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怎麼樣才算是佛教徒呢?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8-29 01:18:43
標題:
怎麼樣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徒?我經常有機會與各界人士相聚,見面時,他們常會主動表明說:「我不是佛教徒,而且我還沒有準備信佛。」一旦我問他們:「究竟什麼樣才叫做佛教徒呢?」他們也無法回答。
也有人跟我說,他信仰基督教。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那麼,不同信仰的人就不能成為朋友嗎?究竟什麼是「道」?「道」一定是對大家都有用處,大家都應該遵守、願意接受的事實,而且都願意照著去做,也做得到的。倘若彼此所信奉的「道」是背道而馳的,但只要是不以擾亂社會為宗旨,無論信奉任何宗教,彼此應該都可以成為朋友。
事實上,許多人的行為和佛教徒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不做壞事,也不會影響他人成為壞人、惡人,能夠安分守己的努力奉獻自己,這樣的人,雖然尚沒有機會皈依三寶,只要運用佛法,能與基本的佛教倫理相應,我也承認他們是佛教徒。所以,在中國人的社會中,許多人並未有過任何的皈依儀式,但也承認他們自己是一個佛教徒。我有很多朋友不是佛教徒,但他們也都接受了佛法;因此,我認為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正直的、是相信因果的,那也可以算是佛教徒。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皈依呢?皈依的用意究竟為何?皈依主要的用意是承認自己是佛教徒,從此以後就要依照佛陀所說的觀念和方法去實踐。佛法有一定的標準、一定的方向,如果沒有皈依,雖然具備與皈依類似的方向和觀念,一旦周遭環境有了另外的因緣變化,很容易就會放棄,而改變了原有的方向、原則。這即是皈依和沒有皈依的差異。
那麼,佛陀所說的觀念和方法為何?譬如「八正道」、「四聖諦」和戒、定、慧,這都涵蓋了佛法的觀念與方法。但在新世紀的今天,我特別提出「四安」,也就是安心、安身、安家、安業,這是我多年來提倡「心」五四啟蒙運動中的一項。除了四安外,「心」五四運動的項目,尚包含了「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和「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四安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運動。
因為我相信沒有人不願意身安、心安、家安和業安的,所以若能引導人們從安定身心、安定家庭及工作這四個方向來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導正人們對於科技文明、物質享受的過度依賴,回歸勤儉素樸的生活,建立清淨少欲的人心,這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根本方法。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這個觀念,其實就等同於在推行、響應「四安運動」,如此一來,無論有沒有皈依,只要願意接受這樣的觀念和方法,就是已經在修行的佛教徒了。
來源:人世間
作者:
z42159
時間:
2011-8-29 04:43:15
謝 謝大大好心的優秀分享
在修行的佛教徒
作者:
機動戰士
時間:
2011-8-29 10:28:55
分別者.....凡夫是也,因明生死之法,流浪於生海大海之中......
慢慢品嘗佛陀講的這句話........一定會有受用的......
信不信是其次,證不證才是重點.........什麼法,什麼教.......分這個沒意義.......
作者:
oldjolly
時間:
2011-8-29 10:50: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阿拉斯加州
時間:
2011-8-29 21:22:32
明白佛陀的精神,實際去做佛陀教導的事.
是不是佛教徒,已經不是重點了!
重點是:當你站立在佛陀法像之前,反心自問學到了佛陀的什麼!
作者:
闇之修羅
時間:
2011-8-30 15:38:27
凡歸依佛門者就是佛教徒,但佛教徒有兩種
1:是出家落髮,淨修佛法不聞塵事乃出家眾
2:是在家修,不落髮帶髮修行
以上簡說這兩種~!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