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黃大仙(6p)
[列印本頁]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4-1 18:54:51
標題:
黃大仙(6p)
【金華赤松黃大仙宮:黃大仙】
黃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煉成仙故又號赤松子,晉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出生於金華丹溪。
據道藏〈赤松山志〉載:丹溪皇氏婺之隱姓也皇氏顯於東晉上祖皆備德不仕明帝大寧三年四月八日生長子諱初起是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生次子諱初平是為小皇君二君生而穎悟拔俊秀聳有異相。
黃初平八歲開始牧羊,牧至十五歲時在山中遇神仙廣成子,見他聰穎善良忠厚,於是帶至金華赤松山石室洞中學道。 從此初平絕棄塵世追求,潛心修行。 積世累功逾四十年,終修得正果。
其兄黃初起,思念初平,加之多年來音信杳然,於是跋山涉水四處尋找初平,歷年不得。 四十年後在市中遇一善卜道士,問卜初平下落。 道士告之在金華山有牧羊兒與其弟相似,並將其帶至赤松山石室洞,兄弟終於相見。 初起見初平神通如此,遂拋妻別子,專心修行。 並在仙師的指引下,共服松果茯苓飲泉水,聚天地之靈氣,精心研究道義,雙雙修煉成仙。 後隱居山中石洞教授弟子,均得道成仙。 玉帝命小皇君主赤松山並賜神姓,掌管天上世界。 宋代元符淳熙兩位皇帝先後誥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應"淳熙十六年封大皇君衝應真人小皇君養素真人,景定三年加封衝應淨感真人,養素淨正真人。 唐本觀道士舒道紀有詩為證:松老赤松原,松間廟宛然。 人皆有兄弟,誰得共神仙。
黃大仙不僅在家鄉造福黎民,而且仙遊各地"普濟勸善,助人為樂",海內外僑胞視其為中國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 宋代元符淳熙兩位皇帝先後誥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應"。 李白,蘇軾,鄭士懿等均有詩讚之。 歷代傳頌黃大仙"驅邪扶正,除暴安良。"在英殖民經濟時期大多數港人崇奉赤松黃大仙,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黃大仙擅長煉丹和醫術,曾"治病救命,佑福保安"被尊為財神和吉祥之神,全國各處的黃大仙祠香火越燒越旺,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赤松山作為黃大仙成仙得道的寶地,是吸引眾多的信徒日夜嚮往的仙鄉宗廟,他們不遠萬里來尋找仙源,朝聖觀光。 赤松黃大仙宮將海外炎黃子孫的諄諄愛國之心緊密連接在一起,黃大仙"普濟勸善,扶弱救貧"的精神也世世代代被廣為傳誦,發揚光大。
【道教網路傳道宗:黃初平(黃大仙)】
晉代道士黃初平(黃大仙),是道教著名的神仙,浙江金華人。 十五歲的時候,家裡讓他去牧羊。 有道士見他本性純善,為人良謹,便帶他到金華山石室中,修學道法,得成神仙。
黃初平入山學道後,很快便過了四十多年。 他的哥哥黃初起,入山尋找初平,歷年也找不著。 後在市中遇見一個善卜的道士,道士告訴初起,黃初平的所在,並帶他入金華山中找到了黃初平。 黃初平當其兄長的面,叱無數白石皆變為數万頭羊。 黃初起見其弟已得如此神通,心生慕道之心,便棄妻子,留就初平,修學道法。 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 後來兄弟二人一起返還鄉里,看見各位親友基本上都已經死亡了,於是又回金華山去。 臨回去時,以方授南伯逢,易姓為赤初平,改字為赤松子。 初起改字為魯班。 其後傳服此藥而得仙者,有數十人。
金華北山曾在晉代建有赤松觀,規模宏偉,“為江南道觀之冠”。 舊時東南地區普遍信仰,隨著華僑的外出謀生,黃大仙信仰逐漸傳至海外。 現今以香港的黃大仙廟尤為著名,終年進香朝拜者甚眾。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作者:
陳宗益
時間:
2011-8-31 19:43:10
在台灣地區黃大仙似乎在一般人來說較為陌生,然而名氣卻隨著兩岸來往的頻繁以及台灣人至香港地區旅遊的因緣,漸次的在台灣亦有相當數量的信徒。
黃大仙祖宮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雙龍洞,現由華山派第三十一代 施清純道長當家,台灣地區委任 清澤子道長之紫炁道場為黃大仙祖宮駐台辦事處,為台灣地區信眾廣宣流佈大仙精神。
現台灣地區尚有黃大仙協會由高道 羅道長主事,爾後與黃大仙祖宮駐台辦事處相互結合,共同努力,為大仙信仰各盡其力,並促進海峽兩岸三地之黃大仙信仰之交流
作者:
2光
時間:
2011-9-3 16:46:06
黃大仙 好像在香港蠻多人信仰的 台灣好像很少見
作者:
z0955058151
時間:
2012-1-25 22:50:38
好特別的神尊哦...
感謝
版大分享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