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泰雅族文面之部位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2-11 01:05:48     標題: 泰雅族文面之部位

  泰雅族男女性皆以文面為成人之標記,文面是泰雅族很特殊的風俗,文面就是在臉上刺上花紋。

  泰雅族文面紋飾的部位,傳統泰雅族男子一向刺額紋(上額)與刺頤紋(下巴);而女子則刺額紋(上額)與頰紋(兩頰)。

  其刺紋款式是男女性之額紋皆以橫行之平行線紋連續成帶狀,男性一條到三條,女性刺前額三條到五條,每一條帶紋長分成幾段,男性之下頤中央只刺一條。

  女性無頤紋,其頰紋自耳根處起伸至下頤部中央相交,邊緣為平行線,其間為交叉斜線所成網狀。

  以前男子如有出草馘首成功者,始有資格在下巴刺上直條紋路,成為英雄表徵,如此始得女子之歡心;女子已達結婚年齡,如學會織布技藝,則在嘴之兩邊刺上V字帶狀文面。

  據花蓮秀林鄉富世村泰雅文面文化專家田貴實謂同屬泰雅族的文面紋路和形狀的差異性,台中以北的北勢群泰雅族(如苗栗泰安),文面線條較窄、呈V字型,東部泰雅族四大族群之一東賽德克族群(如花蓮秀林)文面紋條較寬、呈U字型。

  按泰雅族文面紋式男女有別,各亞族也不相同。男性一般刺前額及下頤;額部中央刺橫形線紋成直條式,一至三條不定,每條亦常分數段,下頤中央則只刺一條。

  女性紋式較複雜,上額中央亦刺橫形線紋成直條式,但有一到五條之多,賽德克亞族德奇塔雅群的五條形式。上額每條也有分段,甚或有十字形,兩頰紋飾則左右對稱成V字形,自耳朵延伸至頤部中央相交,形式主要是斜線構成的平行紋及叉形紋,平行斜線紋共有三道,每道三或四條線。叉形紋共二道,夾於三道平行斜線紋之間。平行斜線紋上道自耳朵上部至人中會合,中道自耳中到嘴唇角,下道則自耳根至下頤會合。所有面部紋式的形狀、大小、特徵等常因不同亞族,甚至群別而有變化。

  一般較大的差別在:賽德克系統的線條粗、寬度大、曲線下斜;賽考列克系統的線條細、寬度小、曲線上斜;澤敖列系統的線條、寬度、曲線都介於前二者之間。

  泰雅族不同的文面形式,就像是一種刻畫在人臉上的符碼一般,代代傳遞著族群自我認同及對外識別的符號,而這種符號,很穩定的,甚至經過幾個世代都不會改變。

文出: 田哲益著《台灣的原住民泰雅族》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