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 147位在鯨魚座方向,距離地球約4億3000萬光年,由於其特殊的外觀,因此又有「環狀星系(Ring Galaxy)」之稱。右圖中,粉紅色部分為錢卓的X射線資料,紅色、綠色與藍色則為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可見光資料。螺旋星系和橢圓星系碰撞後所引發的恆星誕生區如同漣漪般不斷向外擴張,新誕生的大質量恆星在圖中呈現為一個藍色圈圈。有些大質量恆星的壽命僅僅數百萬年,甚至更短,在生命終點時發生超新星爆炸,大量外層物質向外拋射,原本恆星核心部分則形成中子星或黑洞。其中一部份中子星和黑洞有伴星,當它們掠奪伴星物質過程中,可形成明亮的X射線源。
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進行紅外波段觀測,並利用星系演化探測衛星(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GALEX)進行紫外波段觀測後,天文學家可估計這個環狀結構中的恆星形成速率。將這些估算結果與雙星演化理論比對,天文學家發現絕大部分的強烈恆星形成大都已經在1500萬年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