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雷神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9-30 01:38:41     標題: 雷神

 


名稱: 雷神  
來源: 台灣  
材質: 木  
尺寸: 9.5 cm x 22 cm x 9.5 cm  
年代: 清代  


說明:

台灣民間所崇奉的神祇龐雜多元,可參考的分類方式亦相當多樣。按祭祀的對象與神靈的來源可區分為天神、地祇、人鬼、物魅四類。若依宗教別的不同則可概分為道教與民間信仰系統以及佛教系統兩大類,其中前者的神系較為複雜,可依其神靈的職能,再區分為五大類:自然神、行政神、古聖先賢、功烈神明與其他地方性的民俗神。又可依照各寺廟祭祀的主從地位而區分為主祀神、從祀神、同祀神、寄祀神等類別。而依照崇拜的地域大小,亦可概分為全國性與地方性的神靈。神像是所崇拜神靈形象的具體展現,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又因其藝術性與象徵意義而具有特殊的藝術風格。台灣民間重視神靈崇拜,民間專司神像製作的藝師,對於各神靈形象的塑造,均有其傳統的規矩方法:如尺寸、臉形神態、服色、法器、姿態等等,均需符合一定的規則,又因材質尺寸、派別風格、製作方式、相關宗教儀式等方面的差異而呈現多元風貌,形成獨特的神像藝術。雷神,又稱「雷神爺」、「五雷元帥」、「雷公」、「雷公鳥」、「雷師」,為司雷之神。雷神崇拜起自上古時代,常與「電母」即閃電娘娘同祀,其形象與來源的神話傳說眾多,如《山海經》中的記載,雷神為「龍頭而人身,鼓其腹而響雷」的獸形;至漢代又有記載「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的人形出現。雷公塑像多作力士,背插兩翅、額具三目,並突出其猴臉、鳥嘴、鷹爪,左手持楔,右手執鎚,為打雷之象,以雷劈之狀象徵其稟承上天之意懲罰為惡不善之人。台灣民間雖少宮廟專祀,卻常為配祀之神。  

來源:文建會

作者: 陳宗益    時間: 2011-9-30 08:54:47

雷神又稱雷公、雷師、雷王爺、雷震子、司雷之神。

最初的雷神,就是指雷的本身具有神性,這是自然崇拜的性質,進而才將雷神擬獸化。僳僳族認為年初打雷,就標誌著春天來了,其所以打雷,是扛中有一條魚翻身,才引起雷鳴。最後才把雷神格化了,如傣族傳說雷公是一個人,使用石斧和銅斧,經常與凡人們打仗,那裏打雷下雨,那就有雷公丟失的石斧和銅斧。壯族的最大神就是雷神,傳說在洪水時代,雷公拔了一牙齒,由兄妹兩人種下,結了一個大葫蘆,兄妹兩人在葫蘆內才得以生存,繁衍了人類。這說明雷神在民間信仰中是占有突出的地位。

最初的雷神,可能是某個氏族的圖騰,後來演變為龍身人首。《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首,鼓其腹。」《雲仙雜記‧天鼓》︰「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從戰國以來,就把雷神人格化了。《楚辭‧離騷》︰「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所在。」王逸注︰「豐隆,雲師,一曰雷師」到了漢代又奉黃帝為雷神。《重修緯書集成》卷四《春秋合誠圖》︰「軒轅星,主雷雨之神。」道教又將雷神複習化。《歷代神仙通鑑》卷四稱黃帝「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末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雷神又下屬若干,稱雷神諸部,有鄧元帥、辛元帥、龐元帥、劉天君、畢天君、葛天君、石元帥、呂元帥、謝天君、袁千里,法術呼律令等等。



作者: flypower0109    時間: 2011-9-30 11:09:34

從小的時候家裡的長輩就說東西沒吃完浪費了
打雷的時候雷公會順便懲罰妳
導致現在對雷公這兩字依然印象深刻
作者: ad0211    時間: 2011-9-30 18:04:15

很特殊的造型的雷神...
...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