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你知道你住在哪裡嗎?遊台灣[1影片]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文ㄟ    時間: 2011-6-22 00:59:15     標題: 你知道你住在哪裡嗎?遊台灣[1影片]

[movie]http://www.youtube.com/v/kQnMCZkeX8o?version=3&hl=zh_TW&fs=1&autoplay=1&loop=1[/movie]

您知道您現在所居住的或是您出生的地方,古名叫做什麼嗎??

您知道這地方的歷史與由來嗎?

您知道你們這地方的特產是啥嗎?

您知道您這地方出現過哪些偉人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與回味一下吧~!


===============================

高梁出生與目前居住地~古名叫做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其彰顯皇化之意。

而更加詳細的地點古名叫做:燕霧庄、燕霧內庄、燕霧大庄、大庄,現在的大村鄉

特產是葡萄!雖然近來的彰化葡萄小姐比賽不是來自高粱的鄉鎮,而是來自溪湖鎮&埔心鄉!

但吃過的人都知道大村的葡萄絕對是比溪湖的好吃! but,高梁家中沒中葡萄!

家鄉古蹟名人則是「兄弟同榜」的進士,清咸豐 9年(西元 1859年)大村鄉有賴步雲、賴登雲兄弟,參加福建省舉人考試,同登第 54與 55名武舉人,官封承信校尉、廣威將軍,當時閩浙總督部兼福建巡撫部院題頒「兄弟同榜」匾額,至今仍掛在祠堂上方。

而家鄉大廟為大庄慈雲寺,著名的黑米故事!

 

 

    


以上為高粱與各位分享~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為我們分享他家鄉的美!


《 本帖最後由 高梁58℃ 於 2011-6-22 01:00 編輯 》
作者: 堡主    時間: 2011-6-22 09:29:43

安平在鄭成功登陸之前稱之為(大員)當時和銘族渡海來台大多是福建沿海居民!所用語言是閩南語!又稱為河洛話!

也就是今天的談與~台灣話!

當初先民欲渡海來台時大陸那邊的親友問候時會問:哩賣去刀威{你要去哪裡}

要來大員(安平)的人會說:哇賣來去大員{我要去大員)而大員的台語發音就近似台灣...

這也是民間傳說中台灣一詞的由來!!因為當時台灣對外最熱絡的港口就是安平!!

所以也有人說台灣一名是以安平(大員)之諧音而成..............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6-22 09:54:53

小的時候:北投 
此地古時屬於芝蘭二堡,日本佔據台灣時於當地新設一庄,名為「北投庄」,隸屬於七星郡,在大戰後併入大台北市範圍之內。

此地原本是平埔族北投內社所在地,「北投」之名亦譯自平埔族語。

北投社原本分為內、外二社,內社在今日的北投附近,而外社則在今日的淡水鎮北投子。

「北投」在平埔族語中即是「女巫」之意,不禁讓人懷疑是否當時曾真有女巫在此地居住,因此而使平埔族人以女巫為此地命名?

北投及附近陽明山、竹子湖一帶,皆屬於硫磺之盛產地,早在西班牙人佔領北部時代即已有清楚之紀錄表示因當時北投社生產硫磺,吸引中國漢人到此地,並與土人做交易。清康熙二十三年,台灣府學教授林謙光所著之《台灣記略》亦有相關記載:「磺產於上淡水,土人取之易鹽米菸布。」又《淡水廳志》亦云:「淡北大屯山邊,出磺之土,謂之竹筍云云」;到了清康熙三十六年,郁永河至此地探查,於今日士林附近設鑊,開始從事製煉事業,因此《裨海紀遊》就此事加以記載曰:「當時先與土著平埔族訂約,給與燒酒、糖丸飲食,又以布交換平埔族的硫土,大約以布七尺易土一筐,如此可得二百七、八十斤云云。」

除硫磺外,北投又有溫泉,可分為兩種,一為「泉池」,屬於單純泉,無色無臭,透明澄澈,浴飲皆可;一為「泉流」,屬於氧化鹽類泉,雖亦為透明無色,味道卻十分酸烈。與北部其他地方相較之下,北投一地顯然開發較為遲緩,早期幾為無人之地,直至日本政府佔據台灣時期,始為積極發展開拓,廣為興建浴室、開設溫泉旅社,一時竟成為北台灣頗負盛名之著名遊浴之所。


而後:三重
三重舊名為「三重埔」,其由來是因為淡水河與其支流間的埔地,是依照次序來命名,而此地是位於二重埔的東邊,所以稱為「三重埔」,後來再改為「三重」。

「埔」是河邊沙洲的名稱,先民為了開墾土地,自然選擇近水的地區。
而後由於淡水河的日漸淤積,頭前埔再也無法停靠船隻,而泥沙沖積所成的沙洲也日漸擴大,登陸的地點遂再向後退縮,於是把這後來開發的土地稱為二重埔(台語發音)。

同樣的,漢族先民開發的足跡來到了現今的三重市,為有別於頭前與二重,遂定名為三重埔。
作者: 49太歲    時間: 2011-6-22 10:46:18


小弟我是嘉義人

嘉義的古名是諸羅

比較有名的風景區應該是阿里山和吳鳳廟

最棒的小吃有雞肉飯和方塊酥

而嘉義的名人也非常多

例如:張花冠 涂醒哲 蔡同榮 張俊雄

侯友宜 廖正豪 施茂林 林懷民 侯文詠

張艾嘉 徐乃麟 伍佰 蔡振南 侯昌明

鄭弘儀 葉啟田 江蕙 江淑娜 沈玉琳

看到高區版這帖的標題

小弟我還真是汗顏

因為仔細想想

自己的故鄉我竟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事物不知道

真的應該要好好的檢討了


嘉義縣地處嘉南平原,清代古名「諸羅」。在荷蘭人、鄭氏王朝來台以前,大致是原住民,鄒族及平埔族中洪雅族的活動範圍。這些原住民,在血統上屬於「原馬來族(Proto-Malay)」,語言與文化上屬於南島語系民族,擁有自己的語言以及自己的文化特徵。在荷蘭人進佔台灣後,當時這兩社的名稱便已出現在1650年的台灣原住民戶口表上,故至少可以確定三百多年前這兩社已然建立。

明鄭時期,在台灣設置一府二縣,(即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今日嘉義縣屬天興縣內。福建平和縣人賴剛直,奉命屯田於天興縣八掌溪崙子頂,即今嘉義縣中埔鄉和睦村。這個時期大陸移民,多由東石港登陸。鄰近的嘉義地區開發甚廣,約有四十餘處;尤以朴子及六腳地區墾荒特早。

清治時期,台灣建置為一府三縣,(即諸羅縣、鳳山縣、台灣縣)等縣,隸屬於福建省。諸羅即是明鄭時的天興州,轄區廣泛,南接台灣縣北至雞籠。嘉南平原的漢人日增,開墾已普遍且至為繁榮。及康熙至乾隆年間在民雄、大林一帶相繼完成數座埤圳,農業灌溉多被其澤。至光緒年間台灣南部己無甚發展餘地,漢移民逐漸往北部發展。1786年,林爽文起義抗清,由於諸羅軍民堅守城池,使林爽文等人不能染指諸羅縣城;因此乾隆帝為嘉許諸羅縣民的忠義,取「『嘉』其忠『義』」的意思,賜名嘉義,1787年將「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1-6-22 11:06 編輯 》
作者: 指揮官    時間: 2011-6-22 11:10:47

民俗區的好朋友們大家早安

指揮官的出生地~彰化  高粱區版老弟已經說了

指揮官的居住地~三重  ntyang1961義工大大也說了

還是祝活動圓滿  順利

再次祝福大家心想事成
作者: t0935015    時間: 2011-6-22 11:22:45

哈哈哈這首歌很能回味吧
對四五年級而言~~
我是五年級
這歌~~我小時候就會唱了~~哇哈哈

蠻好的~~~謝謝各位的分享
作者: mae6698    時間: 2011-6-22 11:48:12     標題: 回覆 #1 高梁58℃ 的帖子

我住的地方古名叫諸羅
作者: ☆惡魔★    時間: 2011-6-22 12:13:19

小弟  我住台中市大甲區

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TAOKAS)居住、游獵、田耕之所。當時在大甲附近的平埔族稱為崩山(蓬山)八社(即大甲至苑裡溪一帶的平埔番社);在大甲地區者有大甲東(今馬鳴埔)、大甲西(今義和里、德化里)、雙寮(建興里)、日南(日南里)等四個分社。

漢人移入大約在明永曆23年(西元1669年),鄭氏部將劉國軒派遣副將駐守大甲鐵砧山實施屯墾,為漢人經營崩山八社開始。今大甲國中附近之「營盤口」及鐵砧山之「劍井」,即為當時屯墾留下來的遺跡。

及清廷領台,因受其「渡台禁令」的影響,拓墾受到限制。直至康熙40年(西元1701年)禁令鬆弛,漢人才開始大規模的移墾大甲。大甲的居民以來自福建省為主,其中又以泉州籍者居大多數。這些移民一由鹿港上埠,北進開墾;另一則從距離大甲西北五公里之大安港或溫寮港上岸,依次墾殖大安頂九庄、下九庄來到大甲,進駐鐵鉆山山腳之頂店大埔(即今第一公墓附近)及社尾頂店一帶,逐漸形成聚落。

當時大甲轄區內幾個早期農村聚落中,以北端聚落發展較快,尤其是頂店一帶,是當時農村聚落最具規模的地方,目前稱之為「舊庄」。

早期移墾聚落的發展與水利開發關係甚為密切。雍正12年(西元1734年)林成祖拓墾大甲,興修水利。至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王文清開鑿大甲圳(今虎眼大圳),灌溉面積多達上千甲;其後並有大安圳、日南圳之陸續興修,對農業之拓墾,助益良多。水利系統興建後,聚落大多沿著圳道呈線行發展,移民生活亦趨於安定。

水利系統之興建非單一農民所能負擔,因而埤圳的開發與維護,實已結合了資金與勞力,同時也促進了人際關係的整合,血緣或地緣性的聚落因應而生。隨著生活的穩定與生活水準的提升,社會分工明顯,交易買賣的市集出現;進而出現商店,形成鄉街。同時,聚落形成之後,人民為了祈求平安、感念家鄉,於是出資建廟,四時祭祀;一切民間信仰活動亦以寺廟為中心。同時,聚落內各種的防衛、教育、娛樂等功能的團體,亦均以廟宇為中心組成。

就大甲地區而言,農村聚落雛型初現於清朝初期,國姓廟與鎮瀾宮等即建於此時。清朝中葉以降,由於宮方為宣揚教化、改善風氣,亦鼓勵居民集資興建廟宇,貞節祠、水神廟、鎮安宮、文昌祠等廟宇陸續興建。使大甲聚落的發展更趨成熟。

同時,大甲街區新庄正好位於大甲溪、大安溪兩條溪中央,地勢較高,易避水患,居民為保有生命、財產安全,多移居該地;又大甲新庄位於鐵砧山、水尾山二山之鞍部下方,是進入后里台地,通往外埔、后里、豐原等地最為方便、適中的位置,此項交通區域的優勢條件,亦更促成新庄的發展。


再來就是人人皆知的大甲媽

大甲媽祖傳清雍正八年(西元一七三○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林永興,自湄洲媽祖祖廟奉請天上聖母神像來台,途經本地定居謀生,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紛紛前來參拜,聖蹟靈驗。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事後徵得林氏同意,擇地於現址,於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興建小祠至今,歷始悠久。
每年農曆三月「天上聖母」遶境進香是本宮一年當中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活動。
來自各地的十餘萬信徒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隊伍,以本宮為出發點,在八天七夜中徒步來回本宮與新港奉天宮。遶境隊伍跨越中部沿海四縣市(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經過廿一個鄉鎮,八十餘座廟宇,跋涉三百三十公里路,熱鬧的場景令人嘆為觀止。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的元宵節由本宮董事長擲筊決定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在整個八天七夜的遶境活動中,依照傳統舉行獻敬禮儀,分別有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等八個主要的典禮,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本資料來源大甲鎮灡宮官網http://www.dajiamazu.org.tw)

鐵砧山風景區
是中部地區著名的郊山,海拔236公尺,位於大甲鎮的東北角、大安溪下游南岸,山勢不高,面積達五十多甲,山上地勢平坦呈平錐體形整座山色呈紅黑色,遠望猶如鐵砧而得名。在名列台灣小百岳之後,有很多山友前往探遊。

大甲鐵砧山風景特定區兼具運動、休閒、觀光旅遊功能,劍井、永信運動公園和鄭成功石像都是知名景點,鐵砧山軍人忠靈祠前陳列陸海空三軍的除役戰機、戰車,吸引不少遊客入園參觀。另有桂花泉步道、武器大觀、櫻花步道、藝術大道,四季各有不同的美景,沒有上過鐵砧山,就不能算是到過大甲。

民國88年921大地震的遺跡,在鐵砧山也看得到,區內的景端公園受地震重創,足足橫裂800公尺,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特別整修後作為地震教材。

永信運動公園園區各項軟硬體設備相當完善,排球場、籃球場、烤肉區、露營區、登山健身步道、兒童遊樂區等應有盡有,且空氣清新,園內鋪設一條兩旁遍植桂花樹的小道,還有三道水柱直飆的噴泉,順著桂花小道登上小山頂的觀海亭,大甲市區及台灣海峽景致盡收眼底,是中部民眾周休二日登山健身的好去處。

從大甲鎮成功路進入鐵砧山風景特定區的登山健康步道上,百花爭艷、綠意處處,原野的花香撲鼻而來,夜晚自高處俯瞰,萬家燈火和滿天星斗相互輝映。

交通方面,民眾可搭乘巨業客運、豐原客運、苗栗客運前往鐵砧山,自備車輛者走中二高下大甲交流道或國道四號轉台一線,沿著往鐵砧山的指標即可抵達。(本文取自民生報記者林上玉報導)


大甲很多地方  介紹不完

有空來一趟  大甲之旅把!!
作者: saloriza    時間: 2011-6-22 16:58:46

歹勢,這議題太難了,只能給各位加加油,小弟只能當個讀者,粉失禮
作者: lovebaby99    時間: 2011-6-22 19:20:06


[寶貝]來交觀一下
話說 住哪 [寶貝] 不知道耶
可以說 [寶貝]住日本國京都府嗎?
[姬路城]

-文字敘述- by   lovebaby99   ©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作者: 孤星雨    時間: 2011-6-22 20:51:57

在下的故鄉在台南縣的:將軍鄉 我想有許多道友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不過將軍人情味跟海鮮非常豐富
在故鄉在下的名產就是 虱目魚跟草蝦 相信各位朋友都有印象 下次SOGO要出團 歡迎各位來到我家鄉
我會準備豐富的海鮮慰勞大家
不過現在在下住的地方:就是以前人們所說的{打狗}高雄市 在下家離後火車站只有5分鐘{步行}歡迎各位下次經過 高雄可以來找在下泡茶 聊天
接下來在下來介紹小弟的故鄉:將軍鄉的由來吧

以下是第一種:
「將軍」之名,其由來,據云:於康熙年間(西元一六八三年),清廷派提督施琅將軍,率領水師兩萬進攻鄭氏統屬下之台灣,相傳施琅攻克澎湖後,便揮軍渡海,而登陸現今鄉境之將軍港。 清廷統制台灣後,賜封一部份土地給施氏,東起烏山頭,西及馬沙溝,施將軍率族人(施姓)及親戚(吳姓、 王姓)前來,開墾歐汪溪畔,即今日之將軍溪附近,在此境內,有一古塚,塚中有一古石,上書『將軍』兩 字,下書『吳施王姓』同立,可作上述事蹟之佐證。

但從鄭氏台灣地圖上記為『歐王社』,亦作『歐汪社』。據說:永曆十一年(西元一六五八年),甲螺郭懷一,集同志欲驅荷蘭人,事洩被殺,亦因此惹起荷蘭人召平埔番助戰,盡殲漢人於『歐汪溪』,漢人從此絕跡,直至  施琅將軍克台,清廷將歐汪一帶,封賞施氏宗族親戚入墾為止,此地為施將軍之封賞地,故曾收『將軍租』 多載,將軍地名,亦因此而永定。 又據:同治十年八月之園契所記,施將軍派李某為督墾,而與庄佃締結契約所載,現在玉山村(即山子腳) 有一號稱之為公館的小村落,亦就是當時將軍府之舊址,將軍之亦由此而得名。戰後街庄改鄉鎮時,沿日治 時期「將軍庄」而稱「將軍鄉」。


在來是第2種:
「將軍」之名,傳由施琅將軍而來:清將施琅靖台有功,清廷跑馬三日為世襲業地,由今將軍鄉西隅的馬沙溝登陸起跑,經史椰甲社(由今將軍鄉山仔腳)向東騁馳,不料至今將軍庄(一說「漚汪」)馬斷腳蹄,乃在此地建「將軍府」,所經之地的田園即為「施候租」,並建公館管理,最盛時期達十處;之後,施琅率施姓族人及吳王兩姓戚親入墾漚汪溪(將軍溪)南岸一帶,而形成「將軍庄」;道光年間後裔因居北京乃出售六處公租館,剩下四處置督墾管理,再至日治時代,日人以施家非日本國民,乃沒其大租而編入官租。 傳說施琅在此設府後,將軍府大柱左右各掛施吳兩姓的大燈,每屆夜晚,吳姓大燈總是燦爛輝煌,施姓大燈則忽明忽暗,此後吳姓愈旺,而施姓漸衰,俟鹿港「施交斷反清」致此求援,施姓乃大舉北遷鹿港,只留一家與吳姓聯婚者,這也就是今天將軍庄何以「施琅開庄,舉庄皆吳」的原因了。

以上是在下的介紹 歡迎各位來找在下
作者: vv0000vv    時間: 2011-6-22 22:57:36

小弟我是道地台東人

1.請問台東以前為什麼叫{寶桑庄}?
A:有人說因為年代久遠,所以,意義已經不可考,但我查到至少有以下三種說法,就給您參詳喇!寶桑庄由來一說是「寶桑」一詞源自阿美族語「paposogan」,意指「突丘那方位」,此說是因為台東平原及附近,小丘分佈,故以「有小丘(posog)的地方」為其地名。另一說則是「寶桑庄」譯自卑南覓番地地名「Poson」。還有一說是台東市經卑南、太平、利嘉、知本和大南等溪長期沖刷,而形成沖積扇平原,其形狀就像桑葉一樣,因此自古有「寶桑庄」稱謂。

2.台東的古代名稱除了叫{寶桑庄}之外,還有叫甚麼?
A:寶桑庄已經是滿舊的地名喇!之後隨著時間演變如下:卑南廳、台東(直隸)州、南鄉新街(有資料稱作是南鄉卑南新街或卑南新街)、台東街(隸屬台東廳台東郡)、台東鎮(由台東縣政府管轄)、台東市。如果是指台東,阿美族自稱台東為Varangao(馬蘭),16世紀時葡萄牙人稱Alanger之地,10世紀荷蘭人亦用此名。西班牙人曾稱Kita Fosofo。台東古稱崇爻,亦稱卑南覓,因在台灣之山後,又名後山。台東地區最早見諸史料為荷治時期的1636年荷蘭當局派遣佐理商務官員馬丁.威瑟靈(Marten Wesselingh)長駐卑南覓,順便探訪金礦所在。卑南覓於是成為台東最早見諸史料之地名。
作者: 無無    時間: 2011-6-23 01:55:35

我小時候住在府城
四安境內的下大道那裡(這是我最驕傲的事了=)


可惜現在搬到高雄了
作者: oo502222    時間: 2011-6-23 17:20:29

我出生的地方~
舊名:蕃薯寮
現在:旗山
特產是:香蕉
旗山地區曾經被譽為台灣「香蕉王國」,因為旗山香蕉的產量多、品質好。旗山香蕉產量全盛期為1967年至1971年間,當時一公斤的香蕉可值新台幣6-7元,令鎮上蕉農致富,當時鎮上金融機關林立並以旗山農會存款總額達到全國最高為著名。
旗山名人:盧廷(1895年-1964年):旗山香蕉大王,人稱「香蕉廷」
柯旗化
林清玄
陳建仁
曾志朗:前教育部部長
宋孝先:官拜中華民國空軍少將,亦是空軍首次實施戰機戰備跑道起降第一人
柯坤佑(1967年-):積極為保留與宣揚旗山地區風俗文化而盡心力的文化工作者,設立旗山奇網站
吳振瑞:旗山蕉神,1968年因剝蕉案入獄。
王中義:尊懷文教基金會會長,旗山社區營造的先驅,推動旗山文化與產業
遊玩地點:旗山老街~
小吃:臭豆腐~
朝林果汁~
宜方麵店~
鄭家陽春麵~
都在老街上喔~
家鄉大廟:旗山天后宮~
旗山天后宮建於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 年,距今約 191年歷史, 是本地的主廟,旗山人稱為『媽祖廟』,亦是本地開莊的市集、信仰、精神等活動中心,是凝聚社區意識與聚落發展的樞紐。研究台灣各聚落之文史工作,常以各地之主廟探考。以了解其形成與發展,目前列為三級古蹟之一。

  天后宮主祀『媽祖』(實有五媽) ,左祀『境主公』、右祀『註生娘娘』。有千里眼、順風耳二護法將軍,座下有山神座騎-虎爺,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誕辰,都舉
         

 
 
       

行廟會祭典,每三年擴大舉辦。凡本地其他廟有舉行慶祝活動,皆當先請媽祖,以示敬重。

     宮坐西朝東,前有廣場,惜日是晨巿集,午後老人聚聊,孩童嬉戲,廟會演戲娛樂場所,日前因整建工程,運用前方廣場建臨時廟宇供信徒朝拜。
  廟宇雖經歷多次重修,但一直保留福佬廟屋傳統風貌。廟身為磚木構造,二進式傳統閩南廟宇

分為三川殿與正殿,以廊相接, 正殿樑柱構架為疊斗式,廟兩旁為後廳與廟室,中軸空間配置自前而後為廟埕、三川殿、天井、正殿。它的木造結構、斗拱、裝飾及石材雕刻,皆來自中國,廟內石雕,樸實簡雅,其石材、雕飾物雅緻絢爛緊密,其木材亦是唐山福杉。
  西元1817年「奉獻」 碑鑲於左外牆(奉憲嚴禁羅漢腳惡習碑記), 碑文記述當時聚落消滅流棍事蹟,廟內壁亦有聚資重修碑兩座(興建天后宮碑誌、重修天后宮碑記),皆是研究旗山發展史的珍賢資料。正殿上方,懸有道光二年 ( 西元1822年)『坤德配天』扁額一方。
廟宇特色:旗山天后宮媽祖的特色是軟身設計,有五尺八吋高,四肢關節可活動,方便穿衣(據廟方元老說,目前全國僅三尊軟身媽姐),正殿上方,懸有道光二年 ( 西元1822年)『坤德配天』扁額一方,約二百年歷史。

      天后宮內有兩套千里眼順風耳?因為第一對製作完成後發現做太小了,所以請別的師父重做一對,形成兩對的特殊景像。
 
 
 
 
 


資料來源~危機百科~和自己找的~
作者: poiuy520    時間: 2011-6-23 17:58:32

小弟  我住新莊
新莊:康熙末年漢族移民足跡經此,雍正十年左右基於其為新設置之村莊之故,稱其為「新莊」,又因其位置首當海山(鶯歌及三峽)之要衝,同時又被稱做「海山口」。同年因其沿岸河港船舶輻湊,形成台北的商業中心,因而發達起來,於是又被稱做「中港街」,到了嘉慶末年由於河道淤淺,失去了船運之利,商業中心於是轉移到了下游的艋舺街,同治末年基於同一理由,商業中心再度遷移到下游的大稻埕。
作者: 冷面笑匠    時間: 2011-6-24 21:22:37

我是土生土長的中和人...我在中和出生...中和讀書...中和成長......
中和有著我的許許多多回憶
作者: 陸佰    時間: 2011-6-25 00:11:40

您知道您現在所居住的或是您出生的地方,古名叫做什麼嗎??
草屯鎮,是台灣南投縣的一個鎮,人口約10萬人,位於南投縣的西北方,與台中市及彰化縣相鄰,主要公路台14線、台3線、台76線、中投公路、國道三號以及國道六號皆通過草屯鎮,居於交通樞紐的重鎮,為進入南投縣的門戶。
歷史草屯鎮的舊名是「草鞋墩」,昔日盛產草鞋,因而得名。據《草屯鎮志》中所記載:「草屯街區,位於盆地東緣山麓,為出入內山之中,其餘暉拓墾者、挑夫、商旅之出入門戶地點,夙為換棄新舊草鞋之地,日積月累,草鞋成墩,故得稱。[1]」1920年時簡化名為草屯,1938年改為草屯街,屬台中州南投郡。1946年後改為南投縣草屯鎮。
您知道你們這地方的特產是啥嗎?
草屯鎮處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除東端極少部分因海拔較高,冬季溫度較低外,一般而言,冬季涼爽乾燥,夏季高溫多雨,頗利農業生產及各項經濟活動。
本鎮最主要的農作物當屬稻米、菸葉和檳榔。
南投縣昔日為稻米王國,目前隨著政府的轉作政策,水稻面積日減,但本鎮種植面積仍冠全縣,佔半數以上。
本縣菸葉面積居全國第二位,而草屯鎮的種植面積即佔全縣六成,菸酒公賣局台中菸葉廠半數原料來自此地。
地方特產
稻米 - 草鞋墩稻香濃郁               菸草 - 不一樣的特作                    檳榔 - 綠色珍珠
荔枝 - 色香味俱全                        薏仁 - 營養價值高                        葡萄 - 珠串玉滴美味又可口
火鶴花 - 美艷的花卉                    香蕉 - 高熱量的水果                    蜜釋迦 - 新興果品
作者: boss3316    時間: 2011-6-26 00:42:23

半線是現在線西.
我是鹿仔港.
我們算同鄉ㄋ.
鹿港出產全國獨一無二..
是叫(蝦猴).
炸酥很好吃.歡迎各位有空可以到鹿港品嚐一下喔!!
鹿港是現在臺灣可以說古蹟最集中地.
推薦一下.有空可以去玩玩喔!
作者: 明苑藝坊    時間: 2011-6-26 22:47:32     標題: 回覆 #2 堡主 的帖子

台中市清水鎮區西北部的【高美】,原稱【高密】,其地名由來為:老一輩口耳相傳早期此地海灘深度能將撐船的竹竿整支吞沒,以台語發音,高與竹竿的竿同音,密即淹沒的意思,故稱【高密】,意有【篙密】之寫法,日治時期改為【高美】。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