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以戒為師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5-3 18:28:17
標題:
以戒為師
當年佛陀快入涅槃時,弟子們圍繞著問道:「佛入涅槃後,我們以誰為師?」佛陀答:「以戒為師。」可見守戒的重要性。它像老師一樣,能夠指引學佛的人走入悟境。
「戒」是防非止惡,為實踐佛道之基礎,與定、慧共稱三學;學佛不守戒律,即談不上修行,當然也到不了彼岸。戒有五戒、八戒、十戒、菩薩戒‧‧‧等,多得讓初學佛者「心生畏怯」,殊不知,戒如同法律、規則;例如車子在高速公路上疾如電馳,倘若有誰不肯守交通規則,即使失之毫厘,也會車毀人亡,結果,永遠到不了目的地。佛教徒守戒近似駕馭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因為依戒才能生定,依定才能發慧,得到解脫,基至覺悟成佛。
「戒」是由內心自發遵守一切律文,持戒更是行菩薩道,亦六波羅蜜之一,是修行者首要之務。佛陀主張依法不依人,否則在修行過程,容易方寸大亂,誤入岐途,不能得悟。佛教徒實踐戒律時,難免遇到許多不可克服的困難,以至心生懺悔,亦是一種心的淨化。
持戒的相反是破戒,凡夫俗子常以三寶弟子破戒,指責他們的不是,佛教徒也常自問是否自己破了戒。在此,我們不應依字面上來解解,例如一個生意人,處處精打細算,但他肯將賺來的金錢,慷慨用來布施、行善和弘法,以出世的心懷(慈悲心),做入世的事業,不但不是破戒,而是當做方便與善巧;所以,我們不應混淆破戒與守戒的正確區別。
「戒」不是要大家執著遵守、食古不化,這有違佛教的進步和慈悲精神。佛陀當初制訂戒律,也是很民主地改變不合理的戒律,以落實到實際生活裏,斷除說法者和持戒者的疑惑,以達到弘法目的。真正的三寶弟子,也都有責任將不切實際的邪見、妄執丟棄,善意修訂符合實際需要的規章(戒律),才是佛教的真正利他精神。
文出:佛教都市
作者:
biboyoyo
時間:
2011-5-5 17:46:09
貪.. 嗔.. 癡.. 見..
「戒」該是一種告戒...
持「戒」是一種考驗...
見者.. 佛也錯...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