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親傳]客家民居的形式2
[列印本頁]
作者:
永恆者
時間:
2011-7-25 06:09:47
標題:
[親傳]客家民居的形式2
雙堂屋/上下堂/前後堂(簡式四合院)
客家“竹竿屋”的“一條龍”式的“宅”,因為人丁興旺的原因,漸次發展為“口”字型的“四合院”式。“四合院”是二堂二橫,此類建築一般客家人稱“堂橫式圍屋”。因此“四合院”是最簡單的“堂橫式圍屋”。“四合院”式民居客家有數種稱呼,即“雙堂屋”或“上下堂”或“前後堂”,是兩進屋,前稱爲門堂或前堂,後爲上堂,中間爲天井。依堂屋開間數分別稱上三下三或上五下五。
“四合院”式民居在潮州稱“四點金”,之所以叫“四點金”,是因爲後面那個房子,屋頂是向下的,“雙瀉水”,像“金”字上面的“人”字,前面也是兩個這樣的屋架,四點都是像個“金”字,四邊有金。“四合院”式民居可以變化出粵東“圍龍屋”及台灣客家“五虎下山”,如果左右兩邊在加廂房,變成四伸手,就成了台灣客家典型的民居,也是台灣客家民居俗稱“夥房”的一種。
“堂橫式圍屋”的佈局,都以中軸作左右對稱,中央的主要房屋稱為「正堂」或「正身」;有如人的身體,左右兩側延伸出去的房間稱為「護龍」或「護室」;有如人的左右手。整個建築的平面佈局很像人的身體與手,而頭部的位置即是最重要的房間,稱為祖堂或祖廳,供奉祖宗牌位。即是最重要的房間,稱為祖堂或祖廳,供奉祖宗牌位。祖廳左石兩側的房間由家庭中輩分較高的人(如祖父母或父母親)使用。更大型的“堂橫式圍屋”佈局基本上也是如此。
五虎下山(繁式四合院)
“四合院”式客家“雙堂屋”,基本上建築是比較簡單的,如果這種形式建築,前後堂屋脊上是建成八角棟頭或加燕尾,屋脊上並加以裝飾,有厚實的大圍牆,除了禾坪、池塘、天井、四伸手,並建有門樓,就成了“五虎下山”。“五虎下山”是台灣早期富人的建築,所以比較“雙堂屋”講究了許多,廳堂龍神“七星石”位置是用五色石造的。下圖的“五虎下山”是筆者的“老屋”,當初建造時總共花費五甲地等值建的。“五虎下山”也是台灣客家民居俗稱“夥房”的一種。
三堂屋
“口”字型的民居,如果再擴大,就漸次發展為“圖”、“富”字型的大型建築,“三堂屋”是客家人稱“堂橫式圍屋”較“四合院”式大一號的民居。
和“三堂屋”本質上都是“堂橫式圍屋”同一類型,但具體型式上的不同區別分別有圍龍屋、粵東客家人的府第式(或稱大夫第)、福建的五鳳樓(或稱筆架樓)、用於寺廟家廟的宮殿式。
它們基本上是一座半“四合院”縱向合併與擴充,整個平面系中軸線對稱佈局,主體建築共三進三座。此類建築的平面形式,客家稱“三堂二橫”的“三堂屋”,在潮州稱“百鳳朝陽”又俗稱“三座落”、“三廳串”。由此可知,“進”就是漳潮人所稱的“落”,也就是客家人稱的“堂”。
三堂屋的基本型式是在中心軸線上沿縱深佈置上、中、下三堂,且設二廂形成院落,前設門樓,兩側加橫屋,前有方坪及半圓形魚塘。三堂三橫式建築在大埔縣湖寮鎮龍崗村的藍氏衣德堂,建於清乾隆年間,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無後圍龍。左橫屋比右橫屋要多,而且要大、高、長,使整個佈局充滿動感。
(雙堂屋)
(五虎下山)
(三堂屋)
《 本帖最後由
永恆者
於 2011-7-25 06:19 編輯 》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