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上帝說「是」
真實的態度,不只反映在誠實的表現,也反映在真實的服事。因此,保羅非常看重自己在誠實方面的信譽,當他被哥林多教會誤會不真實的時候,他積極地辯護說:「 我有此意,豈是反復不定嗎?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 ready to say ‘Yes, yes’ and ‘No, no’ at the same time.」( 林後 1.17)一般人的原則—亦可以是,亦可以不是,然而基督徒的原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沒有是,又不是的。
但在現實生活當中,是或者不是,不是或者是,常常模糊不清。一般人以為,隨便講講、敷衍兩句就好了,何必太認真追求是非對錯呢!「社會大學」常常教導年輕人不要說真話:「不要太快說是,也不要太快說不是,留空間給自己可以改變,說了是,還可以改成不是,說了不是,也可以改成是。」「當表達不同意見時,也要一面點頭稱是,才算是謙恭。」「一句話要結結巴巴地說成十句,才有禮貌,不會得罪人。」
然而,耶穌基督的見證卻是真真實實的見證。「耶穌卻不言語,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問他說: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可14.61-62)「 彼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 」(可15.2)耶穌基督一點兒也沒有迴避,他清楚而堅定地回答「是」,緊接著就是十字架受苦的道路。
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說:「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26.19)在上帝面前的服事,就是對上帝的呼召說「是」。
當初代教會第一代神學家殉道者游斯丁被審訊時,有人問他說:「你是不是基督徒?」他回答說:「Christianus sum!我是基督徒!」緊接著就是殉道。
「是」不只是一個字、一句話,「是」一個生命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