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中華民國 天劍一型飛彈與天劍二型飛彈 [列印本頁]

作者: s0300519    時間: 2011-11-23 14:19:39     標題: 中華民國 天劍一型飛彈與天劍二型飛彈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3-7 02:30 編輯

中華民國天劍一型飛彈與天劍二型飛彈

天劍一型飛彈

天劍一型空對空飛彈是一款短程紅外線導引飛彈,由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設計生產,供F-CK-1經國號戰機使用。中華民國空軍雖是全世界第一個以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創下擊落紀錄,同時大量使用響尾蛇飛彈的空軍,不過天劍一型飛彈是中華民國第一次自行生產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目前僅配備經國號戰機使用。

 
天劍一型飛彈

 
天劍一型飛彈  攝自清泉崗

類型: 短程空對空飛彈
服役: 民國82年
設計生產: 中華民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技術數據:
長度: 2.87公尺
直徑: 12.7公分
翼展: 67.5公分
負載重量: 10.34公斤
整體總重: 90公斤
發動機: 固體火箭推進器
最大速度 :3.5馬赫
有效射程 :8公里(空射版)
導引方式 :紅外線導引
(液態氮冷卻銻化銦紅外線尋標器)
(仰角40度以下 32G力以下)
彈頭: 高爆破片彈頭
(主動雷射近炸引信)
發射平台: 空射、陸基

 
天劍一型飛彈  導控段

 
天劍一型飛彈  彈頭段

 
天劍一型飛彈  火箭推進器段

天劍一型與天劍二型飛彈同為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主導的天翔計畫當中的研發子計畫。天翔計畫(民國74年後改為天劍計畫)預計設計一款中程與一款短程空對空飛彈,搭配當時在設計階段的經國號戰機使用。其中天翔甲型是現在的天劍二型飛彈,天翔乙型則是天劍一型飛彈。

天劍一型飛彈無論在外型與性能上都非常接近AIM-9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屬於紅外線導引的方式,射程應在8公里上下,屬於短程纏鬥飛彈。不過天劍一型搭配GD-53雷達時,能以事先輸入目標與無線電操作的方式發射,至目標區再打開尋標頭。由於目前公開的資料非常的少,缺乏具體的數據。公開資料顯示天劍一型飛彈性能接近AIM-9L/M,但有關「具有部分全方位目標追蹤與攻擊能力」的說法,另一派看法是,天劍一型的性能應該是比較類似當時在空軍作為主力大量服役的AIM-9P4,整體性能應在AIM-9P4 與AIM-9L 之間。實際服役狀況中,亦常見到F-CK-1 佩掛AIM-9P4。

經國號戰機可以在機翼的翼端掛架上各攜帶一枚天劍一型飛彈,機翼下的內側與外側掛架則可以另外各攜帶一枚,大部分的對空任務場合,只有外側掛架會攜帶空對空飛彈,內側保留給副油箱使用。

整個發展計畫到民國82年完成與經國號戰機的整合與驗證,正式撥交部隊使用。

經國號戰機在設計上並未限制只能使用一種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加上中華民國空軍已經有數量頗多的各型響尾蛇飛彈,在採購F-16戰機時也同時購入AIM-9M飛彈,所以原定生產700枚的計畫後來刪減為300枚。在許多場合可以見到經國號戰機也會攜帶AIM-9P4飛彈飛行。

目前已知的衍生型是陸上發射的捷羚防空飛彈系統,陸用載台為CM-31輪裝車試驗車和量產型為民用八噸卡車,每部發射車可掛載四枚天劍一型飛彈,於民國86年6月的漢光13號演習中首次亮相。飛彈發射器可做三百六十度旋轉,接戰範圍廣,更能於「機動中」實施射擊。民國94年正式成軍並加入戰備,肩負低空防空作戰的任務。[1]



天劍二型飛彈

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是主動雷達導引的中程飛彈,中華民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在美國的協助下為經國號戰機(F-CK-1)所研發生產的裝備。這也是中華民國第一次生產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目前僅有經國號戰機可以使用。

 
天劍二型飛彈

 
天劍二型飛彈

 
天劍二型飛彈  攝自清泉崗

類型: 空對空飛彈
服役: 1999年
設計生產 中山科學研究院
長度: 3.6公尺
直徑: 20.3公分
負載重量: 30公斤
整體總重: 190公斤
發動機: 固體火箭推進器
最大速度: 4馬赫
有效射程: 60公里
導引方式: 中途慣性導引,終端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高爆破片彈頭
發射平台: 空射(陸基、海基規劃中)

 
天劍二型飛彈  微波段

 
天劍二型飛彈  彈頭段

 
天劍二型飛彈  電子段

 
天劍二型飛彈  火箭推進器段

民國72年經國號戰機設計計畫展開的時候,搭配的空對空系統方面在天劍計畫(原先稱為天翔計畫)下同步進行,計畫負責人是楊景槱博士。由於這是中華民國第一次參與空對空飛彈的設計與製造的工作,而且同時進行短程與中程飛彈的計畫,難度相當的高。但是在此次研發直接跳到當時最先進的主動雷達導引型態,有關這方面的技術細節幾乎沒有任何經過官方證實的資料。目前外界推測整個研發計畫透過美國方面給予很大的支援,但都還有待日後的證實。

目前普遍認為主動尋標雷達的技術是由美國提供早先競標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計畫失敗的摩托羅拉公司方案,並協助轉移相關技術和零組件。也因為沒有任何官方資料說明這一段研發歷史,因此早期有不少資料或文章由開發時間點推測天劍二型是半主動雷達導引。

在研發過程當中,美國的麻雀飛彈也成為經國號戰機掛載的飛彈需求之一,所以天劍二型的氣動力外型設計上也以麻雀飛彈為基準,這也是早期國外媒體或者是出版品多半認為天劍二型飛彈是半主動雷達導引。雖然到了F-CK-1戰機研發後期麻雀飛彈已經不再是必備的系統,整個外型的規劃並未因此變動。為了降低輕型戰鬥機攜帶中程空對空飛彈之後對運動性能的嚴重影響,F-CK-1戰機採取在機腹中線以半埋的方式,將兩枚飛彈縱列掛載,這也是目前F -CK-1戰機的標準掛載型態。雖然日後展出的模型當中曾經展示在機翼內側的掛架上各攜帶一枚天劍二型飛彈,然而在基本型的F-CK-1戰機上,只是計畫而並未付諸實現。但在改良型的F-CK-1戰機上,將進一步研發具有滑軌發射能力的天劍二型飛彈,藉此增加F-CK-1戰機可以掛載的中程空對空飛彈數量,此項功能也可供反輻射型的天劍二型飛彈使用。

整個發展計畫進行過程是否順暢外界從未真正知曉,只是天劍二型並未與F-CK-1戰機同時在1994年交付部隊服役,整個測試與驗證一直進行到民國85年才被軍方認可,準備進入量產階段。另有未經證實的說法是在民國85年1996飛彈危機的時候,中科院在軍方壓力下曾生產少量的預量產型飛彈搭配當時緊急服役的先導量產型經國號戰機進行戰備。

當時中華民國是繼美國、蘇聯與法國之後,全世界第四個,自由世界第三個部署主動雷達導引中程空對空主動飛彈能力的國家。

天劍二型飛彈第一次公開是在民國83年的漢光11號演習上,當時並且由F-CK-1戰機試射飛彈擊落靶機。中華民國國防部在民國86年宣布將要量產的時候,對於數量的說法是可以配備兩個聯隊,也就是130架F-CK-1戰機使用,以此推算的最終產量將在400枚左右,然而後來的新聞當中顯示已經生產的數量不到300枚。 2002年初有新聞報導在關鍵零組件的採購上面曾經有過一些困難,中華民國軍方隨後出面發布新聞稿澄清這並不是事實。

為了解決F-CK-1經國號戰機天劍二型飛彈戰備量不足的問題,中華民國空軍在21世紀初向中科院補充新的天劍二型飛彈,訂購時間與數量不明,空軍於民國99年1月底對外宣佈接收第一批新彈因應春節戰備。

允許以拼字方式輸入
除了空載之外,目前曾公開的衍生發展包括艦射型和陸用版福特貨卡四聯裝防空飛彈系統,以及空載反輻射飛彈的研發。其中艦用版曾經試射過[2],至於是否會進入量產則沒有進一步的消息。反輻射飛彈型號的開發則是已結案,是否進入量產或計畫終止目前沒有公開資料可供證實。

    天劍二A反輻射飛彈:
        彈 長:3.593公尺。
        彈徑:19公分。
        彈重:184公斤。
        彈頭:2公斤。
        射程:大約100公里。
[2]


參考:
[1] [2] 維基百科








作者: 險金    時間: 2011-11-23 17:49:19

天劍一.二型性能都很好
作者: 梅石    時間: 2011-11-23 18:52:58

天劍一.二型服役多年都沒有進階改良型出現,可能改採外購美國貨為主了吧.
作者: hwzuo    時間: 2011-11-23 19:18:31

很漂亮的飛彈,好國民要多多愛用國貨。
作者: Gamblers10    時間: 2011-11-23 19:22:53

劍一的紅外線追熱引導有其缺點

而雷達引導會比較好一點,但是在不同作戰需求下,還是得搭配使用..............
作者: Resin-An    時間: 2011-11-23 20:02:36

飛彈的性能我並不了解  不過看到是中科院研發 射得遠又準就很令人興奮!
作者: jimmy1130    時間: 2011-11-23 21:17:21

10年前剛好有一個機會跟天劍計畫主持人吃飯
我問他天劍一跟AIM9L比哪個好
他回答說....在我的立場,我當然說我比他好。
之後又補一句......有些性能我們真的比較好
作者: ds123450    時間: 2016-3-6 20:16:42

本帖最後由 ds123450 於 2016-3-6 20:20 編輯

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

  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原本是為經國號戰機所研製的自製武裝,有效射程8公里,無論與紅外線導引方式,都近似美國響尾蛇飛彈系列,但具備先進的全向導引能力、紅外線反反制能力,與絕佳的飛行操控性,性能不輸最新型的響尾蛇飛彈。可搭配主動雷射近發引信,無須直接命中目標即能引爆,可使我空軍戰機在纏鬥時更有效擊落敵機。
  
   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

  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為中山科學研究院從零臺發所研發完成的主動雷達導引飛彈,其射控電腦、軟體與武器整合,皆由我國自力完成。該型飛彈具「射後不理」功能,意即飛行員在發射飛彈後,即可調頭離開,或處置其它目標,同時飛彈射程遠達100公里以上,堪稱經國號戰機上最可畏的長程打擊火力,足以嚇阻任何意圖進犯臺海空域的敵機。

我比較相信國軍歷史文物館的介紹數據  以上是國軍歷史文物館的介紹    跟維基百科數據有落差
版主介紹的  天劍二型射程 60公里我倒是覺得是艦設版的數據 增程版還要查一下




作者: oneeast00    時間: 2016-3-7 01:58:40

本帖最後由 oneeast00 於 2016-3-7 02:02 編輯
梅石 發表於 2011-11-23 18:52  
天劍一.二型服役多年都沒有進階改良型出現,可能改採外購美國貨為主了吧.


問題是 ,  主政者 不重視彈藥更新和 國造彈藥

老美不願意  AIM-9M/X被裝上非美製的 F-CK-1  ,

所以 ROCAF 的F-CK-1 裡 , 只有臺中50架(還有一半還未升級) 有不到200發的 空射TC-1可用

到今日 , 臺南(已全部升級)仍只有 F-5/ F-104 時代的AIM-9P4 超嚴重過期 鞭炮彈


附件: F-CK-1-MLU_TC-2(01).jpg (2016-3-7 01:59:13, 151.68 KB) / 下載次數 13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0NzI1MjV8MzQ4ZGM1NzB8MTc1MzEwMDI2MnwwfDA%3D
作者: oneeast00    時間: 2016-3-7 02:53:42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3-7 12:29 編輯
jimmy1130 發表於 2011-11-23 21:17  
10年前剛好有一個機會跟天劍計畫主持人吃飯
我問他天劍一跟AIM9L比哪個好
他回答說....在我的立場,我當然 ...


怎麼講
飛彈/砲彈 可是會過期的 (最佳10年, 極限20年)

在下寧願選 一顆 出廠不到15年的 TC-1
也不要一顆 出廠已過 40年的AIM-9X

當然, 在同樣的出廠環境下 , 老美同時期飛彈當然會好一些 例如AIM-9M與 TC-1的差別.
關鍵是 中華民國 國際/軍購處境甚至不如 菲律賓/泰國 ,  

如果老美20年都 不幫F-CK-1配飛彈  . 如果老美20年都 不讓你把 AIM-9M/X裝上 F-CK-1

難道你要讓 F-CK-1 繼續 乾等? 繼續用出廠已40年的 老鞭炮 AIM-9P4 (F-5 , F-104)?  

更何況飛彈還會進步 , TC-1與 AIM-9M同級 , 早超越 F-5/F-104時期 AIM-9P
作者: Andy_0109    時間: 2016-3-7 10:44:18

要多多愛用國貨....扶持自已的國防工業.....藏技術於民間
作者: ANGEL1977    時間: 2016-3-8 00:35:40

支持發展天劍三型 超音速空對空中程飛彈
國產化
作者: karlgpo    時間: 2016-3-8 02:08:48

閣下引用的天劍二型飛彈與天劍二A反輻射飛彈在射程似乎有落差,
因為若是沿用天劍二型的外型機構,那飛彈的直徑應該是一樣的,
且有效射程也會沿用相同的火藥推進,射程不應該差異快到40公里.
作者: karlgpo    時間: 2016-3-8 02:22:21

本帖最後由 karlgpo 於 2016-3-8 02:24 編輯
oneeast00 發表於 2016-3-7 02:53  
怎麼講
飛彈/砲彈 可是會過期的 (最佳10年, 極限20年)


希望在更換TC-1的火藥時軍方也順便液態氮冷卻銻化銦紅外線尋標器更換為紅外線陣列尋標器,
這樣TC-1才能是真正的全方位目標追蹤與攻擊能力,飛行員不用飛到敵機的引擎後面才能發射飛彈,
若經費充裕的話就直接購買海劍羚,讓海劍羚成為三軍通用的面/空對空飛彈,也讓IDF飛行員有
離軸攻擊的武器可供選擇使用,順便降低該飛彈單枚的採購成本,否則若與依賴海軍採購海劍羚,
那單枚的成本將無法降低,不利飛彈飛彈國產化低單價又自主自給的政策執行
作者: kds129    時間: 2016-3-8 10:46:48

karlgpo 發表於 2016-3-8 02:22  
希望在更換TC-1的火藥時軍方也順便液態氮冷卻銻化銦紅外線尋標器更換為紅外線陣列尋標器,
這樣TC-1才能是 ...

TC-1聽說會換
至於全向性導引可能要有辦法換掉頭盔才能實現
這應該不可能,不會為了單一功能花一堆錢
作者: karlgpo    時間: 2016-3-8 14:51:18

kds129 發表於 2016-3-8 10:46  
TC-1聽說會換
至於全向性導引可能要有辦法換掉頭盔才能實現
這應該不可能,不會為了單一功能花一堆錢 ...

頭盔可以找老美是否願意賣,要不找死要錢的以色列也可以,
聽說以色列好像也有研發類似的頭盔
作者: karlgpo    時間: 2016-3-14 15:22:45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3-15 00:09 編輯

最近一陣子看對岸報導他們似乎有點想搞個類似老美101空降騎兵旅吧.
但咱們中華民國的防空飛彈若鷹式飛彈退役下來剩下就除了愛國者/天弓系列超過100km外
剩下的捷羚/復仇者均不到10kn,即使天兵防空系統中的AIM一7M「麻雀」其面對空的
射程不到20km(因為雷達搜索距離20公里,追蹤距離17公里).若無新彈種研發,
未來我國上空在防空防禦將會出現30~60km的不足,且AIM一7M「麻雀」好像也服役
超過25年囉(民國80年開始服役)且其半主動雷達方式以後面對老共大量的飛機/直升機/無人機
雷達無法同時引導那麼多的AIM一7M「麻雀」去擊落這些敵人空中的飛行器,且若用天愛國者
/天弓系列去打低速/低價值的飛行器也不划算.個人認為政府高層/軍方應該去重視未來的防禦飛彈
汰新的問題,不要臨時抱佛腳,眼前的海劍二的研發算是最省時/錢的方式,可由三軍通用.
若經費充裕也應該要開發未來的中低成防空(點/區域防禦)飛彈,畢竟天劍一/二型也服役多年,
就像咱們計畫中的海劍羚就是新的研發,但也期待未來取代天劍二的彈體應該可以再放大一些(
或更換新的火箭引擎/火藥),這樣至少射程也較遠些,也較能將點防空區域與愛國者/天弓系列形成互補
作者: ds123450    時間: 2016-3-14 19:04:20

除了愛國者/天弓系列超過100mk
還有現在海劍二 目前60mk 完成所有戰評及測試
增程的實際還是謎
作者: karlgpo    時間: 2016-3-14 20:52:52

ds123450 發表於 2016-3-14 19:04  
除了愛國者/天弓系列超過100mk
還有現在海劍二 目前60mk 完成所有戰評及測試
增程的實際還是謎 ...

海劍二面對空防禦飛彈是由天劍二的彈體外加一個一截具有燃氣舵的助升火箭,但若依其彈體的大小,
似乎不太可能有60km的有效射程,軍方雖無公布其射程,但各記者報導都在35km以下.咱們以老美的
AIM-120C7空對空飛彈衍伸發展出來的SLAMRAAM的面對空飛彈,AIM-120C7空對空的射程約為120km
,但SLAMRAAM的面對空飛彈約為25km,所以咱們的天劍二空對空飛彈改進型的射程約為90km,
在外掛一截具有燃氣舵的助升火箭下,或許30km左右應該比較合理.
再者上次在濟陽級巡防艦試射就是利用CS/MPQ-90蜂眼機動點防禦相位陣列雷達(PODARS)為試射的
偵蒐/射控雷達,MPQ-90採用X波段,最大偵測距離達60km,,有效鎖定距離約40km,波束的偵測範圍
為0.2度(約20m),能同時追蹤64個目標,目標更新速率為每2至4秒一次,能同時連結至少9個防空
火力單元,所以海劍二的有效射程推估不會超過40km.不知有先進可以指教嗎?
作者: ds123450    時間: 2016-3-15 08:02:19

本帖最後由 ds123450 於 2016-3-15 09:24 編輯

http://www.ncsist.org.tw/csistdup/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_id=294&catalog=41
看一下把中科院 海劍二 沒有寫數據   已經改了有增程
中程海劍二  
還有空對空天劍二型  在國軍歷史文物管的數據是100公里以上

作者: karlgpo    時間: 2016-3-15 10:21:27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3-16 00:17 編輯
ds123450 發表於 2016-3-15 08:02  
http://www.ncsist.org.tw/csistdu ... =294&catalog=41
看一下把中科院 海 ...


講到這點一直是咱們國內老百姓的痛,軍方一直百姓隱密,但國外的軍事專家或雜誌都能得知,
所以在國內的與軍方有關的單位均無法正式公布其相關數據,或許是領土太小又緊鄰大陸地區
且共諜又非常多,所以咱們中科院沒辦法安心去測試相關數據.不過國外的專家就會用其與現今
的裝備去比較推估出我國不公布的數據
作者: k20011220    時間: 2016-3-15 10:50:54

ds123450 發表於 2016-3-15 06:02  
http://www.ncsist.org.tw/csistdup/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_id=294&catalog=41
看一下把中科院 海 ...

海劍二的助力段... 有些小..
如果放大些, 當然飛彈的射程就會遠些

像 Aster 30 , 彈體長 2.6 m ... 但是助力段竟然 2.6 m 跟彈體一樣長度
劍二的彈體長度 3.59 m .. 不要說助力段跟彈體一樣是 3.59 m ( 怕放不進 MK 41 )
只要助力段是 2 m 以上
有效射程超過 50 km 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
且助力段... 技術門檻十分低...
對中科院來說, 跟喝水一樣容易的




作者: ds123450    時間: 2016-3-15 12:46:43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3-16 00:20 編輯

一、經國號戰機
  經國號戰機的成軍,是我中華民國國防研發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有鑑於我國空軍所使用的F-104戰機已達服役年限,在始終無法達成各項軍購協定情形下,政府於是決定由航空發展中心負責研發自製防禦戰機,於民國72年正式展開,75年進入全程發展階段;77年12月10日,首架原型機正式出廠,命名為「經國號」戰機,並於78年5月28日進行首次試飛,86年4月15日正式成軍,目前部署在臺中空軍清泉崗基地及臺南空軍基地。

二、天弓一型飛彈
  由中華民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傾力研製的天弓地對空飛彈系列,其中天弓一型飛彈自民國82年起正式成軍服役,採半主動雷達或紅外線方式,導引搭配同樣由中科院自行研發的長白陣列雷達系統等,射程達100公里,裝有高爆彈頭與碰炸近發引信,以爆炸時的破片與震波擊落來犯空中目標,採陣地或機動部署方式。在部署天弓飛彈系統後,中華民國空防首度獲得多目標接戰能力,可有效對抗敵機採大編隊的方式襲擊臺灣本島。

三、天弓二型飛彈
  天弓二型地對空飛彈於民國86年首次亮相,為主動雷達導引,同樣採機動與陣地兩種方式部署,相較天弓一型,無論速度、攔截高度都有明顯提升,且射程達200公里以上,可有效涵蓋臺海作戰空域,彈體雖然稍大,但能夠與天弓一型共用發射箱,無須重新設計,天弓防空系統的優越性能,在國際間頗獲肯定,而針對中共飛彈威脅,可攔截中、短程彈道飛彈的天弓二飛彈改良型系統,也已成功試射。
四、捷羚防空系統
  捷羚防空系統乃是用於對付採低空飛行之目標,其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自製之天劍一型飛彈陸射型、目標獲得、操控、通信等系統,以及機動載具等部分所構成,有效射程9公里,射高6000公尺,並具備夜間接戰能力。捷羚防空系統的特點為構造簡單、實用、經濟且具機動性,僅需兩名人員即可操作,我中華民國空軍即將採購的捷羚防空系統,係以8噸商用車款為載具,不但可降低製造與維修成本,同時能與本土工業能力相結合。
五、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
  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原本是為經國號戰機所研製的自製武裝,有效射程8公里,無論與紅外線導引方式,都近似美國響尾蛇飛彈系列,但具備先進的全向導引能力、紅外線反反制能力,與絕佳的飛行操控性,性能不輸最新型的響尾蛇飛彈。可搭配主動雷射近發引信,無須直接命中目標即能引爆,可使我空軍戰機在纏鬥時更有效擊落敵機。

六、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
  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為中山科學研究院從零出發所研發完成的主動雷達導引飛彈,其射控電腦、軟體與武器整合,皆由我國自力完成。該型飛彈具「射後不理」功能,意即飛行員在發射飛彈後,即可調頭離開,或處置其它目標,同時飛彈射程遠達100公里以上,堪稱經國號戰機上最可畏的長程打擊火力,足以嚇阻任何意圖進犯臺海空域的敵機。
七、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是繼雄風一型後,中山科學院研究所發展的第2種反艦飛彈,最大射程達150公里,有艦載與陸基固定陣地兩種型式,是搭載於我中華民國海軍二代艦上的主力反艦裝備。雄風二型飛彈在發射後,採掠海低空飛行方式迴避雷達偵測,最終採主動雷達導引與獨特的紅外線導引方式命中目標。雄風飛彈不僅可用於對抗敵方艦艇,在進行改良後,也能用於打擊陸上目標。
八、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
  中山科學研究院推出之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配有高精準度定位/定向裝置、數據/語音通訊機與射控電腦,可在全天候環境下實施精確射擊。發射箱採模組設計,可視任務需求換裝不同口徑之火箭彈,射程15公里,雷霆2000所發射之各型火箭彈內,含有許多鋼珠或子彈頭,1顆子彈頭的威力相當於1枚手榴彈,不僅可對目標區內的人員與車輛造成有效殺傷,同時為敵軍灘岸船隻與登陸部隊帶來極大震撼力。
九、雲豹8輪甲車
  雲豹8輪甲車為兵整中心「雲豹專案」之輪型裝甲車,該車的各項設計工藝與性能指標,不僅超越各國同型的先進產品,且能在相當短的期間內,以極低研發成本完成,顯見我國開發新式戰鬥車輛的高度水準。雲豹8輪甲車在路面上的最大速度高達100公里以上,具良好之靜肅性、機動性與越野性能,且車體附加的模組化抗彈陶瓷裝甲板,能抵抗機槍彈直接命中,擁有絕佳防護力;所搭載之25mm
我乾脆直接op 國軍歷史文物管介紹  
如果以天劍二技術  海劍二想超過60~80公里並不難
(空射版就100公里以上) 改成艦上是不會差太多
作者: karlgpo    時間: 2016-3-15 13:30:38

本帖最後由 karlgpo 於 2016-3-16 19:20 編輯
k20011220 發表於 2016-3-15 10:50  
海劍二的助力段... 有些小..
如果放大些, 當然飛彈的射程就會遠些


沒辦法,咱們的海劍二面對空飛彈是直接拿天劍二空對空飛彈改裝的,而天劍二當初開發也是給咱們
那純粹防禦型的輕型戰機IDF當中程飛彈用,所以彈體本身就要有足夠的火藥需求量.
咱們就以Aster/標準/海劍二飛彈的相關尺寸來做比較
                                彈體長度(m)                  飛彈直徑(cm)             有效最大射程(km)
Aster  15                  4.2(彈體2.6,                   彈體18                       30
                               助推器1.6,)                     助推器36
Aster  30                5.2(彈體2.6                       彈體18                      100~120
                               助推器2.6,)                     助推器54
SM-1MR Block 5          4.72                            34.3                           30~38
SM-2MR Block 3          4.96                            34.3               118.5以上(最多約90
                                                                                            海里, 150~170km)
SM-2ER Block 3    8.41(彈體4.48,            彈體34.3                           185
                           MK-70助升火箭3.97)   MK-70助升火箭46
海劍二                      彈體 3.593                   彈體 19                          預估30
                              助升火箭:不詳              助升火箭:不詳
且咱們可能購買老美的MK-41飛射器,其發射器深度 (m)為 自衛型 5.3  戰術型6.76,可搭配可搭配4枚一管的MK-25
一分為四型(Quad Pack)(裝填四枚海麻雀ESSM),所以在長度安排也無法超過海麻雀ESSM8吋(20.3cm)的直徑,
段火箭推進器 的直徑便增為10吋(25.4cm),長度:12 ft (3.66 m)的限制.
ESSM最大射程增加至30~50km,最大高機動射程18km
若以降低飛彈單枚成本,以天劍二進行改裝是較有效且時程最快,並且可達三軍通用原則,可以擴大生產數量以降低生產成本,
日後的保養成本也可大多數互通
作者: ds123450    時間: 2016-3-16 20:44:42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3-16 21:17 編輯

陸射天劍二曝光 巴黎航展找買家

104/6/9

陸射天劍二曝光 巴黎航展找買家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預計將讓雄風三型、天弓三型、機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等設備參加今年的法國巴黎航空展。而中科院準備的宣傳影片中首度曝光「天劍二型」陸射型防空飛彈。

法國巴黎航空展將於15日至21日舉行,中科院準備了有「航艦殺手」稱號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及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等多項國造新式裝備參展。這也是中科院在去年4月法人化,以及漢翔公司民營化後首次出國參展。


天劍二型當年是中科院為配合研製IDF(經國號)戰機計畫,所研製的空對空主動雷達導引中程飛彈,但經過中科院十多年來的不斷研發改進,天劍二型中程飛彈已完成陸、海、空射型的實彈測試,在國防自主政策下,將成為三軍通用的飛彈裝備。未來拉法葉艦也將配備垂直發射的劍二防空飛彈。取代老舊的「海欉樹」短程防空飛彈。預估陸射劍二射程應有百公里以上。

天劍二型陸射飛彈雖已測試成功,但定位不明,原是規畫要取代現有的鷹式飛彈防空系統,但因國防預算緊縮,陸軍認為天劍二型單價3000萬新台幣的報價實在太貴,且認為野戰防空不需要用到天劍二型飛彈,現有的天劍一型短程飛彈配合復仇者刺針飛彈系統就能達到陸軍的野戰防空需求。

中科院因為已經行政法人化,其經費來自國家預算,預算有限。而陸海空三軍也常因國防預算不足,跟中科院購買武器裝備時進行壓價,讓中科院損益難平,因此中科院將其研發的武器裝備「內銷轉出口」已成為國防自主政策下,生存及創收的必然趨勢。

而除了在巴黎航展推銷天劍二型飛彈外,中科院此次還將展出自主研發的野戰防空機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這套系統搭配指揮車,就可以替野戰部隊的刺針、天劍一、天劍二等各型防空飛彈系統提供早期預警情資,並且指揮其接戰。


天劍二型

劍二陸射型飛彈系統,代號「勁弩計畫」,是中科院結合「野戰防空相位陣列雷達」、「陸射劍二」和自製40快砲,形成一個具備區域防空能力、飛彈與快砲合一的「新型低空短程防空系統」。其研發設計目的是取代國軍現有的老舊鷹式飛彈防空系統。
航太展出的陸射版天劍二型  預估百公里以上   
所以海劍二實力  應該不止35公里   

作者: karlgpo    時間: 2016-3-17 01:34:50

本帖最後由 karlgpo 於 2016-3-17 12:12 編輯
ds123450 發表於 2016-3-16 20:44  
陸射天劍二曝光 巴黎航展找買家

104/6/9


閣下引用的是來自台灣區航太工業同業公會的網站資料,但台灣區航太工業同業公會又是引用中時電子報
記者的資料.所以在文章中說"預估陸射劍二射程應有百公里以上,就如同咱們的天劍一型空對空射程約為
8KM左右,但記者有能力讓其陸基版的捷羚變成9KM,陸射劍二與咱們的天弓一行彈體相差那大,射程怎可能
一樣是100KM,就利用基本的物理學說明空射板因為在飛機上有飛機的初速度,所以可以飛行距離比陸射版
一定遠(請自行查物理末速度與初速度的求解,距離由初速度與加速度/地心引力的關係,並且在低空空氣的
阻力與比高空也較大),所以在相同彈體與火藥及引擎下,國外軍事專家都推估陸射版是空射版的約1/3.

但在維基的資料中天劍二型改進型射程推估應該是90km,但我猜這也是用老美的AIM-120C5的射程/彈體
尺寸去推估咱們天劍二型改進型的射程,畢竟老美的火箭引擎與火藥的技術不至於比我們差
                              長度(m)             直徑(cm)               有效射程(km)
AIM-120C5        3.66(12英尺)     17.8(7英吋)                   約105

SL-AMRAAM       3.66(12英尺)     17.8(7英吋)                  推估25KM
(AIM-120C5
陸射版)

天劍二型                 3.593                 19                               90
改進型
            
海劍二                 彈體 3.593             彈體 19                      預估30
                        助升火箭:不詳       助升火箭:不詳

天弓一型                5.498                   40                        推估100

因此也不太可能如閣下所提的"海劍二想超過60~80公里並不難,(空射版就100公里以上) 改成艦上是不會差太多"
正也因為SL-AMRAAM的射程不盡理想,所以老美也終止研發計畫,但雷神後續也推出SL-AMRAAM-ER計畫,
計畫將射程增至40km,但似乎也沒看到老美部屬.但SL-AMRAAM其實是雷神在挪威NASAMS系統轉變成的
SL-AMRAAM的射程引用http://www.strategypage.com/dls/ ... liness-2-5-2011.asp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