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祭王船
[列印本頁]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2-10 00:51:59
標題:
祭王船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9-1 23:52 編輯
祭王船
台灣民俗節慶由來台灣早年瘟疫猖獗,而有祭拜瘟神(王爺)以免除災禍的習俗。
在台灣西南沿海一帶的王爺廟,如屏東縣東港、台南縣西港、小琉球等都有"王船祭"的活動,藉由焚燒王船的祭典,驅除瘟疫,祈求合境平安。
每三年一次的"東港王船祭"可說是台灣王船祭典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東港東隆宮請王遷船遶境添載送王
依據《東隆宮沿革治》所載,"王爺"姓溫名鴻,隨朝人氏。
因唐太宗微服出遊遇難,溫鴻救駕有功及平定匪亂,被冊封為王爺;後因奉旨巡視天下遭遇海難,太宗追封其為《代天巡狩》,下旨造瘟王船,並勒令王船所至,官員百姓一同恭迎。
溫鴻成神後常在海上顯靈救難,台灣在漢人拓墾之初,瘴癘瘟疫肆虐,因此形成瘟神信仰的興盛。
《代天巡狩》原是天子派遣的巡案大人,訪查民情監督地方官吏;融入民間信仰後,則成為王爺降臨,驅除瘟疫凶煞的觀念;王船祭則成為迎接王爺蒞臨,執行巡狩任務的宗教儀式。
時間:每三年一次、農曆九月‧地點: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
每三年一次的「東港王船祭」都是在農曆九月間舉行,確切日期在當年再請示王爺決定。
醮期為期七天,第一天有「請王」及「過火」儀式,第二天開始展開四天的「王駕出巡」,第六天是「遷船遶境」法會,到第七天燒王船的「送王」儀式。
一般在祭典前半年展開製作"王船"的工作,首先在廟前廣場搭建一座「王船廠」,依神旨動工興建,廠內恭奉神位供建造工人上香膜拜,閒雜人等不得進入,尤其是女性更不宜靠近船身。
製作過程分為木工、雕刻、油漆、彩繪、裝飾等階段,王船仿效古代戰船建造,造型優美宏偉、結構繁複、雕工精巧,造價往往高達百萬元。
藉由共同參與王船的打造,鄉民出錢出力的過程,也凝聚了全鄉的向心力。
整個祭典活動由「請王」儀式揭開序幕,由廟方執事擲筊請示溫王爺輪值的千歲姓氏,再齊聚各方角頭神轎在海邊恭迎王駕;在透過乩童溝通迎接到王駕後,即在陣頭神轎簇擁下遶境回府,經過「過火」儀式後入廟安座。隨後的四天,王駕在鎮內出巡遶境,行使《代天巡狩》緝煞除瘟之責,遊行隊伍十分壯觀。
祭典第六天舉行「宴王」盛筵,酬謝王爺們巡狩地方的辛勞,儀式莊嚴隆重,希望王爺們欣燃的押船離去。
第七天下午展開「遷船遶境」,全程以人力拖拉王船出巡,隊伍所到之處商家百姓設香案、供鮮花素果、焚香膜拜、燃放鞭炮以恭送王爺。
眾人牽引著王船浩浩蕩蕩地前往海邊後,要將王船所需用品
( 如柴、米、油、鹽、糖、炭、酒等 ) "添載"
上船。
在午夜時分,「送王」儀式結束後信眾點燃堆積如山的紙錢,華麗的王船就在熊熊火燄中押送著瘟疫陰煞航向天際。
到破曉時分,火光與晨光照映在眾人的臉上,王船的出航不僅帶走人間的疾苦,也帶來無限的光明與希望。
參考資料 轉載清水三元宮
作者:
toumjk
時間:
2011-2-10 01:15:52
在早期王船祭有分放(水流)和遊天河(火化)兩種王船祭在民俗系統又分曾文溪和東港溪兩種又分神明要辦不定時間日期和週期就是三年或者五年一次定期
作者:
陳宗益
時間:
2011-9-1 21:57:39
祭王船」是閩南地區的一種傳統的民俗活動,據說,古時因瘟疫常流行,民眾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驅除病魔。前兩天,埔口社區舉行了6年一度的祭王船活動。
一大早,埔口社區居民就開始準備「祭王船」的儀式了。儀式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這條色彩斑斕的木船。木船是按照普通漁船的大小製作的,據說,上世紀70年代以前,王船是用紙糊在竹架上做成的,此後,才開始變成木船,船的裝飾頗有講究。
埔口社區老年協會會長王炳乾:龍船是獅子的頭,後面是龍,前獅後龍。/中間的裝飾有什麼講究?/有12生肖,三個人要站在上面,一個是船老大,一個中央, 一個前頭。
在一些信奉「王爺廟」的地方流傳一種說法:天上有很多個王爺輪流執掌大權。因此,「祭王船」首先要請出「王爺」,「王船」就是為「王爺」建造的。每年,「祭王船」的時間都由擲筊來決定,但「王船」建造的時間一般都在農曆9月份。
埔口社區老年協會會長王炳乾:據說天上有36個王爺,今年我們請其中三個王爺下來。
請「王爺」的同時,會進行一些民俗表演,像舞龍、舞獅等,儀式現場會放一桶「平安水」,讓大家隨意飲用。記者發現,很多老人都拿著一把掃帚。
據當地人介紹,埔口社每6年舉行一次「祭王船」活動,由於埔口社即將拆遷,大家又想慶祝環島路通到了這裡,今年的「祭王船」規模因此特別大。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