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台南市做十六歲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7-25 20:00:24
標題:
台南市做十六歲
活動時間:每年農曆七月初七
活動地點:台南市開隆宮前廣場
源起:
做十六歲的習俗,源自於古時府城大西門外水仙宮前有五條港,商行雲集,商業頗盛,來往船隻進出貨物皆由當地五姓家族分據碼頭,其中不乏有不滿十六歲的童工幫忙搬運,但規定不到成人只能領半薪,所以當地工人家的小孩一到十六歲,即為小孩做十六歲。 外婆家必須準備衣服、鞋帽、手錶、項鍊、腳踏車或是裁衣車、紅龜糕、香蕉、雞、麵、鴨等物,分別為男女外孫做十六歲。並請來工頭及親朋好友歡宴慶祝、同時證明小孩已經長大且從今以後可以領取大人全額的工資。
相關民俗活動:
七娘媽是兒童保護神的說法在閩南的傳說中是︰織女的姐姐們由於同情牛郎、織女兩人被王母娘娘拆散,便暗中保佑他們的兩個孩子,使他們平安健康的長大。 由於台灣地處海隅,早年繼中原文化,亦有乞巧會、拜魁星等習俗。 後期則漸漸脫離牛郎、織女神話的傳統,而發展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以「兒童」為節日活動 主題。在開隆宮,供奉有七娘媽,每年在七夕時,即舉辦成年禮也就是「做十六歲」的習俗,這是只在台南才有的傳統習俗。
在小孩十六歲的那一年的農曆七夕,需準備鳥母衣、四果、七星亭、五牲、七碗甜芋(取其「吃甜芋才有好頭路」的好口彩)、紅龜糕、粽類、麵線,配上數朵雞冠花和千日紅(即圓仔花),附上兩根帶尾葉的甘蔗才算禮數周全,有的人家也供祭香煙及檳榔,這是為七月份自鬼門關出來的「好兄弟」準備 的。連同牲禮祭祀完後,由父母或長輩高舉起七星亭背對廟門,讓孩子自後往前由七星亭下鑽過,然後再自七娘媽的供下匐匍鑽行三圈,男生繞左邊、女生繞右邊,表示出了七娘媽亭已成年,少男謂「出鳥母宮」,少女謂「出婆媽」,從此要 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在祭拜過七娘媽之後,燒紙錢、經衣(印有衣裳之紙),同時將七星亭焚燒貢獻,無法焚盡的竹骨架丟至屋頂,此稱「出婆姐間」( 婆姐,傳即臨水宮夫人女婢),並將掛在脖子上的項鍊拿掉(稱為「脫絭」)成為成人。
來源:台南市政府
作者:
TOYOTM
時間:
2011-11-15 22:52:20
傳統化地習俗 久而久之流傳下去 簡而言之《成人禮》在府城 台南 屬重要性習俗 尤其是 小男生 轉大人
在這禮俗過程裡 或多或少有重男輕女地感受感覺到 喔
謝謝你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