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大台北」漫步街城 品味綠生活
[列印本頁]
作者:
vectorcrv
時間:
2011-4-26 08:41:29
標題:
「大台北」漫步街城 品味綠生活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
udn聯合書報攤
漫步街城 品味綠生活
臺北畫刊 【文/邱淑宜;攝影/顏涵正】
春天來了,樹枝抽出新芽,枯黃草地也換上綠油油的春裝。步行,是認識我們居住城市最好的方式;而春天走街,除了欣賞四周在冬去春來之際悄悄萌發的綠意,也可從不同的高度及角度,重新認識臺北城!
在現代人追求保健養生的風潮下,走路已經不只是走路,既被視為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也被視為一種時髦流行的生活風尚,近年來更成為推動「綠色生活地圖」運動及實踐綠色生活的重要工具!
綠色生活地圖 帶你走進自然
綠色生活地圖是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自國外引進臺灣的國際性運動。何謂綠色生活地圖?李偉文解釋:「在地圖上清楚標示環境中和自然生態、環保與文化有關的景點,並以世界通用的圖示來表示,就是綠色生活地圖的概念。」而製作方式,則是繪製者透過實地踏查和蒐集資料,經詳盡整理後以手繪呈現。
民國87年底,在美國國務院贊助下,李偉文與兩岸三地共7個環保團體的負責人到美國參觀訪問半個月。當他們在紐約與綠色生活地圖概念創始者──Green Map System執行長溫蒂‧包爾(Wendy Brawer)會面時,她向大家展示一幅又一幅由各國不同城市及社區居民所繪製的綠色生活地圖,引起眾人無限反思。
李偉文指出,綠色生活地圖繪製範圍可大可小,大至一個國家、整座城市,小至一個社區、一處校園,皆可擁有自己的綠色生活地圖;而且因為透過相同符碼、圖示作為共同語言,所以無論地圖用哪一國文字標示,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一目了然。
與綠色生活地圖初相遇時,最吸引李偉文注意的是其中幾幅小朋友繪製他們所居住的社區地圖。雖然繪法並不精細,有些甚至只含括住家到學校的範圍,但在充滿童趣筆法的小小區域地圖中,他卻看到了推動全民參與環境保護行動的契機與方法。
李偉文當場取得溫蒂‧包爾的授權,回國後隨即展開綠色生活地圖推廣講師的義工培訓課程,而這些義工就像一顆顆種子,散播於各個社區、機關及團體,讓綠色生活地圖運動發芽、茁壯,進而開枝散葉。「臺北市綠色生活地圖計畫」於民國90年開始執行,透過荒野保護協會講師群努力推廣,逐步完成臺北市近200個里的地圖繪製,並促成多份綠色生活地圖摺頁出版。
不同於教科書上的地圖及市售交通、觀光地圖,透過實地踏查繪製的綠色生活地圖,洋溢著濃厚的在地風格,除了介紹當地自然及人文景觀,最大的特點就屬標示出區域內對環境和土地友善的資訊,包括綠地、該地特別的動植物、自然生態觀測點、生態資訊中心、資源回收點、二手店、有機食品店與綠色商店等。
臺北綠活圖 走街看城好工具
民國92年1月,全臺第一份綠色生活地圖於北投奇岩社區誕生。在這份由社區志工走遍鄰里後所繪製的綠色生活地圖上,不僅標示出當地的重要地標,如中和禪寺、福主堂、清江國小、丹鳳公園和崇仰公園等,以及與社區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奇岩區民活動中心、奇岩取貨站和舊衣回收箱等,也包含丹鳳山、砂岩巨石、波浪石壁、黏土坑等自然景觀介紹,與五院宿舍、民間古厝、採石場等人文歷史景點。
特別的是,地圖上還點出奇岩社區最古早的「仔店」,並說明其半世紀以來的「成長歷史」──從饅頭店、雜貨店兼北投第一間民辦郵局,再回復到單純的雜貨店,現今於眾家便利超商的環伺下,仍堅守本分地營運中。
當地知名的「燕子走廊」──公館路上的「家燕觀察區」,也名列於綠色生活地圖中。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高美華說,這兒一整排的騎樓屋簷下都是燕巢,因此可觀察到燕子9月飛離避寒、翌年3月返回,並在舊巢裡孕育下一代,忙碌地飛進飛出捕食以哺餵雛鳥的生態景況。由於老一輩的居民認為燕子在自家築巢會帶來好運,所以不曾驅趕燕子;至於擾人的排泄物問題,則在燕巢下釘一片木板來解決,形成特殊景觀。
繼「奇岩社區綠色生活地圖」後,臺北市還陸續完成內湖、公館、華山等地區的綠色生活地圖摺頁,提供給民眾使用。
「內湖區綠色生活地圖」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環保資訊,並提供兼具知性和健康的一日遊程,讓民眾在健行的同時,對內湖有更進一步認識,例如由內湖環山路1段136巷底登山口上行,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市定古蹟──北勢湖清代打石場遺跡。此處所產的含石英砂岩石條曾作為光緒年間興建臺北府城城牆的建材,當時採石範圍從小金面山向東延伸至大金面山,腹地頗大;由於現場保留部分運石斜坡道、打石鑿孔和石條成品等遺址,因此民國87年被公告為市定古蹟。
另外,一般人對公館的印象,大多是最高學府──臺灣大學的所在地,擁有熱鬧商圈及眾多美食小吃;但你可知道,公館也是特色書店、二手回收店和多個環保組織辦公室的大本營?假日遊客雲集的臺大校園裡,甚至有一座「黑森林」?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在推動「寶藏巖歷史聚落設置藝術村計畫」的過程中,與荒野保護協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等民間環境保育和文史團體,以及學校、書店、店家合作,共同繪製而成的「臺北市‧公館地區綠色生活地圖」,即從綠色生活的角度,帶領民眾重新認識生態公館與文化公館。
例如新生南路3段的巷弄裡,有臺灣第一家女性專業書店「女書店」,還有專營臺灣本土書籍與音樂的「台灣e店」;羅斯福路3段的巷弄中,則有專售中國大陸書籍的「秋水堂」、以臺灣本土文化與社會學書籍為大宗的「唐山書店」、經銷出版臺灣歷史文化及古地圖等書籍的「南天書局」,以及專售同志相關出版品的「晶晶書庫」。
對許多臺北人而言,臺灣大學不只是一所學校,也是位處市中心卻能親近大自然的絕佳景點。遊客一般集中在由舟山路進入校園的鹿鳴廣場,但臺大值得探索的地方很多,像接近復興南路口後門,位於國際青年宿舍、新聞所及國際發展研究所之間,有一片被師生暱稱為「黑森林」的區域,這兒由於密集種植榕樹,使得地面的陽光照射量不足,加上深受榕樹根系生長影響,森林底層幾乎沒有雜草生長,因此才有這個趣味封號。除了榕樹林之外,附近的百年樟樹及朴樹,也被臺北市政府列為珍貴老樹。
一步一腳印 重新發現臺北城
「臺北市華山‧啤酒‧瑠公圳綠色生活地圖」則讓大家知道,在這個靠近臺北車站的市中心區域,既有繁華的商業區,亦有寧靜的住宅區,歷史悠久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和建國啤酒廠也佇立其中,指引民眾在錯綜複雜的街道巷弄中尋幽探訪,發現驚喜。
不少市民知道遊人如織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原是臺灣菸酒公賣局的第一酒廠,卻不知道其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創建於1916年。菸酒公賣局將第一酒廠遷至林口後,在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下,華山遂成為臺北市目前主要的藝文展演場所,是古蹟重生的典範。建國啤酒廠在日治時期則是「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國民政府來臺後便成為菸酒公賣局第二酒廠,是臺灣製酒工業的重要文化資產,亦已成為市定古蹟。
而瑠公圳今何在?位於瑠公圳公園旁、擁有百年歷史的福佑宮,可說是瑠公圳變遷的見證者。福佑宮的對聯中寫有一句「福地三周水」,據廟祝表示,因此宮位在3條灌溉渠道的交流匯集處,其中最大的即是瑠公圳的支流,也就是目前瑠公圳公園的現址。這3條渠道至今依然汩汩流動著,只不過已經地下化且水溝化,不見天日了。
「臺北市綠色生活地圖──自然‧人文‧環保」是整個臺北城的綠色生活地圖,提供自然、人文與環保的全面資訊。正因和一般觀光地圖如此不同,若大家依照綠色生活地圖走街看城,肯定能發現不一樣的臺北,甚至發出「原來還有我不知道的地方」之歎。例如許多人仍不清楚艋舺、大稻埕與臺北城分別代表這座城市的3階段發展歷程,也是臺北最具特色的3個地區,因此舊稱「三市街」;而大安森林公園雖然被馬路及建物包圍,卻可觀察到多種鳥類及植物,是都市中難得的生態寶庫。
走路,土地的有氧運動
「綠色生活地圖不只是地圖而已,也是日常生活中人文、生態、環保及歷史的交集。」李偉文笑談,當人們藉由散步觀察自然田野,或者步行探訪城市街道,親手繪製出居住環境的現況,同時也在記錄周遭變化,並重新認識自己安身立命的這座都市。
像當初居民在繪製「臺北市華山‧啤酒‧瑠公圳綠色生活地圖」時,自認這裡沒有自然生態,連人文古蹟都很貧乏;但在逐一探索每條街頭巷尾後,驚喜發現這裡的史蹟包括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建國啤酒廠、臺北科技大學、福佑宮,人文景點則有介紹紙歷史及蒐集世界各地手工紙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至於自然生態景點,除了數座社區公園,仁愛路上的林蔭公園亦猶如沙漠中的綠洲,提供一處喘息空間。因此,這份綠色生活地圖上饒富趣味地寫道:「實際上,即使是沙漠,也有動物及仙人掌。」
在這個萬物萌芽的季節,讓我們在心裡埋下一顆綠色種子吧!遊走於城街時,請不要匆忙疾行,放鬆、慢行、心眼並用,如此才能聽見大地的聲音、看見大地的顏色、聞到大地的味道,將生活環境中的自然與人文風景,一 一印在心版上!
相關資訊
欲下載臺北市各區的綠色生活地圖,可上荒野保護協會網站:
http://www.sow.org.tw
。
部分綠色生活地圖因繪製出版已有數年之久,各景點現況歷經數次變遷,多有異動,請以實際情形為準。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