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SOGO論壇 返回首頁

554823的個人空間 https://oursogo.com/?222420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強者

已有 84 次閱讀2011-9-29 06:09

 

有些人往往會陷在問題的漩渦裡無法自拔,因為他總覺得真理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非要把事情論出個是非曲直不可。結果,本來簡單的問題,論來論去卻愈加複雜難解。其實,有些事情只需稍微忍一忍,讓一讓便迎刃而解,不練好忍讓的功夫,處世這張牌就永遠別想打羸。
  很多人都不知道只要主動低頭,事情就好辦多了。我記得有一次我有項業務的稽核工作,落在公司業務部門經理手裡,那位業務經理是有名的苛薄,尤其對我們研發部門,從來沒有好臉色看,她總是對老闆說,我們研發部門花太多錢,如果她來幹,包準少一半費用,所以老闆才會請她來稽核我們單位中,這項新的研發業務。
  同事們都想藉此好好修理她,有的人打算不給任何資料,有的人則打算漏給資料,讓她出出糗。我跟部門的同事說,其實我們應該全力配合她,讓她理解我們工作的內容,或許她就會改變她的想法。但大部分的人都不贊成,連我的主管也打算對抗到底,所以只有我全力配合到底。結果業務經理果然摔了一大跤,完全弄不清楚研發工作的複雜性,還耽誤了研發工作進行。於是我伸出援手,跟她解釋這個業務工作,協助她補救好所有的工作。
  後來,這位業務經理還是升了副總。由此我認為,很多人不只是靠工作能力升官,有時後還得看跟老闆投不投緣,講話投不投機。這位業務經理就是和老闆投緣,講話投機,所以即使她在工作上吹牛吹大了,但後來還是升官。
  而這次她向老闆推薦我來當研發經理,當然,在我就任期間,研發部門不再被刁難過。我跟其他同事說,我不是拍馬屁而升官的,因為除了那一次的協助之外,我和副總沒有任何來往,我只是站在公事的立場處理事情,而且我認為唯有我們低頭,才有機會讓她了解,我們研發部門的困難。雖然還是有很多對我不利的耳語,但是升職的總是我,後來直到那位副總離職,我還繼續被擢升為研發處處長,身兼研發長。
                       第一節 能低頭便沒有跨不過的難關
  有了一點成績就洋洋自得,自以為高不可攀,這樣的人註定要摔大跤。更多的人本來就在別人的屋簷下,這時更需要適時低頭。民間有一句俗語,叫〔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意思就是說,人在力量不如別人的時後,不能不低頭退讓。這句話,可以說洞徹世事人情,非常有智慧。然而,仔細看這句話的後半句,我們會發現〔不得不〕一詞裡,隠含著太多的勉強和無奈,這是一種消極的,不情願的低頭。既然是勉強和不情願的,做起來就不免流露出不滿的情緒,這種不滿如果讓對方看到,很可能會影響你辦事的效果。因而,我們要把這句俗語改成:〔人在屋簷下,一定要低頭〕。把〔不得不〕改成〔一定要〕,並不是在玩文字遊戲,而是要求力量不如對方的人,要積極主動地低下頭來,變消極為積極,變不情願為心甘情願。
  所謂的〔屋簷〕,通俗點說,就是別人的勢力範圍,也就是說,只要你在這勢力範圍之中,靠這勢力生存,那麼你就是處在別人的屋簷下了。這屋簷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頭站著,但這種屋簷不多,大部分的匡簷都是非常矮的!也就是說,進入別人的勢力範圍時,你會受到很多有意無意的限制,以及不知從何而來的欺壓,除非你強大到不用靠別人來過日子的程度。但即使如此,你也不能保證,一輩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別人屋簷下避避風雨。所以,在人屋簷下的心態,就有必要調整了。
  所以,只要是在別人的屋簷下,就〔一定〕要低下頭,不用別人來提醒,也不用撞到屋簷了才低頭。
  〔一定要低頭〕,起碼有這樣幾個好處:你很主動地低下了頭,不致成為明顯的目標;不會因為頭抬得太高,而把矮簷撞壞。要知道,不管撞壞撞不壞,你總要受傷的,就算你的頭是〔鐵〕的。也不要因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輕易地離開能夠躲風避雨的〔屋簷〕。當然贞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考慮清楚要去哪裡。要知道,一旦離開,再想回來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在〔屋簷〕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為屋內的一員,甚至還有可能把屋內人趕出來,自己當主人。
  在歷史上,各種爭鬥極其複雜,忍受暫時的屈辱,低頭磨練自己的意志,尋找合適的機會,是一個欲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西漢時期的韓信忍胯下之辱,正是這種〔一定要低頭〕的最好表現。因為他不低頭,就把自己弄到和地痞無賴同等的地步,若奮起還擊,鬧出人命吃上官司不說,還很可能賠上一條小命。
  另一種〔一定要低頭〕,屬於更高的一個層次。那就是有意識地主動隠蔽一個階段,藉這一階段來瞭解各方面的情況,消除各方面的隠患,為將來的大舉行動,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隋朝的時後,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焬帝很不高興,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焬帝很不高興,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焬帝的妃子,隋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隋焬帝對自己起疑心了,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頭隠忍,等待時機。於是,他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試想,如果當初李淵不主動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點勉強,很可能就被正在猜疑他的隋焬帝楊廣除掉,哪裡還會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一定要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當時的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磨擦降至最低,而這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以便走更長遠的路,更為了把不利的環境,轉化成有利的力量,這是一種柔軟,一種權變,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在別人屋簷下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它可能會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現,但當你看到了〔矮簷〕,請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訴自己:〔一定要低頭〕!
  有時後除了不得以低頭之外,還得以退為進。所謂欲謀進得先能退,你才能迂迴的逹到目的。面對矛盾,一般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強狡詐的去爭〔編按:用話強詞奪理〕,但可能對方比你還強,你用強人家更強,那麼結果就不那麼妙了。實際上,在聰明人看來,低頭不單是緩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爭只有在極端的情況下,才能解決矛盾,在多數情況下,只能是激化矛盾。在很多事情上,頭低一些,退讓一步,不但自己過得去,別人也過得去,如此產生矛盾的基礎不復存在,矛盾自然就化解了。而彼此能夠相安,離禍端就遠了。
  明朝年間,在江蘇常州地方,有一位姓尤的老翁開了家當鋪,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錯。某年年關將近,有一天尤翁忽然聽見,鋪堂上人聲嘈雜,走出來一看,原來是站櫃檯的夥計與一個鄰居吵了起來。夥計連忙上前對尤翁說:〔這個人前些時典當了些東西,今天卻空手來取典當之物,而且不給就破口大罵,一點道理都不講。〕那人見了尤翁,仍然罵東罵西,不給情面,尤翁卻笑臉相迎,好言好語地對他說:〔我曉得你的意思,不過是為了度過年關。大家都是街坊鄰居,區區小事,還用得著爭吵嗎?〕於是叫夥計找出他典當的東西,共有四,五件衣物。尤翁指著棉襖說:〔這是過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著長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東西現在不急用,不如暫放這裡,所以棉襖,長袍先拿回去穿吧!〕那人拿了兩件衣服,一聲不響地走了,但當天夜裡,他竟突然恐在另一人家裡。為此,死者的親屬與那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花了不少冤枉錢。
  原來這個鄰人久了人家很多債,無法償還,走投無路下,事先已經冣毒,而知道尤家殷實,想用恐來敲詐一筆錢財,結果只得了兩件衣服。他只好到另一家去敲詐,那家人不肯相讓,結果就恐在那裡了。
  後來有人問尤翁說:〔你怎麼能有先見之明,向這種人低頭呢?〕尤翁回答說:〔凡是橫蠻無理來挑釁的人,他一定是有所恃而來的。如果在小事上爭強鬥勝,那麼災禍就可能接踵而至。〕,人們聽了這一席話,無不佩服尤翁的聰明。
  中國古代有句格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少人將它抄下來貼在牆上,奉為座右銘。這句話與當今商業經濟下的競爭觀念,似乎並不適合,但事實上,〔爭〕與〔讓〕並非總是不相容,反倒經常互補。在生意場上也好,在交際場會也好,在個人之間,公司之間,也不是一個勁地〔爭〕到底,忍讓,妥協和犧牲,有時也很必要。作為個人,適當低一下頭,也是一種寶貴的智慧。因此即使在社會競爭的條件就是讓的一種表現。因為經營行為,本來就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原則的,但如果你處處佔便宜,不肯讓利,就不會有合作夥伴。而極致地說,根本也不會有商業經濟。因為全被壟斷了,還有什麼公平競爭呢?可見公平競爭是以讓為前提的。
  很多成功人士的座位後面,都掛了一個大大的〔忍〕字。這些大人物都已經很成功了,為什麼還要忍呢?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他們都知道用隠忍的態度做人,才會更容易成功。
  當你還沒有充分的實力時,忍耐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在這時後,做大事者,能審時度勢,不把那些小恥小辱放在心上。但是,只被動地忍還不行,還必須為了忍後的行動積極準備。庙太宗李世民在爭奪儲位的過程中,就是保存實力,邊忍邊動,後來終於逹到了自己的目的。
  唐高袒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勾結,多次陷害立有大功的秦王杅世民,兄弟間一埸生死拼殺勢所難免。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屢次進言,勸李世民早作打算,搶先動手,但李世民每到這個時後,便會面有難色,歎息不止,說:〔我們仍是同胞的兄弟,縱使是他們的不對,我又怎麼忍心呢?還是委屈一下吧,時日一長,他們也許會知錯而改,一切就煙消雲散了。〕
  別人聽了都十分著急,深怪他心有仁念,錯失良機。李世民對此如若未聞,暗中卻把他的心腹將,即領尉遲敬德等人找來,對他們說:〔你們的好心,我豈能不知?不過現在我們安排未妥,事無頭緒,又怎能草率行事呢?事若不密,為人察覺,只怕我們先得人頭落地了。還望各位詳做籌畫,切勿洩露。〕
  於是李世民邊忍邊動,加緊佈置,而由於他表面從容,處處示弱,李建成,李元吉果真被欺騙,暗中得意。他們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實施打倒李世民的計畫,只想著假以時日,不愁大事不成。
  不久,有軍情報告說突厥兵侵犯邊境,李建成便保舉李元吉為帥,帶兵迎敵。齊王請求李淵把秦王李世民的兵馬歸他指揮,李淵答應了他的要求。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將一眼便看穿了他們的陰謀,李世民見群情激憤,便故作痛苦的模樣,安撫眾人說:〔皇上既已同意,看來我只能束手待斃了。這是天意,我又能怎麼樣呢?〕  
  眾人見此,信以為真,不禁泣淚苦勸;有的還要告辭而去,以示抗議,只有幾個知情者以目示意,不露聲色。
  這時又有人進來密告李世民,說太子與齊王早已定下計謀,只等李世民等人為齊王出征送行時,便要密伏勇士,趁機全部殺光,然後太子登位,封齊王為太弟。
  眾人聽此,情緒更為激動。李世民見火候已到,這才長歎一聲,對眾人說:〔我是被逼如此,各位都是明證。事已至此,只有先發制人,我們才能剷除強敵,保全性命。〕李世民便分兵派將,伏兵於玄武門。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上朝在此經過,伏兵齊出,他們二人猝不及防,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李元吉被尉遲敬德砍殺。
  沒過多久,李淵便讓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發基為帝,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李世民的〔成功〕告訴我們:以隠忍的心態做人,以積極的準備做事,大事才可成。
                    第二節 示弱不代表真弱
  有時後表面的弱者,才是真正的強者,我們不是常常看到武俠片中,真正的世外高人不是假分乞丐,就是不起眼的樵夫,農人~。有些人看上去平平常常,甚至還給人〔窩曩〕不中用的弱者感覺,但這樣的人並不可小看。
  有時後,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在胸中隠藏著高遠的志向抱負。而他這種表面〔無能〕,正是他生出骨氣卻不傲,富有忍耐力,和成大事講策略的表現。這種人往往能高能低,能上能下,具有一般人所沒有的遠見卓識,和深厚智慧。
  劉備一生有〔三低〕最著名,它們奠定了他王業的基礎。一低是桃園結義,與他在桃園結拜的人,一個是酒販屠戶,名叫張飛;另一個是在逃的殺人犯,正在被通緝,流竄江湖,名叫關羽。而他,劉備是皇親國戚。後來他被皇上認可為皇叔,肯與他們結為異姓兄弟,這樣一來,兩條浩瀚的大河向他奔湧而來,一條是五虎上將張翼德,男一條是儒將武聖關雲長。至此劉備的事業,就從這兩條河開始匯成汪洋。
  二低是三顧茅廬。為一個未出茅廬的後生小子,前後三次登門求見。不說身份名位,只論年齡,劉備就差不多可以稱得上長輩。這位長輩喝了兩碗那位晚輩精心調製的閉門羮,毫無怨言,連關羽和張飛都在咬牙切齒,他卻一點都不覺得丟了臉面。這又一低一條更寬闊的河流匯入他寬闊的胸懷,一張宏偉的建國藍圖開始浮現,擁有一個千古名相。
  三低是禮遇張松。益州別駕張松,本來是想賣主求榮,把西川獻給曹操。但曹操自從破了馬超之後,志得意滿,驕人慢士,數日不見張松,見面就要問罪。然後又向他耀武揚威,引起對方譏笑,又差點將其處死。劉備派趙雲,關雲長迎候於境外,自己親迎於境內,宴飲三日,淚別長亭,甚至要為他牽馬相送。張松深受感動,終於把本來打算送給曹操的西川地圖,獻給了劉備。這再一低,西川百姓都匯入了他的帝國。
  最能看出劉備與曹操交際差別的,要算他倆對待張松的不同態度了:一高一低,一慢一敬,一狂一恭。結果,高,慢,狂者,失去了統一中國 的最後良機,低,敬,恭者,得到了天府之國的川內平原。
  在這個故事中,劉備胸懷大志,卻平易近人,禮賢下士,慢慢成就了自己的基業。與之相反,曹操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白白丟掉了富饒的天府之國,還因此耽誤了統一中國的大計。單從這一點上看,劉備是真英雄,雖然他沒有所謂的氣勢架子;而曹操則一副狂徒之態,傲氣沖天,耀武掦威。所以他因此吃了大虧,其實一點都不冤。
  一個人,無論你已取得成功,還是還沒有出師下山,其實都應該謹慎平穏,不惹周圍人不快,尤其不能得意忘形,狂態盡露。特別是年輕人初出茅廬,往往年輕氣盛,這方面尤其應當注意。因為心氣決定著你的形態,形態影響著你的事業。
  所以說,懂得勝不驕,有功不傲的人,是真正懂生活,會做事的人,他們會因此而成為強者,成為前途平坦,笑到最後的人。很多人無法讓老闆信任到底,沒辦法讓老闆賴著他的原因,就是沉不住氣。俗語說得好:沉得住氣,才能負得了重,一點成功就張牙舞爪,一下子就跟老闆不斷邀功,只會讓老闆認為他壓不住你,制不住你,隨時得提防你。這樣一來就功高震主了,當然無法讓老闆賴著你,而是處處找別人來掣肘你,那你哪算真的成功呢?
  尤其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無論是來自自身的,還是來自外界的,都在所難免。能不能忍受一時的不順利,這就要看你是否能看遠一點。一個真正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志在高遠,不以一時一事的順利和阻礙為念,也不會為一時的成敗所困擾。
  面對成功會思考如何再攀頂峰;面對挫折,必然會發奮圖強,艱苦奮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功業,這就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要成功,我們得磨練自己的心性,讓自己以平常心和原來的態度,持續努力;而困難正是磨練人意志的最好時機,只有承受了困難挫折考驗的人,才能成大事。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幾次〔關鍵時刻〕,只有沉得住氣,冷靜以對,才能保存自己的實力,為自己贏得勝利的機會。如果沉不住氣,逞一時之能,就難以成就今後的事業。
  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經常會產生摩擦,常常因為一時口角,而惹出大的衝突,甚至影響你原本的計劃。如果我們能想一想,是不是因為彼此知識的水準不同,對事情的認知不一樣;還是對方對事情不夠瞭解;或者只是雙方原本有某些偏見和誤解。這樣想和釐清後,其實只要我們有較大的度量,以諒解的態度對待別人,忍住最容易爆發的激動情緒,這樣你就可能贏得時間,衝突也可能得到緩和。有些小摩擦甚至只要你咽下一口氣,問題自然解決。我常對下屬說,可能只要多花五分鐘,你就能節少目處理衝突的幾個小時。
  愛因斯坦是全世界都尊敬的人,他是全球數學,物理方面,無可爭議的專家。這位創立相對論和原子理論的人,竟然也咽下過一口〔氣〕。有一天,他上汽車後,正在想一個問題,結果數錯了錢。售票員大聲諷刺他:〔你這麼大的人,會不會算數呀?〕愛因斯坦一笑置之:〔對不起,我還真不大會。〕
  由於偏見和誤解,常常會使一方傷害另一方。假設另一方耿耿於懷,那關係就無法融洽。如果受傷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舊惡,那會使原先持偏見者,感情受到改變。
  一個人肚量大小的嚴重性,不是個無關要的小事,尤其你是度量如海,還是度量如杯呢?在重要關頭,它就可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爭吵不休,既傷寈了感情,影響了有誼,也無益於你成大事,結果不是雙贏而是兩敗俱傷。因此,摒棄個人成見,不在社交場會為區區小利爭鬥,不為炫耀自己而去貶低他人,發揚一點忍讓精神,對許多事情進行〔冷處理〕,擺脫互相之間無原則的糾纏,和無必要的爭執,不計較一切無關大局的小事,那麼,你的風度將會獲得社交場會中,眾人的青睞,你的事業也會如虎添翼,收到雙贏的效果。
  有位愛爾蘭人名叫歐哈里,上過卡內基的課。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愛爭辦。他當過人家的汽車司機,後來因為推銷卡車不順利,來求助於卡內基。聽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後,卡內基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子,他立刻會漲紅了臉大聲強辯。
  歐哈里承認,他在口頭上贏得了不少的爭論,但沒能贏得顧客。他後來對卡內基說:〔在走出人家的辦公室時,我總是對自己說,我總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確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麼都沒能賣給他。〕
  所以,卡內基的難題,是如何訓練歐哈里自制,避免爭強好勝。歐哈里後來成了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他是怎麼成大事的?這是他說法:〔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而對方說〔什麼?懷德卡車?不好!你就算是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賽的卡車。〕那我會說:〔老兄,何賽的貨色的確不錯,買他們的卡車絕對錯不了,何賽的車是優良產品。〕
  〔這樣他就無話丁說了,沒有爭辯的餘地。如果他說何賽的車子最好,我說沒錯,他只有住嘴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後,還說了一下午的何賽車子最好的話。我們接著不再談何賽,我就開始介紹懷德的優點。當年若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挑何賽的錯,而我越挑剔別的車子不好,對方就越說它好,而爭辯越激烈,對方就越喜歡我競爭對手的產品。以往我花了不少時間在爭辯上,現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如果你老是爭辯,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只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寧願要一種字面上的,表面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
  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爭論中,改變別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勞。那就不妨試試。先咽下一口氣再說。記往,示弱不代表你真弱,而是為了你真正的目的。
                   第三節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耐心放長線才能釣得大魚,是大家都懂得道理,但是真問起來該怎麼做,還沒幾個人會呢!
  善於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鉤之後,總是不急著收線掦竿,把魚甩到岸上。他會按捺下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釣拉向岸邊;一旦大魚掙扎,便又放鬆釣線,讓魚遊竄幾下,再又慢镘收線。如此一收一放,待到大魚精疲力盡,無力掙扎,才將牠拉到岸邊,用收線提網上岸。求人辦事也是一樣,如果追得太緊,別人反而會一口回絕你的請求,只有耐心等待,才會有成功的喜訊來臨。
  唐代京城中有位竇公,聰明伶俐,極善理罙,但他卻財力綿薄,難以施展賺錢本領。有辦法下,他先從小處賺起,於是他在京城中四處逛蕩,尋求賺錢門路。某日他來到郊外,卻見青山綠水,風景極美,有一座大宅院,房屋嚴整。一打聽,原來是一位權要宦官的外宅。他來到宅院後花園牆                                      弘,但見一水塘,塘水清澈,直通小河,有水進,有水山,但因無人管理,顯得有點零亂骯髒。
  竇公心想:生財路來了。水塘主人覺得,那是塊不中用的閒池,就以很低的價錢賣給了他。竇公買到水塘,又借了些錢,請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通了進出水道,種上蓮藕,放養上金魚,圍上籬笆,再種上玫瑰。
  第二年春,那名權要宦官休假在家,逛後花園時聞到了花香,到花園一看,滿園景色令他喜愛。竇公知道魚兒上鉤了,立即將此地奉送。
  這樣一來,兩人成了朋友。一天,竇公裝作無意地談起,想到江南走走,宦官說:〔我為您寫上幾封信,讓地方官吏多加照應你。〕竇公便帶了這幾封信,往來於幾個州縣,在賤買貴賣,又有官府撐腰下,沒幾年便賺了大錢。爾後又回到京師。
  他久已看中了皇宮東南處,一大片低窪地,那裡因地勢低漥,地價並不貴。竇公買到手之後,雇人從鄰近高地取土填平,然後在上面建造館驛,專門接待外國商人,並極力模仿不同國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所以一經建成,便顧客盈門,連那些遣唐使們也樂意來住。同時又闢出一條街來,多建妓館,賭埸甚至雜耍場,把這條街建成〔長安第一遊樂街〕,日夜遊人暴滿。不出幾年,竇公賺的錢數也數不清,成了海內首富。
  竇公為了鉤到宦官,不惜血本作鉤餌,又耐性極好,魚兒上了鉤渾不知覺。他的這種〔釣魚〕技巧很是高明。
  這到了近代,還是很多人會放長線釣大魚,譬如我認識某個中小企業的董事長,就很懂得進行感情投資。他長期承包那些大電器公司的工程。和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保持良好的關係,對年輕的職員也殷勤款待。
  因此在上次金融海嘯來臨的時後,也就是每家公司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頭,生意競爭十分激烈的時刻,許多承包商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而這位董事長的公司,卻仍舊生意興隆。
  這也揭示求人交要有長遠眼光,要注意有目標的長期感情投資。同時,放長線釣大魚,還必須慧貝識英雄,才不至於將心血,冤枉地花在不對的地方,事倍功半。尤其是對老闆的佈置,我們更得要想著放長線釣大魚,不能老是想,只下工夫在老闆一個人身上,並急著希望獲得回報。老闆都是十分謹慎的人,所以當他覺得你還是不錯,他向身邊的人打聽你的狀況,如果其他人都說你的壞話,那麼你大概也沒有出頭的機會。因此要真的讓老闆賴著你,你就得學會放長線釣大魚,把老闆身邊的人弄定。
  有時後這條線得放得很長,可能連周邊同事都得照顧到,所以你得培養寬容忍讓的做人習慣。歷史上周公和王莽都是如此,所以才會有白居易所寫:〔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的名言佳句,如何把謙讓的心態變成習慣,才是放長線釣大魚的真義。
  威廉麥金萊剛上任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時,指派某人做稅務部長。當時有許多政客反對此人,他們派代表前往總統府,要求麥金萊說明,委任此 的理由。
  為首的是一位身體矮小的國會議員,他脾氣暴躁,說話粗聲粗氣,開口就把總統大罵一番。麥金萊卻不吭一聲,任憑他聲嘶力竭地罵著,最後才極和氣地說:〔你講完了,怒氣應該平息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力這樣責問我的,但現在我仍然願意詳細地為你解釋~。〕
  這幾句話說得那位議員羞慚萬分,但總統不等他表示歉意,就和顏悅色地對他說:〔其實也不能怪你,因為我想,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會大怒。〕接著,他使把理由一一解釋清楚。
  其實不等麥金萊解釋,那位議員已被他折服,他心裡懊悔,自己不該用這樣惡劣的態度來責備一位和善的總統。因此,當他回去向同伴們彚報時,只是說:〔我記不清總統的全部解釋,但有一點可以報告,那就是~總統的選擇並沒有錯。〕可見〔忍〕不但使麥金萊的解釋獲得好的效果,而且使那位議員從悔悟,以後永遠不再做出令人難堪的舉動。
  所以當別人故恴用種種奸計,使你大發脾氣,你一氣之下,就做出不理智的事情,這樣無疑是自討苦吃。不僅如此,有的時後與我們敵對的人,還會故意發起挑釁,如果不冷靜地忍讓的話,我們就會陷入窘境。
  三國時,魏將司馬懿在五丈原與諸葛亮對峙時,他料定蜀軍糧草匱乏,不利久戰,因此堅壁不出,以逸待勞。諸葛亮使出激將法,派人將婦女的頭飾和衣服送給司馬懿,諷刺他縮頭藏尾,如婦人所為。
  魏軍將領見此羞辱,勃然大怒,爭先請戰,司馬懿卻欣然接受,繼續以堅壁不戰的戰略消耗對方;為安撫士氣,他還故意上奏,請示魏主曉諭攻守對策。如此書信往返,又過了一段時間,司馬懿終於以固守之策,逼退無法僵持待戰的蜀軍。
  現實生活中,讓人生氣令人發怒的事,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但作為一個有頭腦的冷靜的人,為了更好地,安寧地生活和工作,理智地處理各種不愉快,就需要培養自己忍讓的習慣。如果不忍住,任意地放縱自己的感情,首先傷害的是自己。
  如果對方是你的對手,仇人,有意氣你,激你,你不忍氣制怒,保持頭腦清醒,就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中了人家的計,茖了個失敗的下場,如三國時的周瑜就是一例,所以孔子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
  忍就是在克制人性本身的情感,所以要養成忍讓寬容的習慣,可能是很困難的。但如果我們做到了,我們就會收很多,成功往往就是在寬容忍讓之後,才會在某個方面有所突破,從而實現我們最初的夢想。
  那麼怎麼養成這樣謙讓的習慣呢?我認為方法無他,就是凡事看開一點,通常就不會自找麻煩。
  生氣容易傷身的道理,可能很多人都懂得,但也總有一些人,只為一些小事而不能自解。真是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所以做人,凡事都要看開一點,斤斤計較就是在自找麻煩,有一些小事根本就不值得太往心裡去。如果總是為點小事計較,那生活又怎麼會有快樂可言!
  有小心眼的人,總是太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於是經常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煩擾,怕別人責怪而自責,怕別人取笑而自卑,怕難堪而自閉。
  一位成功的老闆給我看過他的筆記本,上面記著這樣一句話:〔不必在意別人是否喜歡你,是否公平地對待你,更不要奢望每個人都會同等對待你。〕某一天你突然發現王二對張三,李四很好,對你卻不冷不熱,但你想不出曾做錯什麼,想不出什麼地方得罪了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自問和猜測間,你耗掉的是自己的時間,消磨掉的是自己的信心。
  其實,你不必驚慌,更不必煩惱,王二對你的態度,並不能改變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或許本來就不是你的問題,你何必因此擾亂心理平衡呢?再仔細想想,趙五不是對你很好而對別人冷冷淡淡嗎?這樣就夠了。
  不必在意別人冷漠的表情,竊竊的私語;不必費心去揣測,琢磨別人怎樣待你,怎樣評價你;不必在意微小的得失,過錯或失敗,那只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插曲。豁逹一點,超然一點,平靜喜悅地走過每一個日子,然後再回過頭想想,所經過的是非得失,喜怒哀樂,苦辣酸甜,你會發覺,眼前突然變得明亮開朗,原來,生活還是充滿了七色陽光。因此把時光留給自己,讀自己喜歡的書,傾聽迷人的音樂,到回野去走走~。生命中值得留意的東西有很多,實在不值得你去關注別人的態度。
  放開心胸,你就能養成謙讓的習慣,養成謙讓的習慣,大家都喜歡和你相處,沒有人能說你壞話,那麼就算你不打算放長線釣大魚,大魚也會來自投羅網。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手機版|SOGO論壇

GMT+8, 2025-5-11 18:01

© 2004-2025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