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能高越嶺古道(7p)
[列印本頁]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2-24 00:31:59
標題:
能高越嶺古道(7p)
能高越嶺古道
能高越嶺古道位於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山區,西起霧社廬山,越過能高、安東軍山鞍部,東下木瓜溪,至花蓮銅門,全長約83公里;早期是中部地區東西部商旅往來的捷徑,在合歡山路線開拓之前,是唯一串通南投與花蓮的道路。民國39年夏天,台灣電力公司沿著越嶺道架設一條輸電線,每隔10公里還設立保線所,隨著輸電線的闢建,使得這條寂寞已久的古道又再度活絡起來,更進而成為台灣橫貫越嶺的熱門登山路線。
此條越嶺古道最早是由南投縣仁愛鄉的泰雅族賽德克亞族巴雷巴奧群踩踏出來的,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發現東部山區的一片曠野可居住,於是有一批族人逐漸東移,越過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到達之前發現的空地。中央山脈能高鞍部,即今南投花蓮兩縣交界,東移的泰雅族人到達木瓜溪的上源柴田溪左岸山腹一帶,而後來往於埔里與花蓮間,並與花蓮的阿美族人做起生意,由於先民們有體力、耐力跋涉於兩地之間,使得能高越嶺古道成為明顯的山區捷徑。
泰雅族先民自西部山區遷至木瓜溪流域定居,故又名木瓜番;木瓜溪中上游稱為內木瓜,下游稱為外木瓜,是以木瓜溪與清流溪交會的烏帽為分界點。約於二百多年前,同為賽德克亞族的托魯閣群佔領內木瓜地區,木瓜番只好向東遷移至銅門,有的還遷至萬榮一帶,居於萬里溪與馬太鞍溪之間。上述遷移路線,從盧山起步,越過能高鞍部東下木瓜溪上源至花蓮銅門的山徑,也就是能高越嶺道的由來。
日本人佔領台灣後,為加強對各山胞族群的統治,大舉開發山區的交通,除闢建道路外,並沿途設置警備站,以便控制山區山胞。民國3年,首先開築太魯閣道路,接著於民國6年修築能高越嶺道,此路最寬達1.8公尺,走起來極為平穩。
日人於民國32年著手興建154仟伏東西聯絡木塔輸電線路工程。民國33年夏季,因颱風成災,故到民國34年8月本省光復時工程都未見修復,只好告停。
台灣光復後的民國39年,台灣電力公司首先修復戰時破壞的西部電力系統,且為平衡東西部的電力,逐沿著能高越嶺古道拓建人行道,並在古道旁架設電塔與高壓輸電線,當時被稱為「電力的萬里長城」。
埔里-霧社-廬山-屯原-雲海保線所-天池山莊-檜林保線所-奇萊保線所-天長斷崖-磐石保線所-龍澗發電廠-銅門-花蓮。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