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1|回覆: 0

[轉貼勵志] 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人脈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8-4-20 05:43:59 |顯示全部樓層
【一】
成功85%取決於人脈,你怎麼看?

社會學家博恩•思稀有一個著名的理論——1:25裂變定律,即:你如果認識一個人,那麼通過這個人,你就有可能再認識25個人。
戴爾•卡耐基也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
【二】
你是否高估了你的人脈?
我們身邊常常聽過這樣一類人物。A同學平日裡投身各大飯局,踏遍各大社交場所,號稱學校朋友無數。一次,一名舍友請A同學幫助,讓A同學找幾十個朋友在演講比賽上為他加油助威。A同學心想平時朋友那麼多,就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後來,A同學便通過各大社交工具給他朋友留言:“是朋友晚上就來替我舍友加加油”。然而,結果出人意料,比賽快結束了,那些A同學聲稱“死黨”的朋友,一個都沒有來……
就像清華大學楊奇函所說: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學生,上午圍觀了成龍的新片發佈會現場,下午旁聽了馬斯金的制度經濟學,晚上買票參加了李澤楷的慈善晚宴,這些能說明什麼呢?
即便是你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向世界人民描述你和成龍,馬斯金,李澤楷等等多麼多麼熟悉,但又有什麼意義呢?
你向成龍要簽名成龍保安依舊會攔住你,馬斯金不會給你寫推薦信,李澤楷也不會跟你合夥做生意。
你是否也在為交上所謂的“朋友”,而奔波於各種場所? 和他們相遇相識真的會讓你平步青雲嗎?
【三】
以技巧為中心的關係,終究不會長久
某女生想向暗戀已久的男生表白,卻發愁不知該如何說。朋友告訴她:你可以選擇親口跟他說,或是發條信息讓他知道,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然而, 那女生卻不滿意如此草率的做法。於是,她又陷入了糾結:“如果我直接表白,被拒絕了怎麼辦?可如果我採取比較委婉的方式,說不定他就接受了呢?”
或許作為旁觀者的你會輕而易舉地看出問題所在:如果對方同樣傾心于你,那麼無論你怎麼表白,他都會喜出望外;可如果對方並不喜歡你,那麼無論你怎麼表白,他都會委婉拒絕。
但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用技巧來給自己找藉口,做不好就是技巧用得不好,而不是自己本身是否有問題。倘若,在一段戀愛關係中,你用了很多的技巧終於贏得了對方的心,那麼你是否想過,有一天當你的技巧使用枯竭,或是你已不再喜歡使用技巧來維護關係,那時候你們的關係會是怎樣呢?
人際交往中,技巧永遠是輔助性的工具。然而,太多的人做了本末倒置的事情。直到最後他們才會發現:以技巧為中心的關係終究不會長久。
【四】
誰提供的幫助更有用?
社會學家馬克有一項有趣的研究:波士頓人通過個人關係找工作,有兩種類型,資料如下:
17%的人找工作依靠“強聯繫”,也就是每週至少見面兩次的關係
83%的人找工作依靠“弱聯繫”,也就是每週見面不到兩次,甚至一年見面不到一次的關係
為什麼是“弱聯繫”提供的幫助更有用呢?
馬克認為:只關注“強聯繫”的人會受到資訊局限,使其無法瞭解其他交際圈的消息 。只有“弱聯繫”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弱聯繫”的真正意義是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起來,從圈外給你提供有用的資訊。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在你當前的社交圈裡。這些人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他們可能是已經不怎麼聯繫的老同學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麼認識的人。所以,不要只花時間去維護所謂的“強關係”,而是需要適當投入時間去建立和保持“弱關係”。
現在,人們若想創造出新奇的想法,就會常常啟動“弱聯繫”,擴大資訊的來源。
為什麼弱聯繫、弱連接,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重要?
親密與疏遠的劃分標準,並不那麼重要,更為關鍵的是我們在一起能做什麼?
怎樣打破所謂的陌生感?怎樣建立弱聯繫?
請看TED演講:對陌生感的需求(8分0秒)
【五】
所謂人脈,就是公平交換
每個人從小就有一套選擇朋友的原則。我們可以觀察下幼稚園裡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的眼裡的朋友是怎樣的。
我們知道,幼稚園裡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當作朋友。當研究人員問玩具最多的小朋友誰是他“真正的朋友”時,小朋友指向一個小男孩說:“他從來都不搶我的玩具,他只跟我換。” 對這位小朋友而言,不公平的交換,等同於“搶”,可沒有人喜歡“被搶”。因而,他只認定與他“換玩具”的那個男孩為朋友。
某種意義上,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他們的所謂“人脈”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係”。可是,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麼就更可能變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對方的負擔。
【六】
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
曾在電視上看過一檔節目,是馬雲與周星馳的對話。一個是電商大鱷,一個是喜劇之王,兩個看似如此無關的人卻能聚到一起談笑風生。這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少年的交情或是有多少的共同語言,而是因為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這正符合交往中的“公平原則” 。
社會像個圓錐,每個人都在圓錐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準,不同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是你所處平面圓的半徑。只有你的水準越高,你接觸其他領域的人的距離才會越短。剛畢業的博士學術菜鳥或許不太容易認識一個基層政府科員,但是院士就可以很輕易地與省長喝茶聊天。
所以,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而且,正因為他們處於優秀的社交圈子之中,他們會更加注重自身的品質,避免“不公平的交換” 。相比之下,那些不夠優秀的人,他們往往難以參透這其中的道理,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會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進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換”都變成“不公平交換”。然而,“不公平交換”是不受人們歡迎的。
【七】
從今天起,停止你的無效社交
喬•吉拉德出生於美國底特律市的一個貧民家庭。35歲以前,他換過四十份工作仍一事無成,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解決。35 歲那年,為了生存他走進一家汽車經銷店,懇求滿懷狐疑的經理給他一份推銷員的工作。他的同事還暗諷毫無人脈關係的他竟幹起銷售的工作。
但入職第一天起, 喬•吉拉德憑藉著一個電話、一支筆,和順手撕下來的四頁電話簿作為客戶名單拓展客源。他兢兢業業地工作,不斷總結銷售的技巧。最終,他以15年銷售13001輛汽車的驕人業績,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譽為“世界最偉大的銷售員”。
喬•吉拉德常說:“通往成功的電梯總是不管用的,想要成功,就只能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是的,35歲那年的他毫無人脈,但現如今,他可以很自然地與各領域頂級人物一起談笑自若。所以,決定你有效人脈的不是你接觸範圍的寬廣,而是你自身的實力水準。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盲目的“拓展人脈”,遊走在各種“社交場合”,或是加入各種“微信群聊”的意義並不大。想要獲得有效社交,你需要積累你的資源,集中精力讓自己成長起來。
也許,類似金錢、地位、名譽的資源很難瞬間獲得。但有些資源卻可以很容易從零開始,比如一個人的才華與學識。一個人只要正常地努力,並且有耐心和時間做朋友,當積累到一定量後,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刻意練習10000小時成天才”這一原則,相信會適用於大部分人。
當你變成更優秀的你,你也將擁有更優質的人脈。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3-29 14:4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