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佛教發展地方
[列印本頁]
作者:
wasd51248
時間:
2011-4-3 15:54:12
標題:
佛教發展地方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國,而佛教最初的發源地就在距瓦拉納西有二百多公里的菩提加雅(Budhigaya)。二千五多年前,印度北方的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二十九歲,出家開始苦修而不得其所,三十五歲那年,他在一棵菩提樹下徘徊了三十七天,終於恍然大悟,悟出了佛學真道,那個地方後來被稱為菩提加雅,而那棵菩提樹下他徘徊留下的腳印也成了一朵朵蓮花。傳說中的那棵菩提樹早已在伊斯蘭教統治印度的時期被當柴木砍伐了,但從那樹上壓枝而成活的新菩提樹目前還在斯里蘭卡枝葉茂盛。悟道後的王子來到了距離瓦拉納西十六公里的鹿野苑,向跟隨他出家苦修的五個侍衛開始了他首次傳教,五位同伴被他悟出的道所征服,拜他為師,從此,佛教有了成道的佛陀,有了教義,佛教誕生了,王子成了佛祖,有了另一個二千五百年後我們熟知的名字——釋迦牟尼。此後,佛祖和他最初的五個弟子,在印度開始傳播佛教的教義。因為佛教具有其他宗教沒有的三項基本原則:知識、仁慈和平等,因此在當時印度的低「種姓」中開始迅速傳播,並最終傳遍世界。雖然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但現在印度以佛教為宗教信仰的人口可能只有一%。歷史的變遷總是伴隨著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全面清洗和滅絕性毀壞,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強化終於使這個佛教的發源國,已經很少能見到佛教的遺跡了,而瓦拉納西附近正是這些不多的遺跡的集中地。
印度對菩提加雅和鹿野苑佛教發源地的發掘,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中國唐朝的名僧——玄奘法師。唐貞觀元年(西元六二七年八月),玄奘法師從長安出發,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到達佛教發源地印度,在這裏他討教佛學,遍訪佛家古跡。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他返抵長安,已經五十歲。受到唐太宗接見,太宗對玄奘法師描述的西域風情極感興趣,命他寫一本遊記,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不僅記錄了當時印度的風土人情,而且對佛教的名盛做了詳細記載。因為印度幾乎沒有成文的歷史記載,一度無法發掘作為佛教發源地的所在,最終憑著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詳細描述,在英國考古學家的幫助下,得以重新發掘出了佛教遺跡,找到了大量宗教文物。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在中國人心中的深遠影響,使大部分到印度旅行的中國人都希望能親臨佛教的發源地。但由於佛教在印度的沒落,菩提加雅已經是個偏遠的小地方,除了虔誠的佛教徒,交通、飲食、住宿的不便,讓多數人無法親臨菩提加雅,瞻仰佛祖悟道的所在。但是,佛祖第一次傳教的地方——鹿野苑卻離瓦拉納西只有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因此更多的旅遊者把鹿野苑看作是佛教的發源地。
把行李裝上車,很快便到達了佛教聖地——鹿野苑。準確地說,鹿野苑更像是瓦拉納西附近的郊區(雖然瓦拉納西本身也不怎麼像城市)。其實這裏也基本看不到任何佛教古跡了,保存下來古老的寺廟更是一個沒有。一些由目前佛教還算昌盛的國家在這裏建的寺廟、博物館裏的一些石雕佛像、佛教學院以及小販們販賣的佛教文物仿製品提醒我們,這裏是個佛教的中心。比較大的寺廟有中國、日本、中國西藏、斯里蘭卡捐建的,但這裏的廟沒有一個能和普陀、五台、紅螺等國內著名的佛教寺廟相提並論的。中國和中國西藏的廟幾乎像兩個具有中式特點的供奉著佛像的家居大院子,裏裏外外似乎只住著看院的人,沒有看見和尚,更沒有看到國內寺院的香火升騰的場面,冷清的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了。日本的寺院比較乾淨、整潔,有不少客房,除了陳設精緻的主殿,似乎更象來此旅行的日本佛教徒下榻的旅館。最值得參觀的是斯里蘭卡的寺院,不僅裏面的殿堂都是石制塔式建築,和我們印象中的佛教寺廟完全兩樣,而且據說佔據著所謂佛祖第一次傳教的地點,院內塑有釋迦牟尼第一次向五名弟子傳教的雕像,此外,還立有用印地文、泰米爾文、泰文、藏文、中文等多種文字刻有佛教基本教義的石碑。也許是受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影響,在鹿野苑進佛教寺廟的殿堂,也要把鞋子脫掉。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