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潘師正 [列印本頁]

作者: 鯇鰱鳙    時間: 2011-5-4 18:02:17     標題: 潘師正

潘師正
          唐代著名道士。字子真。貝州宗城(一說趙州贊皇﹐今均屬河北)人。

     出身仕宦世家。自幼熟讀六經﹐並得母口授《道德經》。13歲喪母﹐廬於墓側﹐以至孝名於世。

     隋大業年間﹐道士劉愛道勸其師事王遠知﹐得受道門隱訣及符籙。先隨師至茅山﹐旋又與劉愛道遷居於嵩山雙泉頂﹐最後隱於逍遙谷。清靜﹑寡慾﹐邈與世絕。據傳﹐居山中20餘年﹐唯以薜荔繩床為寢﹐青松澗水為食。

     唐上元三年(676)﹐帝巡洛陽﹐禮嵩嶽﹐對其甚為禮重。請作符書﹐辭以不解﹔問其所須﹐答曰:“茂松清泉﹐山中不乏。”調露元年(679)﹐高宗再祀嵩嶽﹐復召見﹐並以車輿迎送。詔於逍遙谷建崇唐觀﹐並於嶺上別起精思院以處之。前後賜詩數十首。

    《正統道藏》收《道門經法相承次序》3卷﹐內有唐天皇於中嶽逍遙谷與潘師正之問答﹐即唐高宗與潘師正對話錄。有弟子多人﹐以韋法昭﹑司馬承禎﹑郭崇真為最著。卒贈太中大夫﹐謚體玄先生。


資料來源:國家之窗
作者: 陳宗益    時間: 2011-8-31 19:02:56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8-31 19:22 編輯

十一代上清檢校仙公 – 唐國師太中大夫謚體玄先生,姓潘,諱師正,字子真,貝州宗城人。父寘隋通州刺史,母魯氏善言名理,口授以道德經。

母卒,廬墓以孝聞。

大業中,道士劉愛道見而奇之曰:「三清之驥,非爾誰乘之」。

時王法主為帝所尊禮,每入禁中,躬薦松水以祈福。愛道曰:「吾甚欲子相從,然成就功道,非法主不可」。

由是師事法主,同還茅山,法主謂曰:「嵩陽乃汝修真之地,當亟往」。先生遂入雙泉中嶺間,居十許年,復深入逍遙谷,邈與世絕。

上元三年,高宗幸東都,禮嵩岳,召見請作符書,辭,不解又問山中所須,答曰:「茂松清泉,臣之所須,此中不乏」,帝異之。

調露初,再祀嵩,幸逍遙谷,見薜荔繩床將朽敗,餘無火粒之具,唯兩瓢貯青飢飯耳,因即其地敕建崇唐觀。

明年春,步輦致先生於洛城西宮,仍敕改嵩陽觀為奉天宮,每手詔具弟子姓名,咨白自是,乘輿屢陟山阿。

帝在洛陽復召對,及請還,御製詩以送。

先生嘗謂弟子曰:「吾實無用,接見帝王,驚擾靈岳,汝等學道,不厭深眇,則無累矣」。

永淳元年六月十四日索沐浴,書青符置湯中,曰:「終身淨也」。

時造石室於北岩下將成,十六日處云:「去去」,弟子韓文禮問:「何去」,曰:「泰山檢校功德」。

語畢,雲氣覆庭,須臾解蛻,年九十八。天后降制若曰:「去年冬晚,軒皇之駕,不追今歲秋初,廣成之居又寂」。

聖曆二年立碑嵩山,贊曰:「絕世之資,皆思友之,仙緣有定,敢縻以私,茂松清泉,亦復何須,冥心合真,樂出太虛」。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