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客家掛紙習俗的由來 [列印本頁]

作者: 永恆者    時間: 2011-7-24 09:12:09     標題: 客家掛紙習俗的由來

清明時節,氣清景明;橘柚花香,桃紅柳綠,萬物潔鮮而清明,最是令人神清氣爽,快然自足。除了適合春日踏青外,更是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良時佳日。

        清明祭掃,最易令人想起先人,慈愛父祖的音容笑貌,親切呼喚聲,彷彿在碧空迴盪,先祖父曾特別交代,說清明節前一天不可以掃墓,因為那一天是孤寒日;即使祭掃,祖先也無法領受。為什麼孤寒日不可以祭掃呢?原來,孤寒日就是所謂的寒食節,是紀念介之推受難綿山的日子,介之推一生忠義,最後卻葬身火窟,令人不勝太息。

        傳說晉獻公欲殺世子申生,申生受賜而死,其弟重耳則逃往國外,歷經十九年後始回晉國,是為文公。流亡期間,介之推忠義追隨,出生入死,嚴寒冬雪之日,文公想吃兔肉湯,之推便剜大腿之肉,煮成熱湯給重耳,回國後,文公欲封賞,之推卻隱遁綿山,左右勸文公用火逼之推下山,文公不疑有他,便火燒綿山,介之推抱柳樹而死,文公極度悲傷,便砍樹而回,據說是日祭掃祖墳,見介之推焦黑身體,不免悲從中來,本欲燒紙錢給祖先的,不忍用火燒,將紙掛於墓上,就是所謂的「掛紙」,同時,也不忍熟食,因而有所謂寒食節。

        第二年,文公再上綿山,卻發現柳樹死而復生,深感其旺盛的生命力,因賜「清明柳」,便折柳枝戴於頭上,其後,百姓紛紛仿效,故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之諺語流傳。又插柳於家門,《齊民要術》中說:「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大陸有許多客家地區仍然清明插柳,因為柳枝可以避邪,據云古代閻王不小心讓惡鬼逃了出來,百姓只要將柳枝插於門上,便可避邪,臺灣客家的清明節雖然不插柳,但許多家庭多信奉觀世音,其淨瓶水就是插有柳枝,並以柳枝沾水渡眾生,柳樹,有著強烈的生命力。

        臺灣客家掃墓稱掛紙,可能來自山西介之推的故事,因為,介之推是山西人,山西為了紀念介之推,在清明掃墓,不燒紙錢只有掛紙。如沁源縣「掛紙錢于塚上,不焚」,是因禁火的關係;武鄉縣也「先祭祖塋,添土,掛紙」,榆社縣也一樣「各家上冢拜掃,墓頭掛紙錢」,還有「迎之推於小綿山的儀式」,河北地方也叫掛紙,如昌黎縣志:「清明節,拜掃先塋,填新土,掛紙錢」等。又如清代錢謙益有詩云:「柳絲不斷四陵夢,掛紙知君到秀州」的詩句,掛紙,是有典有源的。

        掛紙後,分米食等祭品或零錢給周圍觀墓者,叫「分醮墓」,這可追溯到戰國齊人於墓地乞食祭品的故事。而山西至今仍有掛紙分送祭品之俗,如荣河縣志云:「清明多祭師祖,無論移居遠近,咸往拜叩,有宰豬分肉者,有按丁分錢者」等等,與臺灣客家的分醮墓頗為近似。

        總之,臺灣客家掛紙習俗意義重大,來源久遠,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蘊藏豐富文化資源的軟實力,永遠散發民族道德的芬芳。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