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竹林山觀音寺(5影片+17p)
[列印本頁]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6-25 12:37:00
標題:
竹林山觀音寺(5影片+17p)
[movie]http://www.youtube.com/v/jpj9Vuf2mTA?version=3&hl[/movie]
[movie]http://www.youtube.com/v/b0l1S0r5COU?version=3&hl[/movie]
[movie]http://www.youtube.com/v/7RwQ-qPE344?version=3&hl[/movie]
[movie]http://www.youtube.com/v/KA01QEx4jSU?version=3&hl[/movie]
[movie]http://www.youtube.com/v/YaAGcdg2SgY?version=3&hl[/movie]
竹林山觀音寺(簡稱竹林山寺)
奉祀: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尊像
原稱竹林山寺,又稱林口廟或林口觀音媽廟,是位於台灣新北市林口區的著名景點,位於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為一民俗化佛寺,奉祀十八手觀音,香火鼎盛。
本寺位於台北縣林口鄉菁湖村,奉祀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尊像。嘉慶辛酉年間(公元一八○一)年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市,分靈大媽、二媽、三媽到台灣來。由「大坪頂」地區(五湖、五坑、龜山)信徒,恭迎大媽尊寶像由「十八坪位」(現在改為樹林口、菁埔、太平嶺、南勢埔、大湖、台北、新莊、泰山、樹林(西盛)、頂坡角、桃園、大竹、南崁、大園、坑子外、大南灣、小南灣、龜山、下湖、等二十坪位)輪流奉祀。
歷史清乾隆年間,由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而來了觀世音菩薩大媽、二媽、三媽神像,起初奉祀於艋舺龍山寺,清仁宗嘉慶六年(1801年),十八手觀音佛祖(前述三尊其中之一尊,當地人稱此尊為大媽)由大坪頂地區(五湖、五坑、龜山)所謂十八坪位(十八處角頭)輪流奉祀,早期所謂十八坪位係包括:菁埔、太平嶺、大湖、樹林口、南勢埔、牛角坡、坑子外、下福、頂福、南崁頂、舊路、瑞樹坑、楓樹坑、下湖、大檜溪、坑子、大南灣、內厝。
昭和十二年(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官方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禁絕台灣民間信仰活動。企圖燒掉寺中十八手觀音像。後由信徒陳隆兄弟設法,暗中奉祀兩年多。後來日本政府同意興建日本風格寺廟,地方士紳協議,找到現址,做為建寺基地。
在昭和十四年(1939年),日本人有條件的同意下,地方士紳黃永茂等人捐獻土地,完成一日本式的寺廟,奉祀天照大神與觀世音菩薩(因不敢貿然迎回十八手觀音佛祖安座,則由重新雕刻之觀音佛祖安鎮寺中,即今之二媽巡迴媽),十八手觀音佛祖則繼續藏匿於民宅樓閣上。並以蘆竹的「竹」、林口的「林」、龜山的「山」三個字,命名為「竹林山寺」。
1946年,因台灣日治時期結束,信眾憤而將日本神道天照大神扔出寺外,迎回十八手觀音佛祖,信徒提議改建為傳統閩南式寺廟,新廟於1949年完成,並更名為竹林山觀音寺。
戰後,信眾日益增加,將原有十八坪位輪值祭祀區以及新加入之區域重新調整為三大輪值區:直屬坪位、巡迴坪位、正爐坪位,共二十二個坪位,日後各地參予者眾,輪值區域增為二十四至二十六;1970年代中期(1977年),再次召開會議重新調整整併,而為現今範圍擴及北臺灣四個縣市十五個鄉鎮市的二十個坪位之規模。
竹林山觀音寺早期曾贊助文化大學棒球隊,該隊名為竹林山。
並舉辦過全國性體育競賽,邀請國外選手參加。為了獎勵清寒優秀各級學校學生,設立獎學金,每年定期頒發,受惠學生已經有好幾千名。提供青年朋友戶外活動場所,寺內設置完善之露營區,免費開放。七十三年十月,興建鶴齡交誼中川及圖書館,提供老人休閒娛樂活動及提昇良好的讀書環境。
民國七十三年興建網球場四座,免費供各界人士打球,使運動人口增加不少。
為宣揚中華文化,教孝,教忠,後花園圍牆上,由各地信徒捐獻經費,塑造以忠、孝、節、義為題材雕像,人物鮮活生動,頗受各界人土的讚許。為擴大服務民眾,興建二千五百建坪的青年活動俱樂部。七十四年元宵節,台北縣花燈展覽就在這幢建築物舉行,遊客超過百萬人,為節慶掀起高潮。
該寺目前為地方信仰中心,由林口、八里、桃園、南崁、龜山、大園、蘆竹、鶯歌、新莊、泰山、五股、樹林、板橋、三重、台北、冬山等二十處地方人士輪流奉祀。廟內除主神十八手觀音菩薩以外,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陪祀兩旁,正殿東西則塑有關帝君、天上聖母等神像。
廟前有佔地約兩萬坪(約66000平方公尺)的中式庭園,供遊人休憩,由於園中種植櫻花,春天常湧入賞櫻人潮。
1990年,因廟宇老舊,決定原址重建,預計2010年完成。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6-25 12:43:15
竹林山觀音寺的歷史可追溯於嘉慶6年(1801),泉州移民由福建晉安縣安海龍山寺分靈來台,由林口十八坪位(角頭、庄頭)輪流祀奉。
昭和13年(1937),台灣進入戰時體制,總督府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禁絕台灣人的傳統宗教活動,地方人士乃爭取並獲得日本政府同意,於竹林山觀音寺現址,興建一座具有日本寺廟風格的廟宇。
昭和13年(1938),新廟興工,次年完工,主祀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寺名則取蘆竹的「竹」字、林口的「林」字、龜山的「山」,以三地之名,而命名為「竹林山寺」。
從這段竹林山寺的歷史,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竹林山寺的公園內有這麼多昭和13年的日式石燈籠,以及一對日本狛犬造型的石獅子了。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6-26 13:24:42
在《楞嚴經》中也有段經文:「恒沙劫前,有佛住世,名觀世音。由 我所得,圓通根本,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
當時觀世音如來,在大會中,為我授記觀世音號。
由我觀聽十方,圓 明無礙,如聲逾垣,如月印水,有感必應,故觀世音之名遍聞十方世 界。
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也說:觀世 音菩薩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
大悲願力,為 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作者:
專情聖傑
時間:
2011-6-26 15:46:52
恭祝 竹林山 觀音寺觀音佛祖 神威廣大 慈悲 渡眾 威鎮普陀山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