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道教的生命力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3-28 18:10:25     標題: 道教的生命力

  道教是中華民族生息的版圖上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如人間滄桑巨變,道教亦幾經盛衰。它之所以能克服種種危難使自己延之久遠,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自身能度己度人。這就是教道的生命力所在。

  所謂“度己”,是指道教中人通過修煉以求延年益壽乃至得道成仙;所謂“度人”,即指廣結善緣濟世利人。下面分別簡述之。

  我們知道,道教是一個貴生、樂生的宗教。對於生命的價值有其獨特的見解。道教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氣”,“氣”生萬物。並認為神仙和人只是由不同的“氣”所化生而已。人的生命是實有的,是陰陽五行、精氣神的聚集體。這個實體的生長、生命、生存,都是“道”的表現形式,《老子想爾注》中即說:“生,道之別體也”。因此道教認為“人生難得”。道教有八難之說,其第一難便是ˍ生人道難。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可見,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道教所構想的宇宙,無限廣闊浩渺,上至極遠之玄天,下至極深之地府,而人類就生活在這上下之中。人間之上有仙人遊樂之仙境,再上有諸天帝之天庭。(神仙世界即是道教徒信仰和嚮往的地方。)人間之下則為黃泉、地府(地獄)。道教認為人死為鬼,鬼入陰曹地府,受閻羅王之審判,惡鬼即被打入地獄受懲。

  因此,道教不認為人生充滿了痛苦,而是認為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樂事ˍ人生難得;認為死亡才是最可怕最痛苦的。是故,在理論上強調“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在思想上,道教不信“命由天定”,相信“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人生命的存亡,年壽的長短,決定於自我,不是取決於天命。可以說道教的生死觀就是反乎自然,自我作主。值得說明的是,看似“反乎自然”,實際上是最高層次的“合乎自然”。

  正因為道教貴生、樂生,追求長生成仙,因而便探求能夠實現長生成仙這一理想的方法。為此,道教史上的眾多高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並真踐實履以期成仙證真。道教所行養生之術很多,如外丹、內丹、吐納、服氣、胎息、煉氣、行氣、存神、服餌、辟穀、導引、動功,等等。從理論上講,道教強調形神相須,生道合一,以為欲長生就必須安神固形、性命雙修。其煉養的原則是“逆以成仙”。

  “逆以成仙”是道教“內丹”學的核心內容。陳摶祖師的《無極圖》就是以圖形闡發“順以生人,逆以成仙”的內丹修煉方法。後世全真道士,則把內丹學作為得道成仙的途徑。道教學者胡孚琛先生,高度評價“內丹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幾乎是世界所有宗教中最系統最完美的修持方法和行為模式”。道教所說的“內丹”,相對於以身外的藥物煉成的“外丹”而言,煉養體內精、氣、神,使之凝結,將身體比作丹鼎,將精、氣比作藥物,將運神即以意領氣比作火候,經過一定的歷程,在丹田凝聚,謂之結丹。現存《正統道藏》中收有內丹經一百多種。元以後,其內丹煉養功法大致以《周易參同契》為主,附以宋紫陽真人《悟真篇》,稱為丹功中兩種主要經典。道教在丹功傳授上十分慎重,認為:得其人不傳,要背過;不得其人傳,要遭天譴。正因為不敢亂傳,又不能不傳,所以才著諸《丹經》,讓人自去參悟。又因為許多訣竅只可意會神解,難以言傳身教,所以修煉內丹,一要有緣分,二要有悟性,三要有功夫。修煉內丹,小則可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壽,大則可以得道成仙,與道合一。

  在中華大地,自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太上老君所化)並修道開始,數千年來,或潛岩下,或入洞穴,或居茅庵,或就廬舍,或住宮觀,恪守精研苦志修煉者不可勝舉。從前的我正是因為羡慕仙道而步入玄門的。翻開中國道教史,歷代高道輩出ˍ令人仰幕不已。

  近代道教學者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陳攖甯先生,對道教仙學養生術頗有研究,被後人譽為“仙學鉅子”。他曾斷言:道教仙學養生術ˍ這個瑰寶存在,道教就會存在。當代道教大師閔智亭道長亦高度評價:“道教內丹學,是探討生命元素、逆轉生理機能,達到無藥卻病,健康長壽的科學。”指出,道教“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精神,將為全人類謀幸福。“仙道可學,長生可致”,將被全世界人們所公認、所採納。

  古往今來,人們無不渴望和追求健康長壽和得道成仙,從這個意義上講,道教無論其形態發生何種改變,而它的精華ˍ養生ˍ將伴隨人類永遠存在。因此,僅從這一點,完全可以說道教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同時,道教認為,欲要長生久視,僅有個人的道德實現是不完美的,還必須濟世利人,廣結善緣,建功立德。如果僅注重個人的修煉包括自身人格的完美,一言以蔽之,謂之“度己”,這是很不夠的,而且不能證道成仙。是故,在“度己”的同時,還必須“度人”。即:要去廣結善緣、廣建陰德、濟世利人。

  道教度己度人的思想和行為一直伴隨著道教的發展過程,並且認為,度人之善行不但重要,而且還是修煉成仙的首要條件。

  在理論上,道教提出了“內以致壽,外以致理”的養生和積德並重的宗教實踐原則。認為“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禍,護人疾病,令不枉死,為上功也。欲求長生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功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金元之際興起的全真道,又主張真功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其真功即內修,真行即外修。外修什麼呢,概言之:濟世利人,行善積德,廣結善緣。明清時,道教勸善書,如《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為刊行於世。善男信女家中幾乎皆藏之。

  道教關於度化世人的言論主張,在道教經籍總集ˍ《道藏》中比比皆是,這些言論主張無疑對世人有告諭和教化作用,旨在導人向善。

  我們知道,任何宗教都要求做到言行一致,道教自然也不例外。道教從誕生至今,在濟世利人方面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在這裏主要談兩點。其一,道教對祖國醫藥學發展的貢獻。道教早期用符水咒說為人療病,後來又發展到用醫術為人療病,以解除民眾疾苦。加之道教認為醫道通仙道,學仙先學醫,因此,道教中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醫生和藥物學家,在濟世利人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如:東晉道士葛洪(283—363)既是東晉道教理論家、煉丹家,同時又是著名的醫藥學家。他撰有《金匱藥方》100多卷,《肘後備急方》4卷。在古代醫學方面,葛洪堅持預防醫學思想,對症狀學和治療學都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葛洪關於用水銀治療皮膚病的記載,比義大利醫生羅吉爾在12世紀使用水銀軟膏早800多年;關於對狂犬病的治療,比法國著名化學家、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約在1885年製成狂犬病疫苗早1500多年;關於恙蟲病(沙虱病)的發現,比日本橋本1810年的發現早1400多年;關於疥蟲的記載,比阿拉伯醫生阿文茲在12世紀的發現早800多年;關於天花的發現,比阿拉伯著名醫學家累塞斯在9世紀鑒別天花與麻疹早500多年。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葛洪不僅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化學家,而且還是古代人類偉大的醫藥學家。無怪,中國被譽為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再如:唐代的孫思邈(581—682),他不僅是道教史上一位著名的道士,而且還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藥學家。孫思邈祖師淡泊名利謝辭徵召,而樂於山居著述,研討醫理藥性,行醫民間。他廣搜民間的驗方、秘方、總結唐代以前的醫學理論和醫療實踐,加以分類記載,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被後世尊為“藥王”。其代表作《千金要方》,被後世歷代醫家所推重。他救死扶傷的事蹟,至今仍在民間廣為傳頌。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追封為“妙應真人”。道教宮觀裏建有供奉孫思邈祖師的藥王殿。北京白雲觀藥王殿之楹聯,高度概括地總結了孫思邈祖師的一生:“棄爵位著千金精究醫藥行陰德;辭珠寶取仙方濟世救人心存慈。”

  正因為道教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恩澤民眾,所以,道教在民眾中深受歡迎。這是道教能綿綿流傳並充滿生機的一個原因。

  其二,道教在歷史重要時刻,為國分憂,為民解難。如:在元代,邱處機祖師為拯救民生,以71歲高齡率十八弟子,從萊州出發,跋涉萬里,歷盡艱辛,歷時兩年多到達西域大雪山,與成吉思汗相會。“太祖時方西征,時事攻戰,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太祖深契其言,禮遇甚隆,尊為神仙。是故,邱祖“一言止殺”的功德,載入史冊,令世人敬仰。

  近代,在抗日戰爭期間,道教中有不少道徒同全國人民一道投入了抗日活動。武當山道眾掩護三軍,救治傷兵;江蘇茅山和廣東羅浮山的道眾積極支持國軍抗擊日寇。

  道教這種濟世利人的精神,一脈相傳下來。新中國建立後,道教繼續發揚濟世利人的優良傳統,為社會服務,深受世人歡迎。如1986年,即聯合國倡導的國際和平年,為祈禱世界和平,中國道教界於6月隆重舉行祈祥道場,禱願“化干戈為玉帛,變陰霾為祥雲”,“環宇萬世清平,華夏國泰民安”,表達了全國道教界熱愛和平,維護和平正義事業的深切願望和決心。1993年9月,由北京白雲觀、香港青松觀、臺北指南宮主壇,上海白雲觀、湖北武當山等著名宮觀,以及美、加、澳青松觀共同參加的,以祈禱世界和平、護國佑民為目的的“羅天大醮”,在北京白雲觀內隆重舉行,前後歷時十天,並將這次功德100萬元全部捐獻資助希望工程。受到社會好評。此外,在國家遇到自然災害(如水災、地震)的困難時刻,道教界總是盡最大能力捐錢贈物,奉獻愛心。

  正因為道教與國家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所以,道教在民眾中深得人心。這是道教能綿綿流傳並充滿生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正是由於道教具有度己度人的兩重精神,才使道教傳衍至今,使道教充滿生機。曾聞:宗教的生命力在於:社會需要宗教,宗教能滿足社會需要,作為宗教之一的中國道教,其核心內容是信仰神仙長生,認為世間之人通過修習神仙之道,可以達到長生久視的境界。而長生願望,又正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從遠古開始,人的內心深處就隱藏著ˍ長生不老ˍ這個秘密願望。而土生土長於中華大地的道教,為滿足世人的願望,歷代道教徒經過不斷探索,終於尋求到了令人滿意的可致長生的修持方法ˍ內丹仙學。向世人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如何科學地運用內丹術,運用於人民的保健事業,乃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做好這件事,既能度人,又能度己。此外,道教文化中還保存了許多中華民族的美德,如孝敬父母,敬老恤孤,憐貧憫疾,先人後己,苦己利人,助人為樂,解人之厄,扶人之危,抑惡揚善等等,概言之,廣結善緣,濟世利人。這樣的美德也是社會所需要的。總而言之,只要道教具有度己度人的精神,並發揚光大,道教就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道教手冊》(李養正主編)等。

註釋
《北斗經》
《道德經·二十五章》
見《道藏》首經《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西升經》
《道教與仙學》胡孚琛著
漢代魏伯陽祖師著
《太平經》
葛洪《抱樸子·對俗》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