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當前台灣咖啡種植面對的問題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1-12-22 18:34:21
標題:
當前台灣咖啡種植面對的問題
1.
成本
:人工成本高,效率未達標準。成 本高是必然的,也是要欣然接受的事實。所能做的就是增加果實與生豆之製成率,仍可以降低很可觀的成本。目前台灣咖啡的製成率還未達世界標準,故成本還有很 大調整空間。舉例來說,製成率可以由7-10公斤果實製成1公斤生豆,提升至5公斤果實製成1公斤生豆。其次為採收工資,目前由於種植面積不是很普遍,每 個熟練工人一天大約採收25-30公斤果實,正常情況每個熟練工人每天可以採收45- 50公斤,甚至達到60公斤。以上二項加起來,成本還有許多調降空間。改善製成率可以由正確農園管理和妥善病蟲害防治來達到,人工採收成本則需等到足夠種 植面積時,自然改善。二者加起來,台灣咖啡的成本幾乎有1/3調降空間,反應在售價上,自然有很大調降空間了。
2.
防風
:風害在各地都是很嚴重的問題,經驗上咖啡樹若非種植五年以上,都還不是你的。因為很容易受強風吹倒。故需要利用支柱支撐。最好要做防風林。
3.
防浸
:水患比風害更嚴重,因為降雨時間更長,容易因長期積水造成根部腐爛,植株枯死。故排水設施必須妥善完全且有效。
4.
遮蔭
:行間遮蔭,建議檳榔園間植咖啡,或咖啡園間植香蕉等遮蔭樹。
5.
經營方式
:傳統農產經營vs現代策略傳銷。不要以傳統農業心態看咖啡種植,最好要有前瞻性的行銷準備。但是,千萬不能欺騙消費者,否則將自食惡果。
6.
質量控管
:要求人工採收,正確應用加工技術,堅持品質,控管產量。就品質來說 , 人工採收與水洗處理是生產高級咖啡的基本要求(註:雖然目前國外已有傾向採用半水洗式處理咖啡豆,國內還是先由水洗式著手吧)。水洗法講究採收當天要完成 去皮工作,避免咖啡豆受黴菌感染,而出現發霉味和腐臭雜味。
生產者應該趕快找機會多方學習,學習咖啡方面專業知識,不只是學些門面花招。才能將所學的專業與顧客分享。沒有專業,就不可能對品質有正確概念。老實說,至今為止,生產者有意願學習的真的極少。拜託,趕快打起精神學習吧。
7.
技術問題
:沒有正確咖啡農園管理技術和正確的採收後加工處理技術,就不可能生產合於市場需求的台灣咖啡。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引進整套正確的咖啡管理技術,及早確立台灣咖啡的品質,並以此基礎進而建立以提升品質為目標的台灣咖啡管理技術。
生產者首先要有"正確"製作咖啡豆的技術,記得是"正確的技術"。
8.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不正確,損失將達100%。尋求適當防治病蟲害的技術,更是當務之急。聽 過不少各地種植者一再強調他們種咖啡從來不使用農藥,因為他們發現台灣咖啡沒有病蟲害問題。台灣咖啡之病蟲害防治問題,與世界各咖啡生產國家一樣,應該只 是選用化學農藥與生物防治(指有機方式防治法)的分別而已。 如果像一些人所說的,他們的咖啡樹不會有病蟲害,聽聽就好。
9.
對咖啡的瞭解
:唯有懂寶石的人,才能把寶石的真正價值給弄出來:唯有懂咖啡的人,才能弄出台灣咖啡的真正品質與價值。台灣咖啡農民一定要花時間虛心學習瞭解咖啡,以客觀的態度認識世界其它產區咖啡和確立台灣地區咖啡品質之獨特性。所以,強烈建議台灣咖啡生產者多多向消費者學習。因為當前國內消費者中有許多對咖啡品質有獨到見解的專家。
10.
要團結
。這是最困難的一點,雖然有各種團体,還是很難做到。
11.
世界觀的培養
。實在不敢提到這點,但是不提又梗在喉頭。咖啡是世界性產業,參與在咖啡產業者,不能不知世界咖啡事。最基本的一個心態,不能老是存著自己的咖啡最好的心態,否定別人的存在。舉例來說,經常看到某些個地方為推廣他們的咖啡,總是提到他們的咖啡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得過世界咖啡xx獎。等了這麼多年,還未見到證據在那裡。世界上好像還沒有舉辦過這種比賽。你想像得到如果越南咖啡在比賽中勝過藍山咖啡得冠軍,這個世界會怎樣? 千萬不要說不可能。如果說日本的福岡有咖啡園,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下也有咖啡園,你相信嗎? 任何產區的咖啡都應該被尊重,都有其基本價值。至少,每一個產區的咖啡背後,都有不少家庭依靠咖啡在生活著。
來源:屏東咖啡園
作者:
hilaser
時間:
2012-2-5 10:23:34
好文章**好觀念*** 台灣咖啡**成本太高是事實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