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5-23 02:27:53     標題:

  「定」是令心專注於一,而達於不散亂之精神作用,或指其凝然寂靜之狀態。原梵語意譯Samadhi(三摩地、三昧),並與戒、慧同為三學之一,乃佛教實踐方法之大綱,亦是六波羅蜜(六度)之一--禪定,可見「定」之於修行的重要性。
  
  「定」有生得定、修得定二種:生得定謂生於色界、無色界(俱為定地),為依前世善業之力,自然所得之定地。修得定謂生於欲界(散地),以後天努力修行所獲得者。
  
  依定之內容及修行之階段,可分為多種:俱舍宗將其大則為有心定與無心定等二定;有心定包括四靜慮與四無色定,修四靜慮能滅除五識,修四無色定,能達虛空想而達於非非想。
  
  「定」是保持身心平衡俱安的修持法則,能修「定」,則離諸煩惱,而引發勝妙功德。一般談到「定」,最常說到的是「心定」,因為「心定」能滅一切散亂煩惱,止息諸根惡源,離邪雜亂,止心於寂靜,此乃心之淨定。至於「禪定」,則是離一切妄想,身心寂滅,現受法喜之樂而安住不動,即於現在世經由淨定,無漏定等享受定之法樂。
  
  但是,「定」並非是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而是經過眼、耳、鼻、舌、身、意,能如如不動,免於內心浮燥、煩腦,並以平常心視之。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深入三昧的禪定境界中,達到無念無想的領域,終於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廣為傳法。可見修持「定」是如此的重要。
  
  現代人在緊張、焦慮的生活之下,常引起過多的雜念和妄想,進而身心俱疲,無所適從,以為儘量填滿心裏的慾望和空虛,會使心中平定,殊不知只更加重心裏的煩惱。因此,唯有經過「禪定」才能離卻煩惱根源,讓心常住於寂靜,不起妄念,不為惑亂所動搖,才能享受喜樂。

來源:佛教城市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