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大甲 鎮瀾宮《17p》 [列印本頁]

作者: 大丙    時間: 2011-7-27 00:16:11     標題: 大甲 鎮瀾宮《17p》

 
 




大甲鎮瀾宮
鼎盛的大甲媽祖廟,是大甲五十三庄民的精神歸依。以前稱做「天后宮」,即今名聞中外的「鎮瀾宮」,大甲鎮民習慣稱它為「媽祖宮」,廟中科儀則慎重的稱呼「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縣大甲鎮瀾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又稱「媽祖」。
  根據鎮瀾宮:「相傳清雍正八年,福建湄洲人林永興,自湄洲祖廟天后宮請得神像,來台定居大甲,雍正十年,興建小祠,歷經聖跡靈驗,香火鼎盛,而不斷擴建」。
  苗栗縣誌記載:「乾隆三十五年林對丹等捐建,五十五年,吳偏等捐修,光緒十八年林鳳儀等又捐資重修」。日據以前,淡水廳內祀奉媽祖的廟宇,都稱為「天后宮」。大甲「鎮瀾宮」也記錄為「天后宮」。日據以後,文獻資料皆記錄大甲媽祖廟為「鎮瀾宮」。至於何時改,為何而改地方耆老也都不知道原因。民國七十七年在北邊金亭旁掘出「天后宮」界址碑,才又喚起鎮民對「天后宮」的認知。

 
 


 從「鎮瀾宮」字義,應指鎮海安瀾即「鎮住海浪,以供海上往來人船平安」。因此大甲媽祖信仰和大安港的貿易有密切的關係。而大安港於雍正九年闢為貿易港,歷乾隆至光緒年間而不衰,營運高峰,每天進出船隻高達六、七十艘,光緒二十年,每天仍有四十餘艘帆船的出入的紀錄。後來大安港泥沙淤積,至日據末期,已形同廢港。第二次大戰期間,被盟軍擊中的日機,曾嘗試迫降港邊的泥灘,可見港口功能已完全喪失。
  另外,大甲至新竹一帶的平埔族「道卡斯」,據先民的傳述,他們是由大甲的港口登陸,大甲是他們移民入台的原鄉,至清朝時期,他們祖先也篤信「媽祖」。所以大甲這塊土地的發展和港口、海運有深厚的關係,而鎮瀾宮的媽祖正是先民拓展時的信仰依歸。



 
 
 
 
 
 
 
 
 
 
 
 
 
轉貼於網路&彭城衍派部落格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