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談緣份 [列印本頁]

作者: 割稻仔    時間: 2012-3-2 11:48:15     標題: 談緣份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說明了天地宇宙存在著一個無法去形容的微妙,這種微妙,無聲無息!無色無味!要說沒有,卻又感覺得到,要說有,卻又摸不到,見不著,這與心經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緣!近乎大自然的法則,這個法則,從無始以來即存在,沒有一個神佛可以主宰,更別說是人,所有的物質、非物質世界(包含時間、空間)都在這個法則下運作,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在物質世界,這個法則就是佛家所言:成、住、壞、空;非物質世界,這個法則就是不生不滅。
那緣到底是什麼?依現有科學解釋,比較接近"磁場"的概念,也就是在大自然法則下,所衍生出來的某種特定關係,但要進一步瞭解這種特定關係的意涵,可能要先談談大自然法則運作的主體:物質與非物質。
心經記載:無即是有,有即是無;老子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兩個無?到底是什麼?就是"能〞!譬如冷、熱,看不到,摸不著,這就是"能"!就是"無〞,但相信大家都感覺得到它的存在,這就是"有"。非物質世界,事實上,就是"能"的世界,物質的世界,在科學理論上,已探索到"夸克"(一個非常微小的計量單位)甚或微中子更小的境界,這些微粒子,由"能"的世界生成(部分脫序而逃逸到宇宙),並持續在"能"的世界不斷碰撞、重組,於焉有中子、電子、質子等形成物質的基本元素"原子"誕生,爾後原子與原子、或原子與中子等持續不斷碰撞、重組,生命或無生命(如礦物)的基本元素"分子〞亦出現於這個宇宙,在不可數的年後,即為今日我們所觀測到的大千世界樣子,因此,佛是什麼?即是無!即是有!即是能!而且是有智慧的"能"。
回過頭來談談"緣"吧!瞭解了物質世界源自於非物質"能"的世界,唯一且不能被主宰的主宰者"大自然法則",也就是”道”,對於天地萬物自有一套運作方式,讓物與物之間彼此維持著某種程度的特定關係,但這個關係會因著物與物之間的互動而有所消長,這種關係的消長,完全取決於物與物之間的互動,這就是大自然法則,沒有什麼可以去控制這種關係,換言之,就是物與物之間的自生自滅,所謂的緣起緣滅。
當物與物之間互動條件或稱之原力結束,緣即滅,其關係(或稱之份吧)亦告消失,因此,"緣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下一秒你所遇見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個"緣",但不一定都有"份"(產生特定關係),體會到這重深層含意,大家就"隨緣"吧!
但無論緣與份是如何存在於生命的瞬變中,主宰的絕非是個體的細微意識,所有這個物質世界所給予我們的一切,我們只能轉錄在意識裡,但不能改變什麼,因為我們不是主宰者,真正能夠扭轉乾坤的是〞 大自然法則〞是〞道〞!因此,由意識察覺出來的感官世界,無論美醜善惡,包括生老病死,不要試圖改變什麼,就讓它靜靜的發生,然後就只是坦然接受一切,這就是〞道〞。

這個世界上不管有什麼樣的喜悅,它!完全來自希望別人快樂。
這個世界上不管有什麼樣的痛苦,它!完全來自希望自己快樂。

作者: 樹葡萄    時間: 2012-3-2 12:44:58

佩服.逆天道覓因果順天道則隨緣.不生不滅圓融無波.
除了送心.無言可替獲者歡喜
作者: 割稻仔    時間: 2012-3-2 14:57:59

樹葡萄 發表於 2012-3-2 12:44  
佩服.逆天道覓因果順天道則隨緣.不生不滅圓融無波.
除了送心.無言可替獲者歡喜 ...

樹兄果具慧根。覓因果未必逆天,但求得避禍之心昭然。一如求神問卜,無非試圖透過怪力亂神之力,機先探得一己命運,進而吞符作法在所不惜,只為享盡人間好處,不願承受命註的坎途,殊不知天機豈能洩露?更遑論能夠扭轉乾坤。事實上,也沒有什麼天機可言。老子曰: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禍福相依,周而復始,人力焉能左右,如果大家都能透過外力趨吉避兇,平順一生,那才叫天道不存。因此,順逆境是必然現象,我們不能也不必改變什麼,就只是靜靜的讓它發生,就只是接受,全然的接受一切,慢慢的,你將對著澄明的天空,咯咯的笑,咯咯的笑..........................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2-3-2 15:29:28

老子的道 接近梵天的修行..

但佛家所言12因緣 其中有提到 要解決因果的糾纏 可以從任何一處因緣下手

只要一處斷掉 輪迴的根就斷裂了 人透過修行可以打破業力的規則..

其中有三種因緣是凡夫最執著之處<愛><有><取>...

念佛之人 把這三個因緣 執著在佛號上 把最大阻力變成最大助力..

念念之間 貪嗔癡變成戒定慧...所以佛法是解決業力的無上寶筏..

老子的道解釋自然法則 就是算命知其所以然 但是無力可回天...

因為人的習氣不變 再怎麼飛天鑽地 總是在六道輪轉..

唯有接受更高生命靈的幫助 加上自己很粗淺的自力 可以提升境界

其中往生彌陀佛教大學 更是最簡單的方法..此事只有志(智)者能行..

妙不可言~且不可思議~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2-3-2 16:52:00

caesar25 發表於 2012-3-2 15:29  
老子的道 接近梵天的修行..

但佛家所言12因緣 其中有提到 要解決因果的糾纏 可以從任何一處因緣下手

理上如此 然而信解行證 必須是自己證道才行 不能倒果為因 把菩薩的成就心得 當作是自己境界

事實上凡夫光個<身相>都不能看破 何來不言佛道

要在日常生活中如如不動 幾人能做到? 古人說:<修德有功 性德方顯>

人道五倫圓滿 眾善奉行 諸惡莫做 才能成就佛道

說理大家都可以引用前人的心得 事實上是自欺欺人

真正修行人 要老實面對自己的程度 畢竟面子事小 解脫事大

或許師兄已經悟道證果 若有失言之處請見諒  

但末學自知駑鈍 習氣難當 若不念佛 今生斷無成道之理..

本師說:末法時代 淨土成就...末學就是歡喜受持 當個聽話的好學生就對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一夜焚夢    時間: 2012-3-2 21:03:01

緣分來去無常!
來時驚喜,去時憂傷。
年紀到了某個程度,
才知道錯過了多少美好。
我聽著張學友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突然發現感觸良多。
彷彿,看見了幾許自己的影子。
沒辦法像你們這樣灑脫,也許是我沒有慧根吧。
作者: 割稻仔    時間: 2012-3-2 21:25:55

一夜焚夢 發表於 2012-3-2 21:03
緣分來去無常!
來時驚喜,去時憂傷。
年紀到了某個程度,

淡淡的愁,輕輕的憂。叫人惋惜,只是錐心。有時候,遠遠的想著一個人,也是美的。
風起兮葉落飄零,雨來兮朱簷涓滴。
是人稀,是天憐。
溼糊,奈。
作者: 水漫天    時間: 2012-3-2 21:38:03

割稻仔 發表於 2012-3-2 21:25  
淡淡的愁,輕輕的憂。叫人惋惜,只是錐心。有時候,遠遠的想著一個人,也是美的。
風起兮葉落飄零,雨來 ...

白雪紛飛.聖潔天地.當置身其中.僅餘難受的酷寒.所以.距離是成就美感的起源.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