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茶的真味 茶迷喝了也不一定準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6-12 20:46:57     標題: 茶的真味 茶迷喝了也不一定準

從事金融業的朋友,剛從雲南茶山回來,他很興奮地說,找到了一塊茶山,想包下來製茶,做為退休後的餘興,同時也可以用陳放茶來建立年份茶,就像法國葡萄酒一樣…

洋溢著興奮,在於建立一座茶莊,如同酒莊的擁有,總是讓人豔羨的,只是我潑了他冷水。

品茗自主性 在感官

茶山,是自己的不重要;茶好,自己懂可重要。

茶的優劣,或可用SWOT模式分析,也能拿出理論化的科學根據佐證,但品茗的雅趣在品茗自主性。品茗自主性,並非「我喝了才算」。

茶受天候、地理、人為三大元素的變動,沒有公式可循,同樣是今年春茶,產地一樣,茶農也是同一人,4月中採摘和7天後採摘,滋味與香味就是大不同。

如何認識品茗自主性?我做了一個小遊戲:

三包茶!一個外包裝寫著「阿里山烏龍茶」,一個外包裝寫著「大禹嶺高冷茶」,另一個外包裝只寫著「茗茶」。我用同一個審評杯,泡給茶友們品賞,然後請他們對這茶,品頭論足一番。

品茗20年老經驗的人說:「三種茶乾乍看不同,卻可以看到大禹嶺條索最緊實,香氣最揚…」

平日自詡味蕾敏感度最高的茶友說:「三包茶都是高山茶,海拔高低互見高下,越高海拔的茶開面,由「一心二葉」擴大到「一心四葉」的大開面…」

專業用語「大開面」都出來了,這場分析討論一發不可收拾,看茶湯、聞香氣、論喉韻…

同樣與茶共舞的感官大測試,說法百家爭鳴,卻在我一句「三包茶,都一樣」之後,語畢,品茗的氣氛霎時凝住了。

我說,因為阿里山今年春茶,海拔1400公尺……云云。緊接著,茶友說了心底話:「茶,真叫人見山不是山!越來越不懂…」

我的回答是:茶,是活的,多重的變異性才是魅力所在,懂或不懂,關鍵在於品茗者的自主性。自主,表面上看似大膽說出自己感受。但,喝就喝,說這麼多有用嗎?

茶葉是肯定的,說茶要能明心見性,要能拋開成見,才能窺探茶境。

來源:聯合新聞網

作者: thomas0168    時間: 2011-6-15 11:58:42

大大..你配合的製茶師父一定很厲害...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