誤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鋤草,等於修道要除習氣毛病,把七情六欲,……一切無明煩惱都除淨,智種靈苗,就順利長成,以至結果。

   何為“智巧”?首以信根為石;次以無義味話頭為擊石之手;又以堅固不退之志,作固火刀;用精勤猛勇不顧危亡之力,向動靜閑忙中,敲之擊之,使不間斷;加上般若種性,干柴一握,驀札相承,引起一星子延燎不已,直至三千世界化為燋焰,復何難哉!

    堅固信心

   無論修何種法門,都要信心堅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圓滿的利益。信心堅固,持咒可成;參禪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樣。若信根不深,只憑自己的微小善根,薄學智慧;或記得几個名相、几則公案,便胡說亂道,談是論非,只是增長業習,到生死關頭,依舊循業流轉,豈不可悲。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個堅固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無論做什麼事,沒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們要了生脫死,尤其要一個堅固信心。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又說了種種法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我們就當信佛語不虛,信眾生皆可成佛。

   但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們信知黃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黃豆不會自己變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會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適量的石膏,決定可成豆腐。

   辦道亦復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決定可以成佛。故我們應當深信自己本來是佛,更應深信依法修行決定成佛。永嘉禪師說:“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堅定后人的信心,故發如此弘誓。­


持戒指示


得守空王法  勿為魔事侵

戒香薰寶座 梵網結珠林


持戒對修行很重要

   

學佛不論修何法門等,總以持戒為本。如不持戒,縱有多智,皆為魔事。

   

修學者必須依佛戒,戒為無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則不論參禪、念佛、講經,無一不是佛法;若離佛戒,縱參禪、念佛、講經,亦與佛法相違,入於外道。

   用功辦道首要持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發慧。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龍天擁護,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從前在罽賓國近著僧伽藍的地,有條毒龍時常出來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去驅逐他,總沒法把他趕跑。后來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問那僧人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他說:“我不以禪定力,直以謹慎於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

   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的禪定力,也不及一位嚴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裡嫦娥赤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得到,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持戒的用心處

   

佛雖說種種法門,無論大小乘戒,皆以三皈五戒為根本。務使受持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之立身齊家治國,則人道主義盡。且苦因既息,苦果自滅,解脫三塗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則學佛主義亦盡。故三歸五戒,是導世之良津,拔苦與樂之妙法。

   

欲脫生死黏,去煩惱縛,非五戒不為功。故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絕。”夫“戒”者,生善滅惡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聖之工具。以從戒生定,從定發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覺。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戒為無上菩提本”也。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攝心。妄心若攝,分別不起,愛憎自無。種種惡業,何由而生?故《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當知“攝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貪嗔痴,則諸惡不起,自能眾善奉行。故“攝心”二字,豈獨挽救人心,維持世道;果能攝心一處,無事不辦,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現在的佛法比較盛行的,是淨土與禪宗。但一般僧眾,都忽略了戒律,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這是我們每個學佛的人,應特別注意的。

   

持戒從十善開始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總要步步立穩腳根,遠離妄想執著,便是無上菩提。古德所謂:“平常心是道。”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約理邊說:不偏是謂中,不易之謂庸。約事邊說:中者中道,凡事無過無不及。庸者,庸常,遠離怪力亂神,循分做人,別無奇特。

   佛法也是一樣,吾人須是從平實處見得親切,從平實處行得親切,才有少分相應,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實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貪、戒嗔、戒痴、戒殺、戒盜、戒淫、戒綺語、戒妄語、戒兩舌、戒惡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談,可是果能真實踐履,卻是成佛作祖的礎石。亦為世界太平建立人間淨土之機樞。

   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是為最上根人說。上根利智一聞道法,行解相應,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善相且無,何有於惡。若是中下根下,常被境風所轉。

   “心平”二字,談何容易?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名為八風。行人遇著利風,便生貪著;遇著衰風,便生愁懊;遇著毀風,便生嗔恚;遇著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疑;遇著譏風,因羞成怒;遇著苦風,喪其所守;遇著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曷若恆時步步為營,從事相體認:舉心動念,當修十善。事相雖末,攝末歸本,疾得菩提。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5 18:0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