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新聞時事] 2011賽季F1盤點之車手篇:每個男人都有"戲" [列印本頁]

作者: vectorcrv    時間: 2011-12-20 10:38:02     標題: [新聞時事] 2011賽季F1盤點之車手篇:每個男人都有"戲"

本帖最後由 vectorcrv 於 2011-12-23 11:08 編輯

資料來源及版權擁有:新浪體育
 

2011賽季F1盤點之車手篇:每個男人都有"戲"

 

  新浪體育訊 車由人控、車隨人動,F1既是賽車風馳電掣的速度遊戲,也是車手們展露風華追逐榮耀的一場個人秀,不成功則成仁,不成紅花則成綠葉。2011賽季依然有人歡天喜地有人愁雲慘霧,維特爾跟車隊的名字一樣又紅又牛,巴頓和阿隆索總是能站上領獎臺,老車王舒米在正賽發車階段獨步天下,衰神附體的漢密爾頓變成了麻煩的代名詞,不過沒關係,之前比小黑麻煩更大的萊科寧和庫比卡也要歸隊了。

  牛人:塞巴斯蒂安-維特爾(Sebastian Vettel)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

  15支杆位,11站冠軍,以領先對手122分的巨大優勢成為F1歷史上最年輕的衛冕冠軍,維特爾的2011賽季牛氣沖天。

  如果說,上賽季維特爾在最後一站上演逆轉好戲多少有點意外、有點運氣的成分,本賽季德國人從第一站便開始領跑,隨著賽程的推進,衛冕只是時間問題。

  前不久,維特爾F3時的隊友迪雷斯塔在接受《米蘭體育報》的採訪時說,“那個時候我們駕駛同樣的賽車,一樣的引擎,相同的輪胎,我擊敗了他。我並不是想抹殺他今年的成就,但是他能贏得總冠軍還是因為他有一部好車。他做好了他的本分,但是換作另一位車手開著他的賽車或許也能取得同樣成績。”迪雷斯塔此言不乏“酸葡萄”的心理,卻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似乎有人爭的第一才會顯得特別有價值,輕易得到的冠軍總是習慣性地被歸功於賽車,而非駕駛賽車的那個人。就像1992賽季的曼塞爾,就像2002和2004賽季的舒米。但實際上,維特爾今年遇到的情況並不同於前面這兩位彼時的情形。紅牛是擁有一部好車,卻也不至於像最終積分顯示的那樣具備統治力。

 
克利斯蒂安-霍納(Christian Horner)和塞巴斯蒂安-維特爾

  2011賽季的發車線上坐著五位世界冠軍,維特爾、巴頓、漢密爾頓、阿隆索和舒馬赫,雖然末了以維特爾和紅牛的雙雙提前衛冕曲終人散。單就每站比賽來看,還是不缺個中精彩。維特爾不止一次表示,他的冠軍並不像看上去那樣輕輕鬆松,信手拈來。RB7雖被戲稱為火星車,然而全年19站比賽,紅牛僅有7次包攬了發車頭排(印度站還是因為漢密爾頓被罰),1-2完賽更是只得3回,韋伯直到收官站巴西大獎賽才第一次登上冠軍領獎臺。也許有人會說那是澳大利亞人的個人能力問題,但不要忘了,上賽季韋伯一度可是最有希望觸及總冠軍的人。

  之所有能擁有一個如此完美的賽季,維特爾對倍耐力輪胎極好極快的適應乃是原因之一,在輪胎策略舉足輕重的現在,每每能將進站時機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到“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再動”可謂相當關鍵。即便是在斯帕,紅牛為了避免麻煩(排位賽後輪胎起泡)需要提前進站換胎的情況下,維特爾依然在策略的幫助下完成了pole to win。

  去年,人們圍繞維特爾的爭論還在於,德國人似乎更擅長一路領跑直到迎接黑白格旗,一旦失去領先,便容易犯錯,也不怎麼精於超車。本賽季,維特爾將這些質疑的聲音統統打了回去。19站比賽,除了德國大獎賽獲得一個第四,以及在阿布扎比離奇地因為爆胎而退賽,他在周日的表現極之穩定,鮮少出錯。在蒙紮對阿隆索的果敢超車更贏得了驚歎聲一片。

  不可否認,超強的排位能力的確令到維特爾在正賽占得不少先機,但是與去年相比,本賽季多了DRS、KERS以及倍耐力,排位的重要性不及以往,加上邁凱輪在賽季後半段著實威脅到了紅牛,維特爾還是能夠帶回一個又一個的杆位,一站又一站的勝利和積分,再把一切歸根於賽車反倒顯得不太客觀了。

  還因為駕駛這部賽車的人。這個人雖然只有24歲,卻有著與年齡不相仿的老練和冷靜,也從來都不缺骨子裏那股年輕的熱血,霍納爾說,他看上去就像一隻溫順的綿羊,內裏卻是一個十足的“殺手”。一個賽道上的殺手。他追求那些統計資料,“分站冠軍,杆位,最快圈速,領跑圈數,搞得我們在那裏擔心受怕。”顯然霍納爾指的是韓國站和印度站維特爾直到最後還在執著于創造最快單圈。

  而現在,這個F1最年輕的雙冠王,將向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和記錄努力----那就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三冠王。

  熟人:簡森-巴頓(Jenson Button)、費爾南多-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路易士-漢密爾頓,塞巴斯蒂安-維泰爾與簡森-巴頓。

  除了維特爾,巴頓和阿隆索也可謂是2011賽季領獎臺上的熟面孔,巴頓12次,阿隆索10次----巴頓在加盟邁凱輪的第二季終於完全證明了自己,狀態穩定走強的同時,更力壓隊友漢密爾頓,對手韋伯和阿隆索,成為年度亞軍,證明自己並非溫吞水一瓢;至於阿隆索,駕駛一部競爭力不如人的賽車,還能有此表現,同樣極具說服力。有意思的是,這二位都在賽季中與各自車隊續了約。

  早在簡森-巴頓宣佈加盟邁隊那會兒,便有人對此舉表示不甚理解+不甚看好。不僅因為巴頓離開了一支自己效力多年且剛剛奪冠的車隊,更因為他加盟的是擁有漢密爾頓的邁凱輪。上賽季,巴頓最終拿下兩站冠軍,車手積分榜上排名第五,相較鋒芒畢露的隊友,賽道上的巴頓也是十足英國紳士范兒,柔和的駕駛風格給人的感覺更有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味道。偶爾遇到個下雨的周日,在一通雨戰亂戰後碰上個冠軍,足矣。

  所以當本賽季末有記者問惠特馬什,漢密爾頓是否低估了自己的隊友巴頓時,惠特馬什答曰“是的,可能是有一點”。其實,低估巴頓的應該遠不止漢密爾頓一人。在巴頓本賽季獲得的三個分站冠軍之中,加拿大和日本大獎賽的奪冠都堪稱經典。在吉爾-維倫紐夫賽道四個多小時的鏖戰,前前後後進站6次的巴頓最後一圈超掉維特爾問鼎了冠軍;而日本站的冠軍,則是他代表邁凱輪拿下的第一個幹地條件下的比賽桂冠,意義同樣重大。

  巴頓在本賽季的成功,固然不乏輪胎因素(他的駕駛風格更有利於護胎,尤其在更換成倍耐力之後),對頭的進站策略也是一方面。且經過了去年的磨合,巴頓對自家的賽車更加瞭解,與車隊的配合也更加默契,表現出色似乎順理成章。而最重要的就是,巴頓的內心深處從來就不缺少拼勁和對勝利的渴望----在斯帕,第13位發車一路上到第3;印度站,面對賽車更快的維特爾,巴頓始終緊追不捨。也難怪,大家現在都拿他作為“教育”漢密爾頓的正面教材。但對巴頓來說,戰勝隊友固然很重要,能夠再奪車手總冠軍才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

 
費爾南多-阿隆索。

  同樣盼著這一天早日到來的還有阿隆索。巴西站後,阿隆索的妻子拉奎爾在自己的推特上寫道,希望法拉利能在2012給西班牙人一部好車。這句話想必說出了所有阿隆索車迷的心聲,當然也包括頭哥本人在內。2011賽季,阿隆索最熟悉的發車位就是第三排,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最終帶回了10個領獎臺表現(其中還有一站冠軍),還能再有何奢求?所以,多梅從來都不吝對頭哥的讚美,因為他知道,如果不是有阿隆索,法拉利的成績還不知道要如何慘澹,看看馬薩,一個賽季下來最好的成績也不過第五。

  本賽季阿隆索最常遇到的情景就是,換上“硬胎”出站後要麼輕鬆被對手帶開,像在阿布扎比,要麼很快被對手扒掉,像是德國站,像是巴西站,……,這是法拉利2011賽季一直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頭哥除了無奈還是無奈。即使這樣,在紐柏格林,在阿布扎比,阿隆索都還能緊緊追逼對手,按他自己的話講,他是用排位賽模式在跑正賽。

  阿隆索說,現在的他各方面都要比2005和2006自己奪取總冠軍的那兩個賽季來得更強,他只希望法拉利能給他一部有實力去競爭總冠軍的賽車,且但願,不要讓他等得太久了。

  衰人:路易斯-漢密爾頓(Lewis Hamilton)

 
路易士-漢密爾頓。

  如果可以的話,漢密爾頓一定恨不得將這個他稱之為“最糟的”2011賽季從自己的記憶中挖掉。

  沒錯,漢密爾頓到底拿下了三個分站冠軍,僅少於年度總冠軍維特爾的11個,與他的隊友、年度亞軍得主巴頓相同。只是,本賽季的大部分時間裏,漢密爾頓確是麻煩不斷,賽道上的,賽場外的,以至於,人們從質疑他的駕駛風格,繼而開始懷疑他這個人,懷疑這個在加入F1的第二個賽季便問鼎世界冠軍的猛人,還能否再贏得自己的第二座世界冠軍獎盃。

  整個2011賽季,漢密爾頓無疑是同賽會幹事打交道最多的車手,在摩納哥,兩次被調查的他終於沒能忍住,“六站比賽我就被賽會幹事召見了五次,這實在是個笑話。”一時的口快只能是讓自己惹禍上身。這還不算完。加拿大站先後撞上韋伯、巴頓,比利時正賽同小林碰到一起,不得不提的自然還是他與馬薩的你撞我我撞你,兩名車手一個賽季裏居然能撞到一起6次,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於是,過去那個被公認的超車能人,一下成了大家口誅筆伐的肇事者。連漢密爾頓自己都有點不知所措,不明所以。

  有人說,這跟漢密爾頓的駕駛風格有關,對他來說比賽中只有一種速度:全力以赴,追求最速。就像他在德國站的表現那樣,堅強地守住韋伯,堅決地超掉阿隆索,直到最後一圈還在執著地做出最快單圈。因此很多時候,漢密爾頓的比賽要麼精彩到爆,要麼災難收場,很少有所謂中間狀態。也有人說,漢密爾頓並不會故意跟對手和自己過不去,有的時候他也許只是有點高估了邁凱輪賽車的極限。打從2008賽季之後,邁凱輪就再沒有為他打造出一部有望爭冠的賽車,這或者才是讓漢密爾頓最最鬱悶的地方。

  就在加拿大站的週六的晚上,“漢密爾頓與霍納爾在紅牛那兒聊了至少15分鐘”的報導讓圍場內再次炸開了鍋,雖然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下文,雖然漢密爾頓不止一次表達了對邁凱輪的忠誠,惠特馬什也始終一副力挺愛將的姿態,相信在雙方沒有正式續約前,各種消息、傳聞仍將不斷。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成功與巴頓續約之後,邁隊的壓力緩解了不少,在與漢密爾頓的談判中也不至於那麼被動。

 
Button & Jessica

  實際上,簡森-巴頓也是第一個在單季成績方面超過了漢密爾頓的隊友,無論是後者進入F1後還是之前。因此,直到阿布扎比,漢密爾頓才終於打開了話匣,說出了有名的“bubble”論。他說自己很羡慕隊友巴頓,“他有一個每站都來看自己比賽的老爸;還有他的經紀人;他的朋友;和一個形影不離的女友。”漢密爾頓呢,老爸成了其他車手的經紀人,有比賽的日子自己的經紀人卻鮮少現身,與女友“小野貓”妮可-舒可辛格的關係也一直被爆亮起紅燈(阿布扎比站前被指已經分了手)。“我希望有人能夠明白自己。儘管很多時候我都認為自己足夠集中,足夠積極,但很可能潛意識裏有些東西還是會讓我不開心,從而(在比賽的週末)影響著我。”

  在阿布扎比,奪冠後的漢密爾頓看起來是那麼高興,他特別把勝利獻給了到場的母親。他說,這個冬天他還是會一如既往地訓練再訓練,但是強度方面就會稍稍控制一下,為了留出時間同家人和朋友們在一起。只是不知道,巴西站後有關漢密爾頓又跟“小野貓”復合的傳聞是不是個好消息。

  無論如何,漢密爾頓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就像我們在阿布扎比看到的那樣。正如庫特哈德所說,F1需要一個純粹的漢密爾頓,一個遠離了麻煩的漢密爾頓。

  路人:邁克爾-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

 
羅伯特-豪格(Norbert Haug),菲利佩-馬薩(Felipe Massa)和邁克爾-舒馬赫。

  值得舒迷開心的是,明年仍然能夠看到偶像繼續馳騁在F1賽道上,雖然閱盡繁華的舒米本賽季給人感覺就是賽道上隨性地打打醬油,做一個玩票的路人甲。

  2011前半季,不斷有聲音質疑舒馬赫是否還適合待在F1,就連取代他的車手人選也不止一個兩個。到了賽季末,人們聽到的卻是,賓士想要與舒米續約的傳聞。回歸F1兩年,雖然還沒有登上過領獎臺,舒馬赫還是那個舒馬赫,從一開始他就說自己需要時間,去年他落後隊友羅斯伯格70分之多,今年兩人間的差距縮小到了13分。本賽季賓士賽車繼續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此情況下要求車手如何如何本身也不現實,即便如此,偶爾閃光的表現還是能讓車迷想起當年車王的種種神勇,至少在現階段已經足夠。

  有一個相當有趣的統計,邁克爾-舒馬赫是本賽季正賽首圈位置飆升最多的車手,總共上了34位。一方面這也多少說明舒米的排位成績總是未及理想,對這點他自己也供認不諱,尤其相較隊友羅斯伯格不俗的單圈表現。另一方面,正如豪格所說,“誰要是忽略了舒馬赫,那無疑犯了很大的錯誤。舒米依然能跑出令人激動的比賽,沒人能像他一樣在第一圈就提升好幾個位置。”

  加拿大站的雨戰,不管是車迷還是舒米本人多麼期待他能夠登上領獎臺,畢竟那一度如此接近。到了斯帕,車王更是瘋狂,第24位發車,第一圈過後便升至第14位,最終在完成對羅斯伯格的超越後將名次定格在第5。此後的蒙紮,舒馬赫與漢密爾頓持續20多圈的纏鬥讓車迷過足了眼癮。印度大獎賽,舒馬赫又一次在與隊友的直接對話中勝出,利用成功的策略再取一個第5。

  姑且不論舒馬赫是否會與賓士續約,繼續開下去。賓士車隊的當務之急還是繼續提升賽車實力,拉近與紅牛、邁凱輪以及法拉利之間的差距,先在2012拿下一兩個分站冠軍再說。果真能這樣,我們便可坐等舒米的小宇宙大爆發。

  故人:基米-萊科寧(Kimi Raikkonen)、羅伯特-庫比卡(Robert Kubica)

 
基米-萊科寧歸來。

  Iceman returns,這無疑是季後最重磅、最讓車迷猶感興奮的消息。也意味著明年的阿爾伯特公園賽道,將坐擁6位世界冠軍同場競逐。

  在嘗試過兩年的WRC,今年還體驗了一把NASCAR之後,萊科寧選擇重回自己熟悉的F1。或者他還是對F1沒完沒了的商業、公關活動完全沒有好感,但是比起WRC的泥濘或冰天雪地,F1的瀝青還是可愛的多。離開了圍場兩年,芬蘭冰人最大的感觸便是“隔行如隔山”。

  2009年,萊科寧在福布斯全球運動員收入排行榜上高居次席,據稱高達了5000萬美元。然而法拉利還是毅然決然與冰人分道揚鑣,蒙特澤莫羅給出的解釋是,“他是一位天賦異稟的車手,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同技師真正打成一片的車手,而這並不是Kimi”。除此之外,動力因素也是一方面。
  征戰WRC期間,萊科寧不止一次被爆要重回F1,就在一年前,雷諾車隊經理布利爾還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必須面對面地跟他談,他的眼睛會告訴你他是不是準備好了要回到F1。否則,前世界冠軍也不能怎樣。”

  一年後,冰人終於還是加盟了明年將更名為蓮花車隊的蓮花-雷諾。也許這一次布利爾從萊科寧的眼中看到了什麼,又或者同贊助商神馬的也不無關係,雷諾一直都很羡慕紅牛、邁凱輪、法拉利和賓士的車手陣容,並且一心想要打造屬於自己的豪華配組,簽下萊科寧是個不錯的開始。
   
  雖然萊科寧一直在強調重回F1自己並沒什麼壓力,能否儘快適應現在的F1賽車顯然是他會面臨到的最大問題。畢竟這兩年F1光是規則上就發生了不小變化,去年的舒馬赫也是他的前車之鑒。對冰人來說,最大的難點同樣會是輪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不管怎樣,萊科寧,這個過去被公認為賽道上最快的車手之一,在車迷中頗具人氣的iceman,他的歸來對F1絕對是大好消息一個。

 
Robert Kubica

  萊科寧回來了,下一個車迷期待的大牌就是庫比卡了。年初參加拉力賽發生的嚴重撞車事故讓波蘭人至今仍處於恢復當中,雖然雷諾方面一直表示會等庫比卡,但是已經宣佈了下賽季車手陣容的該隊顯然已經有所“準備”。

  有意思的是,根據《米蘭體育報》的最新爆料,法拉利方面已經為庫比卡安排了測試計畫,紅軍決定在2012年春天讓波蘭人測試他們2010款的賽車。一直以來,法拉利不時透露出對庫比卡的欣賞,而且後者與阿隆索也是很好的朋友,加上馬薩最近兩個賽季的發揮都不甚理想,本賽季更連領獎臺都沒上過。2012年底,屆時馬薩的合同就將到期,庫比卡如能在2013年聯手阿隆索,對紅軍是再理想不過的組合。但是馬薩就……

  (蔡卓)


作者: qaz90284    時間: 2011-12-20 11:56:11

有戲是正常的  在F3時期 有的都會說真話

但是到了F1 剛開始 有的菜鳥還是會說真話

不過這樣不好通常車隊還是希望她打官腔

學學老前輩=  =  久而久之 就不純真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