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媽祖生 [列印本頁]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2-3-16 23:16:54     標題: 媽祖生

媽祖生

媽祖信仰在是譬徒最多,分佈最廣的神明。

全臺灣媽祖廟之多,其他神明罕與倫比,而各鄉鎮的廟宇群中,也都以媽祖的規模最為宏大、莊嚴、華麗。

每在二月中旬起至三月二十三日止,信眾慶祝媽祖誕辰長達二、三十天,熱烈情況幾近瘋狂狀態;即為諺語形容說「三月瘋(蕭)媽祖」。

如著名的大甲媽進香繞出巡,動輒十多萬人,而北港媽祖藝遊行更是壯觀非凡。


迎藝閣,最早北港的藝閣都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夜間遊行,稱為「上元祭」,在民國五十四後才改為花燈展,藝閣則改在三月二十三媽祖生登場。

藝閣源於唐宋時代的「山車」與「陸船」前者是在車上搭棚閣,加以彩飾做成山林之狀,並裝扮神仙故事在其中。

「陸船」是竹縛成船形裝飾彩繪,人就在其中扛著行走。這兩種都可以活動自如,並有樂工演唱彈奏配樂。

山車、陸船發展到明清時,隨著開臺先民傳進臺灣。

據陳逸的「艋舺竹枝詞」詩佳記述藝閣遊街情形非常熱鬧:「誰家閨秀墮金釵,藝閣妖覆塞街。

車鼓逢逢南復北,通宵難得幾場諧。」這是三百餘年前的情景,另有一位劉其灼亦為康熙年間的貢生,他的「元宵竹枝詞」亦描述說:「鰲山藝客簇卿雲,車鼓喧闐十里聞;車去西來如水湧,儘多冠蓋庇裙釵。」

「鰲山」、「藝閣」前文已經說明過「卿雲」是象徵「祥瑞之氣」,現代的「藝閣」借助了科技乾冰的煙氣,在燈光照射更是其妙無比。

在迎神賽會中與各種陣頭融合在一起,藝閣與各種陣頭合稱為「藝陣」。不過,早期的藝閣是用人力扛抬,照明則以火把充用;布景的裝飾有山有水也有古代庭園建築的「台」、「樓」及「閣」,所以迎神賽會出動藝閣稱為「裝台閣」,又稱為「詩意」,並且藝閣的內容也常由文人創作設計再由工匠製作。

臺灣的藝閣發展與廟會有很大的關係。

舊時中南部迎神賽社的廟會,整個春季活像一場藝閣的博覽會,正月有台南佳里金唐殿的「蕭瓏香」、三月是學甲慈濟宮的「學甲香」及「上香礁」 ,雲林北港朝天宮、臺南大天后的「迎媽祖」,四月西港慶安宮「西港仔香」,這些廟會都有盛大的藝閣遊行。

社會工業化後,藝閣漸漸被陣頭取代,目前廟會的藝閣遊行,以北港朝天宮的藝閣最為盛大,每年吸引的觀光客成千上萬。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