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1|回覆: 0

[其他] 青少年並不知道他們的「性行為」,可能就是導致「憂鬱」、「自殺念頭」的部份原因!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9-2-11 01:17:23 |顯示全部樓層
青少年並不知道他們的「性行為」,可能就是導致「憂鬱」、「自殺念頭」的部份原因!

科學證實──最重要的「性器官」是「大腦」

《大腦說:性不性,有關係》書中提出──「性」會改變大腦的聯絡,而大腦又會影響「性的選擇」,隨著「腦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已經可以目睹大腦運作時的活動情形。隨著腦功能、性慾及行為,有了突破性科學研究後,科學結果證實了「最重要的性器官」是「大腦」;而「性行為」會塑造我們的大腦。

最新的研究發現—「性的吸引力」內建在我們的大腦裡,因此人類對「性的渴望」是天生的。換句話說,如果人類對「性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話,那人將沒有膽量突破猶豫,與另一個人建立非常「個人化」、「極度親密」的關係。

從出生到死亡,大腦不是「死板」、「不能改變」的結構,而是可以被塑造、調整、修正的器官。影響其改變的真正關鍵,往往與「人類行為」有極大的關聯。

由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出版的《大腦說:性不性,有關係》一書,作者為喬.艾斯.麥克爾漢尼與弗瑞坦.麥克凱席克.布希,譯者為蔡志東。 由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出版的《大腦說:性不性,有關係》一書,作者為喬.艾斯.麥克爾漢尼與弗瑞坦.麥克凱席克.布希,譯者為蔡志東。 (攝影/記者陳衿妮)
如何分辨是「愛」還是「情慾」?

在所有關於大腦的「愛」與「情慾」相關的研究中,最令人驚訝的發現就是兩者在「大腦控制區」是截然不同的。

書籍說明,一個男人(或女人)的「情慾中樞」激發他們的「慾望」時,可以在發生性行為時完全不帶著一絲「真誠的愛」,只為了達到「性目的」。「慾望」和「性衝動」雖然是正常的,但如果只有「情慾」的衝動,將會使人脫離「人的本性」。

最好不要在婚前發生性行為的理由

根據統計分析顯示,如果年輕人在16歲就開始有性行為,等到他們20歲時,有超過44%的人,將擁有5個或超過5個以上的性伴侶。如果20 歲以後才有性行為,只有15%的人會擁有超過5個以上的性伴侶,而超過50%以上的人將只有一個忠誠的性伴侶。

另外,性活躍的青少女與仍保持處子之身的同儕相比,她們在大部分的時間(或很多時間中),有高出3倍的「憂鬱傾向」;性活躍的青少女「嘗試要自殺的念頭」為性不活躍青少女的3倍;而性活躍的青少男,他們的「自殺念頭」更是性不活躍青少男的7倍。

「同儕影響」對於青少年性行為發生的決定是相關的,與性行為活躍的同儕在一起,將促使「初次性經驗」提前,並有「更頻繁的性活動」以及「更多的性伴侶」。而超過70%的電視節目談及與性相關的內容,也成為另一關鍵因素。


大腦完全發育完成後,才能做出成熟的決定!

透過「核磁共振成像」(一種醫學診斷技術)的幫助,科學家發現,人在20多歲之前,大腦負責做出成熟決定的區域(大腦的前額葉)尚未發育成熟;換言之,從青春期到25歲左右,大腦進行複雜評估的部位,仍在成長發育中。

「大腦前額葉」部分,主要負責設定「優先順序」、「制定計畫」、「策略思考」、「控制衝動」、「分配注意力」等腦部活動。青少年時期是發展這些能力的關鍵期,雖然有些年輕人也可以做出不錯的判斷,但通常仍須等到25歲左右,大腦完全發育後,才能夠做出最成熟的決定。

蔡志東提醒,男女青春期時,「身體」與「大腦」都在變化,特別在與「性相關」的事上,帶來生理、心理上的極大衝擊。青少年若只把性當作是尋歡時的肢體動作,就會錯估「人類本質」,讓自己與「人性」的其他部分脫離,而誤解自己的存在價值。


「青春啟航—增能課程」現場超過250位學員報名參加。 「青春啟航—增能課程」現場超過250位學員報名參加。 (攝影/記者陳衿妮)
「父母親的參與」能影響青少年「是否發生婚前性行為」

1)若青少年的父母親表達對「非婚姻性行為」與「避孕藥的使用」的不贊同,這樣青少年與同儕相比,較不會發生性行為。

2)青少年收到父母對「未成年性行為」的「不贊同看法」,比較不可能變成性活躍份子。

3)青少年若常與父母討論關於「何時擁有性行為」話題,比較會傾向於「等待」,並且最終擁有較少的性伴侶。

「守貞教育」不是「宗教教育」,是「健康衛生教育」與「品格教育」!

為什麼性生活活躍的青少年,比禁慾的同儕更容易憂鬱?多數的父母與青少年並不知道,「性行為」可能就是導致「憂鬱」、「自殺念頭」的部份原因。

根據「青春期現象」的研究指出,若「親子關係」處於貧乏或是不健康關係的青少男女,比較容易身陷各種「高危險行為」,其中包括了「性」。對青少年來說,「家庭環境」可能比「荷爾蒙」更具有影響力;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能夠有好的親子關係、好的引導,較能避免危險行為的產生,其中包括未成年的性氾濫。

蔡志東呼籲,重視延後發生性行為的教育不是「宗教教育」,是「健康衛生教育」、「品格教育」。研究發現,青少年一旦發生性行為,除了可能「傳染性病」或未婚懷孕,更會對還在發育過程中的「大腦聯結」產生破壞,所以,父母不應該忽視跟青少年討論「未成年性行為」的相關話題。

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一路好走,寶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3-29 13:4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