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3|回覆: 0

[本教故事] 山洞章前三個故事的啟發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無恥近乎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8-3-8 01:17:44 |顯示全部樓層
山洞章前三個故事的啟發

第一個故事的啟發

誰誦讀山洞章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儘管敘述第一個故事的節文並不很多,但有一個關鍵字卻反復出現達六次之多,這個詞即是:山洞。

那些青年避居山洞,為的是什麼?

問題以下經文為我們作了回答:

{當時,有幾個青年避居山洞中,他們說:“我們的主啊!求你賜給我們來自你的慈憫,求你在我們的事務上使我們獲得正道。”}(18:10)

他們避居山洞,不為別的,只為獲得真主的慈憫和正道。

他們,可是青年,風華正茂,是最應當追逐今世、謀取物質的年齡……,但他們卻選擇了追求更有意義的事物——使他們能夠獲得兩世吉慶的正道。

這似乎在告訴我們:人最有價值的青春年華,應當用來追求的不是別的,而是知識——不只關乎物質的知識,更要關乎精神的知識。

因為,人之為人,在於精神,那是人的特徵;否則,人將淪為沒有精神性需求的動物。

人,作為萬物之靈,有能思維的理智,難道能安於眼前庸俗的生活?!難道一輩子苟活於“食色性”而不去追尋生命的真正意義和自己存在的真正價值也能活得幸福開心?!

答案肯定是否。

因為,人,必須去追尋生命的真諦,追尋超然於物質的精神,追尋可使自己獲得真正幸福的正道,像那些青年一樣;否則,人將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這是無數事實對我們訴說的真實的聲音。

人在今世,腹背受敵,惡魔是敵,欲望也是敵,都想讓人墜入萬惡之中,成為俘虜,變成傀儡。

所以,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山洞”。

然而,大隱隱於市,大隱隱於心。或許,現今的我們需要的不是離群索居的山洞,而是我們心中的山洞。而這個山洞就是:每天恪守五番禮拜,向主祈求慈憫,祈求引導,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讀讀古蘭看看聖訓充充電……

這足以成為使我們獲得真主的慈憫和引導的“山洞”了。銀沙安拉。

在物欲橫流充滿誘惑的大千世界面前,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抽出一定的時間回歸清真寺,避入“山洞”,安心禮拜贊主誦經等等,那麼,我們將沐浴真主的慈憫,安詳如意,心曠神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人生如此,夫複何求?!

第二個故事的啟發

山洞章第二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主要是圍繞有關人生及其價值、生命及其真諦的問題。

天經注解家阿叔爾(願主慈憫之)在其經注中說這個故事中所提及的兩個人有兩種主張,一種主張認為是先知(願主福安之)時代的人,一種主張認為是先前的民族。

然而,無論這兩個人是哪個時代的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倆一個是歸信真主和後世的人,一個是不信真主和後世的人。

不信真主和後世這個人很富有,真主賞賜給他了那個時代最值得驕傲與自豪的財富——兩座園圃,其中有各種果樹,其間還有耕地,有水有河……

經注學家阿叔爾(願主慈憫之)說這為我們闡明了一個道理:任何時代,往往妨礙人接受真理的,正是一個人所擁有的權勢財富!

{他富有財產,故以矜誇的態度,對他的朋友說:“我財產比你多,人比你強。”}(山洞章:34)

先知(願主福安之)時代的古萊氏人如此,先前的民族如是,時至今日的情況亦是如此。因此,人應當去思索一個問題,以免在今世被所擁有的今世浮華所迷惑,而與正道失之交臂。

這種問題即是:人生及其價值是什麼?或曰,生命及其真諦是什麼?

{他的朋友以辯駁的態度對他說:“你不信造物主嗎?他創造你,先用泥土,繼用精液,然後使你變成一個完整的男子。}(山洞章:37)

一個人,從無到有,是自己無法掌握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跡。一個人,掌握不了自己的生命,正如他也掌握不了他所擁有的一切那樣,所以生命也好財富也罷都是真主所賜予的,只是真主暫時的寄存物。因此,人在真主的恩賜面前應當感恩而不是叛逆。

人,終將一死;人所擁有的財富,也將隨著生命的結束而喪失價值,如果一個人不信真主和後世的話。此外,無論是生命還是財富,真主都可以隨時收回,在真主意欲的時候。比如,就像生命可以亡於天災人禍那樣,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也可以隨時毀於天災人禍。

{你走進你的園圃的時候,你怎麼不說:‘這件事是真主意欲的。除真主外,我絕無能力!’如果你認為我的財產和後嗣都不如你,那末,我的主或許會賞賜我比你的園圃更好的東西,而降霹靂於你的園圃,以致(它)化為光禿禿的土地;或園裡的水一旦乾涸,你就不能尋求。”}(山洞章:39-41)

故此,一個人,無論多麼有權有勢,富甲天下,也不可以得意忘形,而是應當知道一切都是真主的恩賜,應當以此來履行真主賦予的使命,借助真主賜予的恩典去好好地崇拜真主,做利人利己的善功……

{你為他們打一個比方:今世的生活,猶如我從雲中降下雨水,植物得雨,就蓬勃生長,既而零落,隨風飄散。真主對於萬事是全能的。}(山洞章:45)

今世是短暫的,而一個人的一生更加短暫,一季莊稼植物走完自己的一生只要幾個月的時間,而人的一生也只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所以,人應當珍視生命,愛惜時間,多多行善,以追求真主的喜悅和後世的回賜。

{財產和後嗣是今世生活的裝飾;常存的善功,在你的主看來,是報酬更好的,是希望更大的。}(山洞章:46)

所以,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擁有多少財產和子嗣,而在於一個人行了多少善,因為在真主看來,只有善功才是報酬更好,希望更大的。

一切讚頌全歸真主。

第三個故事的啟發

山洞章第三個故事主要敘述的是,穆薩聖人(願主福安之)去向赫祖爾聖人學習的經過。無疑,真主在古蘭經中安排的每一個故事給人的啟發都是多方多面的。筆者參考了經注學家的注疏之後在此只歸納總結兩大點:

第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二,敬畏真主的人,真主會為他考慮周全。

(1)

關於穆薩聖人為何要去向赫祖爾聖人學習有幾種說法,但正如經注學家拉齊(願主慈憫之)所言,那些傳述都是羸弱的,因此我們不必去刨根追底。

總之,一個人,無論多麼有知識,也必須不斷地去學習。因為,只有不斷學習才會進步,而且學無止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事實上,每個人所獲得的知識是極有限的,僅滄海一粟罷了。真主說:{你們只獲得很少的知識。}(17:85)

穆薩聖人儘管蒙受了真主的慈憫而獲得了很多知識,但他一樣還是要走出去,尋求知識。所以,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為了求知,穆薩聖人確實走到了很遠的地方。然而,我們要說的是,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行萬里路的好處,更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學而不思則罔。也即,思考是積極重要的!

如果說學習需要讀萬卷書,那麼毋寧說行萬里路更加重要;如果說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重要,那麼毋寧說,思考更加重要!

因為,如果不會思考,那麼即使看再多的書,走再多的地方,也無益。

無可置疑,擺在我們面前的《古蘭經》,儘管包羅萬象,飽含智慧,儘管一個人每天都讀都看,但是如果他不會思考、不會參悟,那麼他從讀經中又能收穫什麼,得到多少呢?

因此,伊瑪目伊本•蓋伊姆(願主慈憫之)說:“帶著思悟地讀一節經文,勝過囫圇吞棗地封印一遍。”

(2)

在穆薩聖人跟赫祖爾聖人學習的途中發生了三件事,三件讓穆薩聖人無法容忍的事。然而,事情卻不像表面所呈現出來的那樣,也不像穆薩聖人所想像的那樣,因為背後確實包含著偉大的哲理和智慧。

因此,這告訴我們:任何事,我們不要被表像所欺騙,我們要堅信真主給我們的安排始終是最好的,只要我們敬畏他。

海盜企圖搶船的事,真主重新賜予那對虔誠的父母一個善良的孩子的事,以及真主使那清廉的父親留下的孤兒的財寶不至於丟失的事,都給予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發:敬畏真主的人,真主會為他考慮周全。

因此,一個人對於未來不需要擔憂,只要他做好當下,以敬畏律己,信託真主。正如真主說:{誰信託真主,真主使誰滿足。}(65:3)

值得提及的是,一位學者說,敬畏真主,不僅裨益自己,也將裨益後代。因為,儘管那兩個孤兒清廉的父親早已去世,但真主卻為他考慮周全,以免那屬於其子的財寶被人發現,所以命令赫祖爾聖人將瀕臨倒塌的牆扶正,以便他倆成年後合適的時間挖出財寶。

因此,讓我們堅信:敬畏真主的人,真主會為他考慮周全。

伊斯蘭之光網

昨天的今天是昨天,明天的今天是明天,那今天的今天是那天?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3-29 22:0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