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26|回覆: 0

[轉貼友情] 范爺,您好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8-9-3 08:27:05 |顯示全部樓層
范爺,您好!

過去我給郭熙、李唐和黃公望寫信,都管他們叫「老哥」,但是對您,我必須尊稱一聲「范爺」。

您別怕有人會誤以為您是范冰冰,她雖是美女,但怎能跟您比呢?您可是被美國《生活雜誌》選為過去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力的第五十九名,連居禮夫人和曹雪芹都排在您後面啊!而且您這位「進止疏野,嗜酒好道」的老嬉皮,常年躲在山裡,又沒拍過聖上馬屁,近一千年之後,洋人居然能發現您,給您如此肯定,實在太神奇了!

當然這得感謝台北故宮博物院,1961年把您的大作〈谿山行旅圖〉送到美國展覽,讓老美一下子開了眼:「天哪!居然中國人也會那麼認真地寫生,而且功力早在西方寫實畫家之上!」

可不是嗎?您把洋人嚇得可不小,好多藝評家、畫家,原先自以為了不起,看到您的〈谿山行旅圖〉,連下巴都掉了!不但掉了,連人生都改變了。班宗華(Richard M. Barnhart)這位藝術史學家不是說嗎:「(見到這張畫)真是我命運中的巧遇……它甚至使我第二天醒來就決定放棄繪畫生涯,改行研究中國藝術史,從此我就被為真正自然創造美景幻象的宋代山水徹底征服了。」

不但洋人傾倒,咱中國畫家不也一樣嗎?徐悲鴻1935年就說了:「中國所有之寶……吾所最傾倒者,則為范中立〈谿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北宋人治藝之精,真令人傾倒。」

劉國松雖然畫的是現代水墨,看到您這張畫,也感動得落淚。天哪!什麼畫能令人感動得落淚啊!故宮副院長李霖燦先生說得好:「劉國松是被范寬的誠懇感動,試看那千筆萬擢不厭其煩的『雨點皴法』,像是把山的莊嚴偉大,從心坎裡非畫到頑石點頭不罷休,哪個人能不為范寬的誠懇所感動?」

只是乍聽,李霖燦會不會有語病?如果每個人看到〈谿山行旅圖〉,都要為您的誠懇所感動,難道別人畫山水就不夠誠懇嗎?

這道理我倒是懂得。劉國松的感動,是他終於看到您這樣認真的國畫家,誠誠懇懇、腳踏實地。不像後來許多所謂文人畫家,從來不認真學習,套套公式、舞舞筆墨、跩跩詩文就算了。我相信不論班宗華、高居翰、徐悲鴻,被您這幅〈谿山行旅圖〉感動得要哭,都是因為從心底喊:「瞧!早在一千年前就有范爺這樣擲地有聲的巨作了!」

如果不是先有那麼多大師背書,我這麼說絕對會被打得鼻青臉腫。是啊!好多人大筆一揮,就算不知所云,也可以題上一堆文字自圓其說。就算「畫虎不成反類犬」,也可以自我解嘲「不似而似,遺貌取神」,他們筆酣墨暢,一天能畫好幾張。哪像您范爺,單單畫這幅〈谿山行旅圖〉,就得花多少年月啊!

首先,我相信您這張畫裡有不少寫生,譬如最前景的大石頭,您幹嘛挖好多洞?上面幾座大山都沒洞,為什麼溪邊的石頭有洞?道理很簡單!那是靠近飛瀑溪流的石頭,過去可能億萬年被水沖刷,侵蝕出許多孔洞。至於中景瀑布左右突出兩塊大石頭,也是因為受急流長年沖刷,造成下面崩坍。

您那條細細的瀑布也畫得太棒了!首先它合於「地形學」,因為瀑布長年累月切割岩石,愈來愈往後退,漸漸隱藏在窄窄的夾壁之間。您先把旁邊岩石染黑,表現陰暗潮濕,將「飛流直下三千尺」對比出來。接著又在大部分的瀑布上染淡墨,因為日光不容易射入山坳,就算水會閃光,也閃得有限。

范爺!您非但寫生的本事驚人,素描的功力也了不得啊!我早先認為咱們古人從來不搞素描,就算有個陰晴明晦也是意思意思,直到看見您這張〈谿山行旅圖〉,才知道您的素描功力之高。說實話,正因為您的功力深,才能把那麼一座大山,推到眾人眼前。瞧!足足占據三分之二的畫面,除了山頭有些樹叢,根本像座巨碑,怪不得大家都說您這是「巨碑式」的山水。問題是人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您范爺敢畫這麼一大塊「巨碑」,別的畫家就算畫,也沒這個氣派?

因為您的這塊碑,有形!有質!有勢!乍看大山像個粗粗的柱子立在畫面中央,其實您把那條山的「中軸」用「Z」字形作了變化,而且分成有節奏的塊面。您以焦墨勾出山的輪廓,再以不同濃淡的筆觸經營。多半藝評家說您是用「雨點皴」,意思是您以接近中鋒的筆法,畫出千萬個像雨滴的小點子,表現岩石的節理。豈知您在「雨點皴」下面先畫了許多長線條的「披麻皴」。雨點皴好比「粉絲炒肉末」的肉末,掛在披麻皴的「粉絲」上。正因為您一層一層添加,又不讓前後的筆觸糾結,所以有「點描派」的動感。加上畫幅高達兩米,欣賞者的眼睛剛好落在「視平線」上,往下看是清流急湍、巨石嶙峋;往上看是大山巍峨、林木蔥蘢,整個人彷彿走入畫中,加上其間渺小的人物,對比大自然的壯闊,怎能不震撼?

提到人物,范爺!您幾歲畫這張〈谿山行旅圖〉啊?您的眼力與體力未免太強了吧!沿溪兩個人趕著四匹驢子,高不過三公分卻鉅細靡遺,後邊那位背著長長的行李捲,右手拿扇,左手執鞭,算是押隊。前面那位,綁頭巾,落腮鬍子,袒著左肩,一副老大的樣子,還不放心地回頭張望,原來有一匹驢子不好好走,八成在鬧情緒。其實他們對驢子挺好,除了馱的東西不多,為了透風跟穩當,驢背上還搭了木頭架子。左右兩邊一包一包,綁得十分整齊。看這些驢子,我真佩服死您了!您怎麼連牠們的白眼圈和白嘴頭都畫出來了?

至於橋左邊的行腳僧,您就畫得更細了,那人戴著寬沿大帽,身穿裰衣寬褲,還纏著綁腿、踏著僧鞋。兩隻手伸到嘴邊,好像邊走邊吃呢!至於他挑的扁擔,細細的顯然不重,上面掛著的籃子外面還兜著長巾,像裝了香燭果品。

往他要去的方向找,可以看見林間古寺。巍峨的「歇山頂」建築,最少三進,鴟尾飛簷、平台欄杆,連斗拱和垂脊上的裝飾都一絲不苟。范爺,您到底用多小的毛筆畫啊!我就算自認神勇,臨摹下來也頭暈眼花!只是我不解,您這麼細心地畫人物樓台,卻不像郭熙、李唐,工工整整地簽名。您顯然用了枝禿筆把范寬兩個字藏在樹叢之間,字很隨意,說實話,我怎麼看都覺得您寫的是「花寬」呢!

不過也幸虧您寫了這兩個字,又幸虧在1958年被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工友牛性群發現,據說不識字的「老牛」「不小心」看到您的簽名,趕緊請李霖燦細看,才終於確定〈谿山行旅圖〉是您的真跡。

問題是您這麼偉大的作品,為什麼在《石渠寶笈》裡除了記載「無款」,還說只是「次等第一」?愛舞文弄墨的乾隆皇帝半個字也沒題呢?還有,歷代畫家都打著您范爺的招牌,動不動就說「用范寬法」,多少名家臨摹過您這張大作,卻非等到一位不識字的工友,才發現您的簽名呢?

不過也不能怪他們,第一怪您寫得不清楚,第二絹色年久變黑,第三像現在隔著厚厚的玻璃櫃子展出,就算拿望遠鏡都看不清。相信故宮的專家能夠近看的機會也不多,反而是管庫房的牛性群,大概在幫忙「驗傷」的時候發現。

我說驗傷,范爺您可別不高興,因為您這〈谿山行旅圖〉真是千瘡百孔了,據說那次去美國巡迴之後傷勢加重,還不得不請日本的高手幫忙重裱。正因此1996年美國人再想借展,台灣藝文界甚至搞出一場「搶救國寶」的運動,終於把您這件巨作留下。從此要想瞻仰的人只能抓住幾年一次的展出機會,親自到台北朝聖。怪不得有人說〈谿山行旅圖〉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蒙娜麗莎〉。

范爺,為了臨摹這張畫,您知道我下了多少苦工嗎?三年前我站在您的畫前,一次又一次地用望遠鏡看,因為絹色變黑,原先的白都成了灰褐色,我必須推想當初的樣子。我還買了高仿的複製品,每天貼著看,足足憋了兩年才敢動筆。

年近古稀的我,終於循著您的腳印,在〈谿山行旅圖〉裡走了一遭,而且裱裝之後就要拿去遼寧省博物館展覽。據說有不少溥儀的字畫都藏在那裡,它們跟〈谿山行旅圖〉應該是當年清宮裡的老朋友,我會對它們說:

「對不起!西施一千歲了,皮膚既黑又皺,經不得旅途勞頓,所以留在台北,由我帶細皮嫩肉的東施來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3-29 04:3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