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旅行的火花 [列印本頁]

作者: treeworld    時間: 2011-9-6 01:10:58     標題: 「旅行的火花

  旅行往往會撞擊出人生的火花,那火花或許微渺,只能曇花一現,不過正是誘使我們脫離生活常軌的理由。小小的煙花在心中綻放,或許讓人驚奇、窩心、感動或澈悟…可是持續綻放的「旅行的火花」,像走馬燈那樣連貫起來,倒也成了人生最值得回憶的風景。

  對大多數人來說,旅行出發當下,動機往往隱晦而模糊,心情忐忑而期待;沒有人能對旅行十拿九穩,總有意料不到的變化。我們只隱隱感到脫離日常生活運轉之後,將為我們的眼睛與心靈帶來新的刺激與體驗。而旅行的意義,則一直要到旅程展開之後,甚至旅程結束許久,才會慢慢不理自明,逐漸顯影。

  我常在全世界各地旅行,大概每年至少有1/4到1/3的時間「在路上」,經歷的大多也就是這樣的過程。剛開始只是朦朧的動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是研究某種令人期待的議題,滿足靈魂裡特別想要與人溝通的深層渴望。後來,我才慢慢知道我要什麼。

  本該私密的旅行,極其細瑣,其實不足為道。有時不遠千里奔至蒸騰城市,將繁華與文明收進眼中,然後化為一篇篇行雲流水,成就一年又一年的案牘書寫。有時候則避開所謂「被踏爛的路徑」(The beaten track),走入鄉野或遊客少至之處,尋找心靈的喘息。可是不論如何,我一直明白,眼裡不管所見為何,旅途景色與感官享受其實僅是次要;我們所邂逅的「人」,才是旅行時最重要的「主角」。這也是最終,我們必須要走出家門,出發去旅行的原因。

  由於這樣的體悟,我踏上了行走台灣的小旅行。

  儘管一剛開始我十分懷疑,這樣的台灣巡行,是否真能讓我像17世紀以降的歐洲青年,在旅行的過程中開拓自己的視野,達到所謂「壯遊」目的?但是我了解不離家遠遊,就絕對無法發現異地特殊之處。

  於是我在台灣中部,嘗試青輔會的「大雪山鳶嘴稍來」與「南投中寮」2個壯遊點行程。說來令人慚愧,我跑遍全世界那麼多地方,卻對自己生長的土地,尤其是山林與鄉村,一知半解。

  如果連自己的文化與土地都不了解,那麼如何向別人介紹台灣,又怎麼以台灣觀點,引介國外的新知與風潮?因此這幾年來,我意識到這個盲點,不時在台灣進行一些小旅行,試圖從短天數的出走當中,串連我對台灣的「發現」。

上山 雲深不知處
  我之所以懷疑在台灣能否進行「壯遊」,剛開始是以為,島內或離島旅行,基本上還是在同一個文化脈絡與生活環境當中移動,因此對於「新環境」能夠帶給我們的心靈刺激與反省,感到有所保留。

  可是我意外領悟,壯遊的標準不僅僅是要走得很遠,需時很長;反倒該將之視為一種行動、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實踐。從抽離日常生活的暫時「出走」,體驗人的溫度、自然的壯闊,以及生活的態度。也就是說,就算是小旅行,累積起來也可以是「壯遊」。

  也因為如此,我選擇今年才剛剛起跑的壯遊點,一個我很陌生的地方——大雪山社區。

  一般大眾可能以為「雪山」要從東部宜蘭進入,其實雪山整個範圍很廣。我前往的「大雪山社區」位在中部,從台中市區或高鐵台中站經豐原、東勢,兩個小時就可以來到台中縣和平鄉的大雪山社區。

  大雪山林業伐木曾經一度興盛,不過跟台灣著名林場早在日據時代就進行大規模開發很不一樣,大雪山於民國50年代才開始積極伐木。接著在林業開採走下坡後,才在民國74年成立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近年則以社區營造,慢慢轉型為永續經營的生態社區;此地每年在入秋之後產出的甜柿、冬筍等經濟作物,也很出名。

  但是該怎麼形容來到這個地方的感受呢?我想,應該是訝異於台灣在這樣的自然山野環境中,竟然有這樣一個社區!大雪山社區所在的「出雲山」,海拔約1200多公尺,這地方顧名思義,常年雲霧繚繞,帶著一種優美寧靜的氣氛。我與台灣省大專青年服務協會的夥伴們,開著車環繞在冬季山路之間,一度陷入迷離濃霧當中。可是很奇妙的是,當我們直向上攀,到達一定高度後,穿越了冬季往下沉降的濃霧,天色竟然豁然開朗,翠綠山林顯現出原有的潤澤。
作者: loveqp11    時間: 2011-9-8 06:04:35

大大很用心的打完這麼詳細的解說真好生了得
作者: masima    時間: 2012-12-29 22:06:17

感謝大大如此詳盡的分享

作者: vistaxp001    時間: 2012-12-30 00:29:07

感謝你的分享
內容很生動
可以做為下次旅行參考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