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口湖牽水狀 感懷水難先人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文ㄟ
時間:
2011-7-9 23:39:50
標題:
口湖牽水狀 感懷水難先人
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之一的口湖牽水狀文化祭,昨(八)日上午十點於口湖蚶仔寮萬善同歸祠舉行公祭儀式,文建會官員、縣長蘇治芬、鄉長蔡永常、牽水狀文化維護協會理事長曾人口以及地方民意代表及數百位地方人士,共同參加,大家一起感懷一六六年因水災罹難的先人,也希望藉此祭典,提醒後人防患、防災以及重視孝道的精神。
雲林沿海地區來自泉籍移民居多,在閩南地區的喪葬習俗,因為水災而亡故的亡魂,會以「牽水狀」方式超渡。道光廿五年,口湖在水災發生後,基於防患的心理作用,早期在下湖航行的船隻,自六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止,只准入不准出,並準備供品祭拜。後來改在六月初七、八、九三天,請僧侶做浮屠誦經修懺,並由道士做牽水狀的科儀,以超度諸靈,沿襲至今已一六六年歷史,初八天一亮,各家各戶紛紛把水狀,陸續送到廟方預定地排狀。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排於廟前廣場;金湖萬善爺廟排於一六四縣道兩旁,綿延的水狀,儼若狀陣蔚為奇觀。而牽水狀的祭典儀式,不僅成為口湖鄉特有的習俗和文化,民國九十九年也成為國家重要民俗之一。
牽水狀祭典主要在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及金湖萬善爺廟舉行。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舉行道教儀式;金湖萬善爺廟維持佛教與道教儀式。民國四十六年金湖萬善爺廟落成,邀請當時縣長林金生擔任公祭的主祭,往後例年的祭典,在道士的科儀、僧侶的法會之外,加上了儒家式的公祭,這也讓口湖牽水狀祭典成了包含儒、釋、道三教融合的特色。八日下午金湖萬善爺廟主辦單位也施放大型牽水狀風箏,十分壯觀。
台灣新生報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