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陸修靜
[列印本頁]
作者:
鯇鰱鳙
時間:
2011-5-4 18:00:02
標題:
陸修靜
陸修靜
南朝宋著名道士。字元德﹐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三國吳丞相陸凱後裔。
幼習儒學﹐篤好文籍﹐旁究象緯。及長﹐好方外遊。棄家入雲夢山修道。曾歷遊名山﹐南至衡湘﹑九嶷﹑羅浮﹐西至巫峽﹑峨眉﹐遍訪“仙蹤”﹐蒐集道書。
元嘉三十年(453)赴京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賣藥﹐文帝命左僕射徐湛之請其入宮講道。太后王氏執弟子禮。
大明五年 (461)在廬山東南瀑布岩下建立道觀﹐隱居修道。
泰始元年(466)﹐明帝為弘揚道教﹐遣江州刺史王景宗禮聘陸修靜進京﹐不應。帝屢詔固請﹐於泰始三年再赴建康。明帝躬親問道﹐禮遇甚厚。於北郊天印山築崇虛館以居之。時陸修靜年逾花甲﹐為使“帝王稟其規﹐人靈宗其法”﹐仍孜孜不倦於南朝天師道之改革。廣集道經﹐辨別真偽﹐整理道教經戒﹑方藥﹑符圖等書1128卷﹐分為“三洞”。
泰始七年又撰定《三洞經書目錄》﹐為最早之道教經書總目。後世道藏分類“三洞”之名﹐初見於此。
陸修靜認為齋直是求道之本﹐主張“身為殺盜淫動﹐故役之以禮拜﹔口有惡言﹐綺妄兩舌﹐故課之以誦經﹔心有貪慾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淨行﹐心行精至……”。故而編撰有關齋戒儀範著作百餘卷﹐使道教儀軌臻於完備。經其改革後的南朝天師道﹐後人稱為南天師道。
元徽五年(477)卒於建康﹐其弟子奉葬於廬山。謚曰簡寂先生。詔其廬山舊居曰簡寂觀。
北宋宣和年間﹐封為丹元真人。其門徒最著者有孫游岳﹐李果之等。
著作頗多﹐收入《正統道藏》的有《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洞玄靈寶五感文》﹑《陸先生道門科略》﹑《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燭願儀》等各 1卷。另有《道德經雜說》﹑《靈寶經目序》﹑《陸先生答問道義》﹑《陸先生黃順之問答》﹑《靈寶道士自修盟真齋立成儀》﹑《金籙齋儀》等﹐已佚。
資料來源:國家之窗
作者:
陳宗益
時間:
2011-8-31 18:58:05
陸修靜和南天師道
南朝道教,在士族階層中有廣泛影響的信仰,同時民間天師道的起義及道術的流弊,對中央朝廷的統治和社會的安定,也帶來了消極的作用。
因此在南朝也發生了出自士族門閥立場的道教改革,它的代表人物就是劉宋時代的陸修靜。
陸修靜是公元四○六~四七七年的活躍人物,字元德,吳興東遷人。陸氏乃江東士族,陸修靜則是三國時東吳丞相陸凱的後代,他年少時曾研習儒家經典和讖緯之說,後來棄而學道。陸修靜曾游歷名山,並在廬山建簡寂觀,故死後詔諡「簡寂先生」。
他的事蹟多見於道書,其一生著述甚多,著有《齋戒儀範百餘卷》。現在僅有少部分保存在《道藏》裡,誠如《靈寶經目序》、《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陸先生道門科略》、《洞玄靈寶五感文》等。
陸修靜生前受到朝廷的禮遇,對後世道教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史料對他的師承並無明確記載,而學術界則認為他是融合天師道與神仙道教,使早期民間道教發展為以奉持「三洞經典科戒」為特徵的官方新道教的大師。
經由東晉的改造轉動,產生了大批道教經典,對道教的發展有巨大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