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玫瑰戰爭 (War of Roses),是指英國歷史上,發生於西元一四五五年到一四八五年間的貴族內戰而言。在這卅年裹,英國貴族們為了王位繼承,分成兩大勢力,爭戰不休。其中一派自始即以約克家族為首,並且用白玫瑰為標記;而另一派則先由蘭卡斯泰家族領頭,再由以紅玫瑰為徽號的都鐸家族取代,因為分別拿著紅、白玫瑰的旗幟作戰,所以才叫做「玫瑰戰爭」。這裏要特別注意的是:根據後來歷史學家考證,都鐸前面的蘭卡斯泰家族,並沒有用玫瑰為符號的習慣。
戰後的一五五一年,有一位著名的玫瑰育種家尼古拉.曼達期,為了紀念這個有名的「玫瑰戰爭」,曾經把他育出的一種粉紅色玫瑰新品種,命名為「蘭卡斯泰和約克」(Lancaster and York),藉以慶幸紅、白玫瑰相爭的結果--兩族通婚,合而為一,奠定了日後中央君主集權專制基礎。後來英國人為了隨時記起封建制度崩潰前這一場長期內戰的教訓,更決定採用 「玫瑰」為國花,並以紅、白兩朵玫瑰花為其皇室徽號,以象徵兩個家族的和解統一。
在古埃及時代,當時的女王--可麗兒帕脫拉 (Cleopatra)為了熱烈歡迎羅馬英雄--安東尼,曾經用有高雅香味的玫瑰花瓣,厚厚地舖在地板上,使得大英雄安東尼在踏上芬芳的玫瑰地毯時,情不自禁地向女王請求,希望死後也能埋葬在玫瑰花瓣之中。另外,許多希臘詩人、歷史學家和植物學家,也曾經先後一致讚賞,公認玫瑰是最受人喜愛的花卉。譬如大約在西元前六百年,一位女詩人撒芙歐(Soppho),就曾經歌頌玫瑰為花中之后(Queen of the Flowers),使得美麗的玫瑰,因此又多了一個「花后」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