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28|回覆: 0

[轉貼友情] 學習忘記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8-11-4 08:14:05 |顯示全部樓層
端莊秀美的女子大都喜歡照鏡子,「對鏡貼花黃」時,不免顧影自憐。美人喜歡留影,古時有仕女圖,今有人像寫真。我妻子雖稱不上是大美女,卻也是喜歡拍照之人,外出遊玩,必留下倩影。我是她唯一的御用攝影師,不得不常常操練,提高水平。

前些日子去海邊看夕陽,妻子穿上漂亮裙子,我背上單反相機。日落之前最宜拍攝,妻子擺出各種姿態,我頻按快門。但是,她的姿勢總不令我滿意。為了拍照,她把臉偏向一側,下巴微微揚起,手指輕撫雲鬢,定格空中。我左看右看,總覺得不自然。我不斷提醒妻子:「再自然一些!放鬆!不要看我!」我想讓她忘記自己、忘記鏡頭。可是談何容易!在鏡頭面前,她越是想忘記,越覺得尷尬。該怎樣微笑?露齒還是抿嘴?手腳該放何處?結果越來越不自然。幾個回合下來,妻子大為不悅,說:「你的要求太高,我不會。」

原來我們已經習慣在鏡頭面前裝腔作勢,想要卸去偽裝,卻已無能為力。

孩子們則完全不同,他們最是自然,隨手拍出的照片都單純可愛。反而,當家長要他們面對相機,端端正正站好,擺出姿勢,帶上微笑假面時,多數的孩子都不情願,要嘛逃跑,拒絶出鏡;要嘛對著鏡頭做鬼臉。即便勉強服從,那齜牙咧嘴的面目,像哭一樣。

屈從迎合,取悅大人,這對孩子起初是個負擔,然而乖巧的孩子順從此道,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以至於對此再也無知無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假唱〈歌唱祖國〉的童星林妙可,就是如此。奧運一夕成名之後,她上過春晚,拍過廣告,演過大片,但都是拿腔拿調,賣萌到底。九年後,她報考北京電影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都慘遭落選。著名演員陳小藝對她說:「你若想當演員,就別吊著嗓子說話。」濮存昕也說:「這孩子應該把自己身上大人教的那一套都忘掉,真正像一個孩子那樣去成長。」可是林妙可改不了。這不能怪她,錯在教他的父母。

類似無知無覺的包袱,還有從學校裡獲得的標準答案。比如中學時學習語文,要給文章分段落,還要總結中心思想。如何分段,中心思想是什麼,考試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再比如人是怎麼來的,對如此深奧的問題,老師告我們:「是從猴子變來的。」

為了拿分數、升學,我們不得不適應教學大綱的思想模式和要求,把我們本來圓形的腦袋,放進正方形的模子。結果,學校是考上了,可我們的腦袋再也回不到原來的形狀。

我們的審美亦是如此。現今大眾都說,雙眼皮大眼睛美,影視明星個個如此。所以,我們也就這樣認為。於是有人看自己小眼睛單眼皮,心生煩惱,非要去美容院給眼皮割上一刀。

可是,誰說,一篇文章只有一種解讀方式?誰說,單眼皮小眼睛不美?一百個人讀莎士比亞,就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第一位走向國際伸展台,上《VOGUE》雜誌,並代言Dior品牌的中國超模,正是單眼皮小眼睛。

學習,是獲得知識的必然途徑,然而有另一種重要的學習,那就是「忘記」——英文是「unlearn」,就是與學習(learn)相反,有意識地丟掉從前學到的習以為常的東西——那些長在我們身上的累贅;就是打破積習,突破舊有思維的束縛。這,是我們獲得新視野新知識的必要條件。

最近新公布的一項科學發現,就是很好的例證。長期以來,營養學界曾普遍認為,十字花科的蔬菜可以降低腸癌風險,是因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但《免疫》學術期刊的一篇研究論文表明,在預防直腸癌上,真正的幕後英雄不是膳食纖維,而很可能是這些蔬菜中所含的吲哚(indole)類物質。

其實,早有一些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單純添加可溶性膳食纖維並不能起到保護腸道的作用,只不過他們受到慣性思維的限制,並沒有繼續深入研究。直到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科學家近期發現,抗癌的原因是吲哚類物質激活了腸上皮細胞上的芳烴受體(AHR)。

如果科學家「忘記」先前的共識性結論,拋棄定式思維的包袱,也許會更早發現這個祕密。然而,潛意識裡,我們常常滿足於既定答案帶給我們的確定感,不願意懷疑,唯恐那個答案一旦動搖,就會雙腳懸空,陷入惶恐。

蘇格拉底曾說:「我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真知識的積累,並非像集郵越多越好。擺脫既有模式,用愚拙陌生的眼光觀察世界,往往會帶來新發現,使我們更加接近事實真相。

忘記,是為學習;拋棄,才能得著。《聖經》中,耶穌曾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牢牢抓住自己的福祉不放,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用這樣的方法追求幸福,必然失去幸福。而若不拋棄心中的世故與詭詐,變得像孩子一樣簡單,就永遠看不清真理的方向。當我們拋棄舊有的眼光和慣常的定式,我們就會發現,耶穌這些悖論性的話語裡,蘊藏著「似非而是」的智慧。

信息的積累,習慣的養成,往往不知不覺,但習慣的去除卻不是自然而然的。當妻子對我說「我不會」時,恰恰證明,忘記,需要刻意地學習和操練。

魯迅文學獎和陳子昂詩歌獎獲得者,著名詩人李元勝,總結三十年的詩歌創作經驗時說:「我的寫作是不斷放棄的過程,放棄已有的詩歌知識和經驗,一切都得從頭再來。寫詩,因此十分有趣也富有挑戰性。」

在尋求真理的人生路上,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我們背負了很多包袱。但,假如真的嚮往真理,我們就需學習忘記,變回小孩子,回歸單純與好奇。這會使我們重新思考這個世界從何而來、為何如此,我們生命的本源在哪裡、去向何方等最基本的問題,然後一路求問下去。

這樣探索的一生,豈不更新鮮有趣?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18 10:5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