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活情報] 掏耳朵別過度 耳垢具保護皮膚作用!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5-16 08:03: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掏耳朵別過度 耳垢具保護皮膚作用!

   

耳朵的通道稱作「外耳道」,大人的外耳道直徑約為0.8cm,長度約為2.5~3cm,有些微的彎曲。雖然這個通道不算長,但內外兩段的結構不太一樣。外側部分約占整段的一半再多一些,其皮膚底下為軟骨;內側部分的皮膚底下則是硬骨,即頭蓋骨的孔洞之一。

清耳垢太裡面 可能會將外側耳垢推進內側

耳朵有軟骨的部分稱作「外耳道軟骨部」,內生有細毛,且分布著「皮脂腺」與「耳垢腺」。耳垢即是由這裡分泌的脂肪與脫落的角質化皮膚細胞混合而成。再往裡面的耳道並不會產生耳垢,因此清耳垢時不需要清到很深的地方。相反的,要是清耳垢時清得太裡面,可能會將外側的耳垢不小心推進內側,故需多加注意。

清耳垢時如果過於用力會傷到外耳道,而耳垢本身不乾淨的話甚至會造成耳道細菌感染,故應避免過度。而且真要說的話,耳垢有著保護外耳道皮膚的作用,並不是單純的污垢,如果一直清理反而不是好事。

若想清除濕耳耳垢 用掏耳棒不如把耳朵洗乾淨

耳垢可分為較乾燥、摸起來沙沙的類型,以及焦糖狀、觸感黏稠的類型。後者的耳朵亦被稱作「濕耳」,濕耳的外耳道汗腺較為密集,故含有較多水分。「濕耳」為顯性遺傳,而乾燥耳垢則為隱性遺傳,不過濕耳的日本人約只佔整體的16%左右。與此相較,在白人族群中則佔了90%以上,黑人則有99.5%為濕耳。

若想清除濕耳的耳垢,有時與其用掏耳棒,不如把耳朵洗乾淨更好。我以前在沙烏地阿拉伯當醫務官時,大使館的公使說他的耳朵聽不太到,於是我帶他到當地的耳鼻喉科看診,醫師將細長的鐵氟龍管放入公使耳朵內,並以注射筒注入溫水,一口氣沖洗乾淨。於是大量的耳垢流淌而出,這戲劇化的一幕讓我和公使都嚇了一大跳。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19 22:1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