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國外地區」秘魯
[列印本頁]
作者:
49太歲
時間:
2011-6-22 16:21:30
標題:
「國外地區」秘魯
全名:秘魯全稱秘魯共和國,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地理位置: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邊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方緊鄰著智利,西邊瀕臨著太平洋。
國土面積:1,285,220平方公里,約為墨西哥的三分之二大小。
首都:利馬(最大城市)。
海岸線:2,414公里。
時區:UTC-5。
人口:27,968,000人。
種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歐洲人、非洲人和亞洲人。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和其他土語。
電壓:
政治體制:總統制。
貨幣單位:索爾(PEN)。
國際電話區號:+51。
歷史簡要:
秘魯孕育了南美洲最早的文明『小北史前文明』。
哥倫布來南美洲之前,也是美洲最大的--國家印加帝國。
16世紀,西班牙帝國征服印加帝國,建立秘魯總督區,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
「秘魯」音譯自西班牙語「Perú」,源自16世紀初一位居於巴拿馬聖米格爾灣附近的地區統治者Birú的名字。
1522年,西班牙人到達他的領土,這是當時歐洲人認識的新世界的最南端。當法蘭西斯科·皮薩羅繼續向南探索,新發現的地區便被命名為「Birú」或「Perú」。
1529年,西班牙王國在《托萊多條約》給予該名稱合法地位,條約指明新征服的印加帝國為秘魯。在西班牙的統治下,該國被稱為秘魯總督區。
1821年獨立後改名秘魯共和國,秘魯既經歷了政治動蕩、財政危機,也有出現政局穩定、經濟發展的時期。
秘魯在1879年至1883年間,發生的太平洋戰爭被智利擊敗,在《安孔條約》和《利馬條約》中割讓阿里卡和塔拉帕卡省兩省。
地形概要氣候分布:
安第斯山脈縱貫了祕魯的國土南北方向,把秘魯分為三個地理區域:
第一以安地斯山脈以西為主的沿岸區域是狹長的平原,季節性河流河谷地區,氣溫和降水量都較高,但其他地方就較乾旱。
高原區域,也就是安第斯山區,還有阿爾蒂普拉諾高原,這裡夏季多雨,氣溫和濕度隨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全國最高的山峰瓦斯卡蘭山(海拔6,768米)位於此區域。
第三個區域是佔全國土地面積60%的亞馬遜林區,區內是被亞馬遜雨林覆蓋的廣闊的低地,位於山脈以東,這區域的氣候溫暖多雨,但南端的冬季寒冷,不是四季都有降水。
重要河流:
秘魯境內大部分河流發源於安第斯山脈,注入三個主要區域: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多為間歇性,斜度較高,長度較短。
亞馬孫河支流的長度較長,流量較大,流出高原區後斜度降低。
注入的的喀喀湖的河流則以長度短、流量大為特徵。
秘魯國內最長的河流大約有幾條:烏卡亞利河、馬拉尼翁河、普圖馬約河、雅瓦里河、瓦亞加河、烏魯班巴河、曼塔羅河和亞馬遜河。
經濟:
秘魯是個發展中國家,全國約有50%人口生活在貧窮之中,收入分配仍然不均,主要經濟活動有農業、漁業、礦業以及製造業(如紡織品)。
行政區劃:秘魯全國劃分為25個大區以及一個利馬省。
亞馬孫大區、安卡什大區、阿普里馬克大區、阿雷基帕大區、阿亞庫喬大區、卡亞俄大區、庫斯科大區、瓦努科大區、萬卡韋利卡大區、伊卡大區、胡寧大區、拉利伯塔德大區、蘭巴耶克大區、利馬大區、利馬省、卡亞俄大區、洛雷託大區、馬德雷德迪奧斯大區、莫克瓜大區、帕斯科大區、皮烏拉大區、普諾大區、塔克納大區、通貝斯大區、聖馬丁大區、烏卡亞利大區。
利馬省。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