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9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的傳統、變革與發展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7-23 00:28: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作為中華民族本土宗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植根民俗土壤和民族意識形態中,長期存在的合理性及獨特的文化內涵,因其民族性、歷史性、複雜性和多元化、豐富性、開放胸懷以及持久和可塑的功能特徵,在當代社會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時代作用。面對當今:地球村的日趨形成,跨國宗教龐大的人流和新興宗教的呐喊;高科技帶來新的技術革命,瘋狂的競爭經濟縮小了我們生存的空間,貪婪的工業文明日益消耗和威脅著自己的地球家園。道教的光榮傳統——熱愛生命、崇尚科學、重視實證、嚮往自由、謳歌太平、寄託自然,以及自食其力、惠施人群、愛國濟世,追求心靈超脫和力達暢通無礙的整體完善;還有在教化方式上善於吸收有益人類的文化,又保持本民族、本宗教獨特底蘊的真精神;都是當代道教滋潤人類、奉獻給現代生活、以及道教生存發展的生命基因。因此,道教光榮傳統的繼承,“道”的現代闡釋和“道教”義理的當代重建——變革;整合道教真精神的價值體系並弘揚之——發展;這是我們當代道教徒的權力的義務。本文試圖從傳統道教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合方面,略談道教在新世紀的展望。

一、 文化整合與心理調節的參合點

  我們說,道教是中華民族本土宗教文化。一切民族的文化,都是從宗教開始的,都是從天道、天命開始,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是從天道、天命一步一步向下落,落在具體的人的生命、行為之上。在這一點上儒道兩家並無二致,因為他們原來就是在中國古代宗教文化和周禮文化上生髮的。而道家老子則作整體思考:天人關係、人生憂患與“道”的終極。這樣,老子除自己“吾無身,吾有何患”之心理超脫和“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的奉獻精神外,他把“天人之道”昇華到哲學概念的高度、創建宇宙生存模式的新觀點,並以此開創思想領域的新天地。這種自然之道文化特色心理,在中國人身上,與儒家互補而影響和構成特有的民族性格,於是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長河中,道家道教體現了鮮明的傳統特色:突出了民族憂患意識及愛國主義精神;表現出祖先崇拜和敬天法祖的歷史厚重感;以“道”、神仙、功德成神為信仰特徵的理論體系;有“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廣博開放之包容胸懷;有神仙、方術、隱士及威儀教團等複雜的社會性。並由此道教傳承系統形成特色的文化性:“與時遷移,應物變化”,既不排斥其他,並吸收外來有用之內容;“立俗施事,無所不宜”包羅萬家,雜而多端,既有高雅清玄之哲學,又有通俗和眾之信仰,還有與社會政治起伏之關聯,更不乏古代禮俗演化而成齋醮科儀,把法祖師古和傳統智慧的內涵,彌散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力求在這些方面的價值之充實與提高。這些道教文化的內容,在當代生活中,依然閃現著迷人的光環。

  如果說,傳統文化中儒家之功在秩序倫理、人文化成,而往往悖道人性之真實,矯拂人性,令人產生貪婪、欲望、虛榮、偽善等等,但道家道教之功則在喚醒人性的真實,雖有疏放、無儉約之嫌,而精神脫超,心靈自由,追求那種本真純性,即在現實生活中又超脫現實之上的“神仙”境界—淨化心靈,希翼改良社會醜惡、美育道德、提倡功德成神。這種價值取向,就是道教在當代仍具有閃光點的功能。

  人類的衣食住行本能是自然的,但奢侈欲望卻蒙蔽了人的真性。當今社會的權力欲、物質金錢欲、享受欲等愛欲橫流。道教的“慈”、“儉”法寶和“無為而治”的精神,以及理性而深沉逆反的思維方式,造就了一種心靈智慧,點破了現實生活中種種假像之迷惑。並從現實生活中體驗到一種根本的真實,這種真實,即是捫心自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這樣做是真還是假?”,如此自我關懷和思考終極的問題。人們面臨的是世俗常知常見的假像問題,諸名功名、利祿等等。而真實的“道”卻蘊含在世俗生活所知見的假像之中。道教就是教化人們能夠在可貴的現實生活中感悟真實之道—明心見性,誠不自欺、真實超然的“重玄之道”。這種與儒家相同卻又昇華的“真心真意”的玄境,既有順適中情的“道意”,又有皈依本性,複現本真的心境。這樣,人人都能在浮象紛爭的忙亂中休息下來,進入渾沌的精神狀態,進而感悟道要恪守“本根”和“純性”。這種道教哲學,以及由此義理演化的眾多“道術”,都是當今繁華和忙亂的人間世俗生活中,醫治人們疲乏的心理創傷、慰撫人們困惑苦痛的精神家園。那些“心齋”、“坐忘”、“清靜內觀”等等心理養煉之法,就是一種回歸真我,救治現代浮躁病的靈丹妙藥。

  人生價值的根源在心根所生之處。在具體的人生命之中,生命必須生活在各種現實世界中,這是“人心”與“道心”共存。“道心”簡而言之可以說:不是強調人的物質世界的意義,而是重視人的心靈世界意義。中國人文主義文化精神,在道教中發揮及作用來看,能為正處於危機和困境的心靈徘徊的現代人提示一條出路,找到真正能安身立命的家園。這也是道教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裏的價值。

二、 功德成神及神仙理論的可信點

  在我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神仙文化即神仙傳說和神仙可學理論,構成和充實了我們豐富多彩的歷史和生活。神仙的濟世度人精神和人格形象,常在人們的生活裏或心理中出現,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道教神仙觀,除根源于老子“長生久視”之道外,主要是人們對生命的關懷、理想的追求,以及吸收現實社會的一種理想需要。遠古的神仙姑且不論,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神仙”人物所具有的共性,就是功德價值觀。人們信仰的“神仙”,沒有一個不是為社會和人類造福建功,有德有道之高尚人格神。從人文始祖黃帝到降妖除魔的張天師,從藥王孫思邈到海神媽祖……,他們都是為民族、為人民建立有社會功勳和表現高尚無比的品格。他們被人供奉和信仰,主要是他們能為百姓安寧、人民幸福和身體健康及所求所思之事做出好事和功行。這正是神仙教化的現實意義。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說,世人認識水平有限,而神仙之靈隱,這一神秘主義內容,必竟有它隨文明史、人類歷史一樣悠久淵源流長,也是現代科學無法證明的現象(因為我們不能說,科學證明不了就是不存在),這不是以我們現在可憐的認識水平來解釋有或無,來簡單界定神仙是否存在。“天人相應”理論和實驗儀器古代出現過;“全息理論、“人體特異”當代都曾熱烈討論和研究過;牛頓關於太陽系是神第一推動的起源說;老子關於宇宙是“道”的締造說;泰勒的“靈魂說”等等,存在應有它的合理。所以無論從“功德成神”的價值觀,還是“陰陽不測之謂神”之傳統經驗與“科學不能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和前提提供終極辯護”的矛盾,我們都可以用“神仙”的功德社會價值觀來進行道德教育和個人修養教育。

  同時也應該看到,二十一世紀科技發達,文化昌明,但科學並不能說出我們人類及宇宙存在的最終目的。老子之“道”給世界科學界提供了一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它同時也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與道最終目的和歸宿。雖然當時提出時,極具中國人特有的宏觀抽象思維,但他創建,既有他真實體驗—惚兮恍兮;又有他感悟後的概括“強名曰道”;而當代科學家、哲學家,又有誰能證明和構建這個可信的“人”和“道”的最終目的。道教繼承思考、實踐著這個理念,用自身的人體和思維實踐著,並不斷地完善其理論和豐富其學說及證據。葛洪等神仙家們當初提出:“Hg(汞)”俗稱丹砂,是紅色固體,在加熱以後變成HgO2(氧化汞)成白色水銀(液體)人們知道這個現象和結果稱之為科學,而葛洪等道教徒們認為“玄道”。就算現代科學解釋說,這個加熱過程呈某種化學變化。但跟“水在100℃沸騰”,這個經驗命題上升為普遍意義上的理論命題一樣,還涉及到時空均勻這一最基本的假定。其實在自然科學的所有命題中,都含有自然界的均勻性這一前提,然而,恰恰對於這前提本身,科學是無法對其作最終證明的。“久煉之金丹不壞”、“久服茯苓可輕身飛步”、“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等等道教概念和命題,科學的操作和解釋是否一樣蒼白無力?

  道教與科學同屬文化範疇,靈魂及成神與化學反應都有“玄道”之不可琢磨終極,都是人類行為的一種模式,是一個思想與行為一致的完整綜合體,人的思想中這些科學的觀點、神靈的理念都不可能排除。中國人就在這種心態下把“道”、“神仙”信仰、現實崇拜和理想追求,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凝聚起來這種方式體系,總和成道教文化。李約瑟認同馮友蘭先生一句話:“道教是唯一具有不反科學成份的宗教。”道教的神仙理論,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其玄道成分就是重視客觀事物之理,依據事實根源和經歷體驗,辯名析理、以易求難、自顯求隱、強調真功、真知,真行真道。這樣才有古代文明的火藥、指南針、印刷、麻醉藥等原始科學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科學層面上的神仙理論,我們作為文化現象去探討。社會生活的神仙境界也是道教追求的理想之一。即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理想的人格價值;為人類、為社會,從歷史發展的真、善、美的角度,憑本心真意完成“人道”,昇華精神,建立“功德”。所以說,道教的“道”論和“神仙”說,具有相當豐厚的文化內涵和信仰的理論基礎,從社會學、神學、宗教學現象來把握其可取之處,對社會教化和穩定進步,人類發展都有積極作用。即使新世紀科學技術再發達,人類精神現象,終極關懷理論,道教獨特之說,一定有其一席之地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三、道教重振與自身發展的可行點

  百年道教的顛波,“五四”新文化衝擊,又遇“文革”劫洗,本來影響越來越小,也很少出現道教大思想家、高道大德,教團獲得新生,而薪火重燃之微弱,世紀鐘聲裏,生命關懷的強音、和平、自由的腳步伴隨著民族和宗教主題大合唱之韻律,向我們走來,我們道教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我們固然知道,面臨的有適應社會主義社會與保守固有傳統之間、市場經濟生活與古老山民隱居式生活;教團內部自身建設——教派、法脈、山頭之間相互團結共建,人才培養等諸多的矛盾和問題,都是擺在我們面前要解決的問題。

  一九九六年在《中國道教》上刊登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道長關於思考道教現狀的文章,當時身居道協副秘書長的青年道教徒已感到歷史責任和自身現狀,開始思考與尋求弘揚道教發展之路。隨後幾年來,《中國道教》陸續推出了眾多道教人士關於適應社會,搞好道教,抓好宮觀管理,提高素質等多方面話題的文章。關心自身發展的道教徒都紛紛發表建議。九八級“中國道教學院”畢業生崔理明道長在畢業之際發出了《世紀之交的思考》(載《中國道教》2000年1期)地處終南山腹地某宮觀的黃崇清道長在《三秦道教》上《論道教發展的現狀與未來》,諸類問題引人深思。還有陳蓮笙老道長拳拳之心,八十高齡還掛念道教發展,他老人家極力呼籲《培養人才,加強聯合,適應時代要求》,振耳發聵地喚醒“不敢為天下先”的道教徒們,我們弘揚道教、發展道教事業已不是“為天下先”,而是發展的必由之路、生存之路。再不從實際出發,多做振興道教的實事,在新世紀落後,就更意味著淘汰和消亡。

  張繼禹道長在《祝福你,新千年》致辭中,更是鼓舞人心地倡導“生活道教”為在21世紀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道教,提出“生活道教”的理論,得到了社會的回應。這些老修行、新道長在長時期的觀察、修行思考中,傾吐了一片愛國愛教的赤誠。2000年九月在江西廬山仙人洞道院,中國道教界主辦了“道教文化研討會”,世紀之初的盛會,開導出以道教界自身為主導,在借助學術文化界和信眾隊伍的參與和弘揚力量及手段,在政府宗教部門的輔導和支持下,邁開道教世紀新風的步伐。筆者參訪十方道院,從基層宮觀到教團和學院,亦有幸參加“道教文化研討會”,粗淺認為,新世紀的道教事業至少有以下幾方面具體工作要做。

一是教理的更新闡釋和教義思想的當代化。 道教信仰的道為宇宙觀和神仙觀的主體,當代社會科學器材探測天體,理論上也沒有跳出道的宏觀認識論和“科學不能證明是否神的設計”。最終解釋,把這些相結合地推闡出當代人認識和知識界所承認的宇宙觀。(科教片《宇宙與人》的解說詞也可以用宗教,甚至道教的宇宙觀進行解說。)同時,神仙觀的兩個方向一定要分清楚: 既有超自然神力的神秘感應和靈驗之奇,也要大力提倡功德成神、教化人們懂得在現實生活中貢獻自己的一切,認識生命的超脫和精神的永存。在社會觀、善惡觀上,堅持用道教哲學這辯證全面,準確地分析事間萬物,並用反思和批判的精神來解決社會觀中的問題。這些絕大部分是可以用當今社會意識形態相接近甚至等同的問題,所以用道教特色理論作合理的解釋。在教理教義中,在至今可仍有價值的優秀傳統,融入當代知識內容和時代意識,吸收已被事實和科學證明的成果和理論,改變過去道教裏明顯矛盾的說法,建立自己堅定信仰和教化信眾的理論體系。

二是宗教生活的必要調整。 生活是有時代印跡的,宗教生活也要隨社會和時代相協調,既要保持“道俗有別”的傳統特色,又要與時代接軌,適應時代方式。在生活方面、道德倫理方面,可以經過道教徒民主討論通過後,凡要求一致的刪改內容,諸如科儀、道德內容,可作適當刪減,淘汰不合時宜的東西,並增加一些新的要求內容,形成統一的新制度。(如過去的清規榜文。)當代最可怕的是舊的叢林制度被打亂得不倫不類,新的制度規範沒有形成,更沒有一個統一和規範的標準。各執一地一政,雖有地方特色,但整體教團應有一個明確、細緻可操作的制度,目前雜亂無章、不今非古,極易被外界社會所批評和誤解。

三是重新制定當代道教的規戒和管理制度。 根據當代法律、政策,把當代道教徒的戒律、規儀、科範,統一、細緻、條例化;對宮觀管理也應適應時代要求制度化,既與社會企、事業單位相似,又能突出自己宗教團體特色。實際上我們目前教團格局、宮觀體制無形中已吸收了時代化的模式,而卻空喊自己是古老特色的叢林體制,叢林宮觀討論是否可引進企業化現代管理,明確制度的嚴格執行和監督其規則具體程式。諸如鼓勵上進,提倡民主,獎勤罰懶等遊戲規則及保險人身和醫療後備等等(並不能因為全真道士不爭這些,而把這點常人的要求給剝奪了,這是不公平的)。

四是積極推進多種服務社會,壯大自己教團的入世活力。道教傳承有許多被社會認可,具有時代意義和獨特功用的“術”,積極組織和整理這些“術”來服務社會,提高專業水平,增加其服務專案、手段和頻率。象主要可以在養生學、健身術、中醫治病、心理諮詢、勸善扶貧、祈禱道場等等,除宮觀有單一的接待旅遊者和香客外,多從事上述內容相結合的活動,加上各地特色的勞動自養,以及經濟開發項目,並同時注重這些項目的文化宣傳和推廣。譬如開講座班、訓練班、定期義診班、長期諮詢點、勸善書贈、印、扶貧助困組等等,建立和擴大同信眾的廣泛、緊密的聯繫,滿足社會各階層信眾的心理等各項需求。

五是除在教團組織和宮觀管理上形成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外,在人才培養和吸收上借鑒社會成功的經驗用於當代道教生活中,並重在這兩方面多下功夫,培養高素質人才,使用合格人才,因人而用,人盡其才,留住人才,獎勵優秀人才,製造學修並進,德藝雙修的良好氛圍……

  以上粗略幾點,亦不儘然,關鍵是實際行動起來。改革開放早已促動了道教多方面,而我們有的還不敢大膽地承認時代潮流對傳統信仰的衝擊,要用適合時代節拍的信仰和方式來堅定自己的信仰和教化民眾。不變的是信仰,是道教真精神,可變的是樣式,是可以吸收和適應的社會形式。新世紀道教發展的立足點在道教的優秀傳統和優秀人才;闡發點是這些優秀東西的當代價值和意義;生長點就在生活中實踐道教的精神內涵,在生活中體現道教的人生意義。利用道教文化中可利用的積極因素作為社會生活的融合點,以功德成神及精神超越作為切入點,把當代科學和文明成果與終極關懷宗教對話作為融洽處,運用一切可行性自然發展的手段,在新世紀為振興中國道教、弘揚中國特色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履行自己的權力和義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4 07:0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