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淡水古蹟-紅毛城 {1p} [列印本頁]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10-22 17:28:37     標題: 淡水古蹟-紅毛城 {1p}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10-24 15:01 編輯

淡水古蹟-紅毛城




紅毛城(白話字:Âng-mn̂g-siâⁿ),古稱「聖多明哥城」、「安東尼堡」,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

該城最早是在1628年由當時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 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又命名為「安東尼堡」,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中。

紅毛城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所頒訂的國家一級古蹟。

淡水古蹟.參訪人數最多之地點.西班牙人於1629年入據淡水,修築了「聖多明哥城」。

但荷蘭人卻在1642年將西班牙趕出並重建古城,一直到現在此城都被叫作「紅毛城」。

1867年,英國人租得城址並大力修整,且在其旁建領事館。

今由城堞俯看淡水河,可見形勢險要,為往昔淡水八景之一「戍台夕照」勝景,現被國家列為一級古蹟

淡水紅毛城屬第一級古蹟,由內政部主管。

全區分為紅毛城及領事館兩部分。

紅毛城原是為軍事需求而存在,外牆厚1.9公尺。

城下的古砲是由英國人搬運至此做為裝飾用。

樓頂的巨型旗杆高約12公尺。

至於現在所謂的領事館,建於1891年,是一棟兩層樓的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洋房。

建築材料大部分取自台灣,牆壁為清水紅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但是一樓屋內彩色地磚是爪哇產品。

一樓迴廊立面是弧券拱,二樓迴廊立面是半圓拱。

而迴廊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台北縣人文地理資料及電子地圖)。

建築物內部牆上掛置歷史圖片,與傢具擺設一併展出,讓遊客除了認識本古蹟保存區之歷史外,更可了解早期台灣對外關係。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附件: Official_consulate_fort_santo_domingo.jpg (2011-10-22 17:27:55, 43.04 KB) / 下載次數 2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U2MDA4fDMyNDM1NzQzfDE3NTQ1NjM3MjV8MHww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1-10-24 15:04:57

歷史背景

十七世紀初期,看上臺灣優越地理位置的西班牙人,進入淡水後,在淡水河口邊的山丘上,興建聖多明哥城。

爾後,擊退西班牙人的荷蘭人,接著在聖多明哥城的城址附近重建一座更為堅固的城砦—聖安東尼堡。

來到臺灣的外國人因長期航行與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所以平埔族人大多稱外國人為紅毛番,紅毛番住的地方為紅毛城。

荷蘭時期的紅毛城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時至明鄭時期,淡水是處犯人流放的地方,紅毛城也連帶成了一座廢城。

直到清初,臺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只是,清軍對它無過多經營。

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淡水開港,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

二次大戰爆發,日軍向英、美宣戰,臺灣當時為日本人所統治,英國領事館因而封閉,戰後英國人重返紅毛城,直至中英斷交。

爾後紅毛城又歷經許多波折,還曾經委託澳洲、美國代管,最終在 1980(民69) 年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

近四百年的臺灣與世界交流史,就在紅毛城的見證下,如舞台劇幕一場場地上演著。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