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地名的由來:朴子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3-5 10:42:23     標題: 地名的由來:朴子

朴子因該地自古以來即為高五、六丈之朴子樹盛產地區,故原稱為「朴仔腳街」,後來又改寫作「樸仔腳街」,至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回復舊名「朴仔腳」並刪去「腳」字,而簡稱為「朴仔」。「朴仔腳街」於舊時亦多慣稱為「猴樹港街」,例如清乾隆二十九年出版之《台灣府志》(續修)便曾記載道:「朴仔腳街,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

據傳明永曆三十五年(西元一六八一年)左右,開始有泉州府安溪人林馬等人進行開拓朴子附近之荒埔地區,當時的牛稠溪水頗深,故可允許大型船舶來往航行並上溯抵達朴仔腳街附近。至清雍正四年(西元一七二六年)時,又有福建泉州府同安人陳金生,沿著牛稠溪流前來此地定居並經營商業貿易活動,翌年又有數位福建籍商賈東渡而來,並於此地設置一二間店肆,從事小型貿易。因起初店肆之旁有一大株朴子樹,故為當地取名為「朴仔腳」,以後此處便成為此地方的貿易中心市場,商業活動十分發達而不斷發展;清雍正九年此地更進一步開闢為島內貿易所,《台灣府志》(續修)曾記載曰:「猴樹港,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但可惜的是,清嘉慶末年因牛稠溪口發生變遷,西方的東石港成為新港地,此地市況遂於不得已之際進行快速之轉變,但因此街正當嘉義通往東石港之必經要路,故使東石港之輸出入貨物亦必經過此地。

此地於古時乃隸屬於大糠榔西堡,今日市內「大糠榔」乃是於清康熙四年之時,由漳州府詔安人徐遠等人拓成。「下竹圍」則是於清康熙二十八年時,由泉州府同安人李惜、黃英等人拓成。至於「小糠榔」則是於清康熙四十年之時,由泉州府南安人侯朝、侯東興以及陳智等人拓殖而成。

文出:台灣咁仔店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