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自從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跡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事件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更是截然不同,發展水平懸殊。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向西數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區),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面的東耶路撒冷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其中又分為4個宗教與種族聚居區:猶太區、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和穆斯林區。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聖地均位於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前10世紀,大衛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羅門在該城建造聖殿。此後,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徵猶太人無論流散到何處,禮拜時總是面向耶路撒冷。在舊約聖經中,耶路撒冷被提到過700多次。長期以來,耶路撒冷對於猶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猶太人對這座城市的迷戀程度是如此之強,以至於無法想像一個沒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國。
自從7世紀起到1917年,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後主宰耶路撒冷長達1000多年。作為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點,耶路撒冷被數以億計的遜尼派穆斯林認為是第三聖地。耶路撒冷最顯著的建築物,就是聖殿山上的2座清真寺——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薩清真寺。穆斯林國家很久就已經將耶路撒冷看成是一個具有特別的宗教和歷史意義的城市,絕不願意放棄。阿拉法特甚至對美國總統克林頓說到,如果他在東耶路撒冷問題上同以色列妥協,他擔心自己會遭到暗殺。
在以色列國成立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屬巴勒斯坦托管地(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約旦)的首府。英國托管政府在處理猶太移民的問題上引起諸多爭議,最終被迫將巴勒斯坦問題移交給聯合國處理。1948年底一次以阿戰爭後,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和約旦分割,西耶路撒冷成為以色列首都,東耶路撒冷被約旦佔領。1967年以後,全部耶路撒冷都處於以色列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