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全台廟宇最特殊的周知縣 立德立功好典範{1p} [列印本頁]

作者: chen1490    時間: 2012-3-10 17:56:02     標題: 全台廟宇最特殊的周知縣 立德立功好典範{1p}

 
嘉義市城隍廟最大的特色,除了供奉城隍爺,也供奉捐資建廟的知縣周鍾瑄。嘉義市城隍廟董事長葉源助表示,周鍾瑄神像是清乾隆年間,城隍廟重建時,眾善信士為感念周鍾瑄德澤,因此特別雕刻周鍾瑄神像,供奉在大殿內。如今,農曆二月十七日,恰巧恭逢周鍾瑄聖誕千秋,故當日,針對清寒邊緣人,發放生活物資,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關於這尊周鍾瑄神像,安奉在嘉義市城隍廟大殿內,神像頭戴清朝頂戴花翎,身穿清朝官服,保存得相當完整,而且格外引人注目。嘉義市城隍廟總務賴永川表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諸羅縣周鍾瑄知縣,謂城隍即城池之意,既有城池,必有城隍,方可以迓神庥而妥神靈,所以現今位於嘉義市東市場西側的城隍廟,是由康熙年間,諸羅知縣周鍾瑄捐俸560兩 、參將阮蔡文捐銀 40兩 興建,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冬建而成,與一般民間集資興建的城隍廟有所不同。


歷史值得作為民眾的人生典範,嘉義市城隍廟慈善會會長劉勇吉指出,周鍾瑄知縣治理台灣功榮很大,在諸羅建學館,修城隍,摒陋規,並教民耕作,發給耕牛、農具、種籽,闢阡陌,廣田疇,開溝渠,築塘堰,促進了農業發展,使老百姓得利,人民感其德,稱所修塘堰為"周公堰",並建"周公祠",為祂塑像。

當周鍾瑄知縣離台後,地方官苛政於民,激起農民起義,朝廷將起義鎮壓後,又命周鍾瑄以員外郎身份管理台灣。祂對民"寬以柔之",捐款平糶,修廢革弊,安定民心,在祂的治理下,台灣漸有開發,頌聲悅耳,青史長存。


董事長葉源助表示:歷代以來,不管是官吏士紳,抑或平民百姓,一遇困難,必然求禱於嘉邑城隍廟,而周氏神像奉祀其中,以曾是縣令治陽的身分,與城隍治陰的神靈,陰陽共治,不但其他廟宇無法比擬,所展現之神通廣大,抑是其他廟宇絕難向背。


所以本廟爲感戴周氏在世慈惠循吏,大慈大悲之德澤,故而推動公益之理念,配合嘉義市政府社會處,提供未達中、低收入戶標準之清寒邊緣戶,每戶送白米1包5公斤裝及壽麵10包及中醫健診活動,嘉惠於嘉義市民,讓社會大眾肯定與緬懷周知縣的德政,同時盼社會大德或善團體能共襄盛舉,共同打造更溫馨祥和的人間樂土。


 
作者: mine360708    時間: 2012-3-10 18:43:00

周鍾瑄(1671年-1763年),字宣子,中國清朝官員,貴州貴陽花溪人。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鄉試第二名舉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福建省邵武縣知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至五十八年(1719年)任台灣府諸羅縣知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台灣縣知縣。任內周鍾瑄頗有治績,廣造糧倉、埤圳,以利農業。與陳夢林、阮蔡文被稱為「諸羅三賢」。
雍正二年(1724年),滿巡台御史禪濟布,彈劾鍾瑄「加徵耗穀」。雍正七年(1729年),欽差大臣史貽直以貪贓罪判處鍾瑄絞刑,後被清世宗赦免。最後官至江寧知府。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逝世,享年92歲。

上面資料從網路上收集



作者: fsv123    時間: 2012-3-10 19:08:53

身在公門好修行.值得當今官員的典範
作者: 黃虫    時間: 2013-4-8 13:08:32

這地方鄉聞,讓我等期待這台灣境內官廳能如此愛民嗎?我想很難~
眼見遍地貪官墨吏,被人捉贓了還喊冤~悲
謝謝您分享這鄉聞!!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