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確定,體型嬌小的 Funaki 真的打不過大魔頭 The Undertaker、Big Show 體型比較大,面對 Rey Mysterio 一定是百戰百勝。擂台上的勝負都是經過安排的,不能當作斷定選手實力的標準。但是為了要讓年輕、青澀,卻非常受到觀眾喜愛的選手,成為招牌人物,就會刻意安排讓他打贏經驗老到的老手。
上位?明星選手誕生的過程?
另一些經常在摔角新聞,或是摔角選手討論的話題,不外乎就是「一線」、「上位」、「升級包」這些名詞。無可避免的,許多摔角選手,不論是已經成名、或是已是超級巨星,都次從一名青澀的菜鳥摔角手開始。很難想像吧,現在 WWE 地位最高的 Triple H,當年也是從 20秒就被打爆的小菜鳥幹起。
另一個能不能成為明星的重要要素,就是看觀眾的反應如何。WWE 最成功的兩個例子:The Rock 還有 “Stone Cold” Steve Austin。當初 The Rock 初登擂台,也因為觀眾不熱愛,差點變成被棄用的無名小卒。但在角色轉變、開始拿起麥克風大嘴砲,人氣直直升起,終於成為一線巨星。Steve Austin 原本在 WCW、ECW 都有表演過,但終究得不到熱烈反應。在 WWF 將人格一轉變,變成叛逆的 “Stone Cold” 之後,觀眾熱愛這個叛逆、暴力的角色,將 Austin 推上永遠的巨星。
能不能激起觀眾的反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當然意思不是說,能不能得到觀眾的歡呼,而是「能不能激起觀眾反應、具不具有有表演的張力和熱度」。縱使是新人是從討人厭的反派角色當起,只要能讓觀眾噓他、能夠讓觀眾有慾望看這小子被揍,那他就具有舞台的魅力了。例如 John Cena 在 02、03 年,就是個只會耍嘴皮子、又老是被大咖打趴的小痞子,後來終於攀上了巨星的地位。Randy Orton 在 02 到 04 年之間,也都是一直以臭屁小跟班的形象橫行霸道。
WWE 另一顆傳奇巨星:Shawn Michaels,由於他運動神經非常好,在摔角方面表現非常優異,被稱為是「天才型的選手」。再加上 Michaels 擁有非常好的巨星特質、表演能力也夠張力,儘管 Shawn Michaels 的體型不能算是特別高、特別壯,但也奠定他成為一顆永遠不會褪色的巨星。
除了奪下冠軍之外,打贏老手也是一種方式。許多老手自願成為「升級包」,藉由被新人打敗來提升新人的名氣、表現,也是常見的事情。就像是電影《舞孃俱樂部》的海報標語一樣,「It Cost a Legend, to Make a Star」( 需要一位傳奇,才能締造一位巨星 ),在傳奇影后 Cher 的加持下,大大把新人 Christina 往前推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