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牛的傳奇故事
[列印本頁]
作者:
ntyang1961
時間:
2012-4-19 22:35:30
標題:
牛的傳奇故事
牛的傳奇故事
我國古代用牛來祭天,所謂「太牢」,是祭祀最盛重的犧牲。
骨頭作為占卜,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部份是刻在牛肩胛骨上的。牛的力氣大,因此,利用它來作為坐騎,套車搬運。
肉可吃,皮可製器,更重要的是用來耕田。據〝山海經〞云:「后稷之孫叔均,作牛耕。」而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位叫「冉耕」取字為「伯牛」,可見國人利用牛來耕田歷史已久,似乎在三代時已有牛耕了。
在字典中,以牛為首的字有三百多個,語言學家認為這是牛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顯著性的現象。
在中國知識階層的社會,流傳許多與牛相關的典故,如春秋時期的「風馬牛不相及」、戰國時期的「雞口牛後」、漢代的「九牛一毛」、晉時的「吳牛喘月」、隋時的「牛角掛書」等等非常之多。
在民間社會更有各種多采多姿有關牛的傳奇故事,說明了牛在民俗中的重要性。
(一)地牛與地震:
民間相信地下有地牛,有些地方相信只有一隻,當這種大地牛身體發癢、擦癢時,就必然會發生大地震。
相傳在日據時期,嘉義曾發生一場大地震,據說就有人從地震裂縫處看見大地牛的尾巴。在綠島的居民,他們相信地震是由於兩隻地牛在鬥角。
因此,每次地震時,小孩就會拿出金屬製的面盆敲打,同時大聲的叫喊,以便把兩隻鬥角的地牛分開,若兩隻地牛分開不鬥,則地震就自然平息了。
(二) 水牛和黃牛的叫聲:
從前,水牛和黃牛相約前往山溪洗澡,洗了一半,聽到老虎的吼聲,就趕緊從溪中跑上岸穿衣要逃走,由於心慌,黃牛穿了水牛的衣服先逃走;水牛因身體比黃牛大,黃牛留下來的衣服小,穿不進去,雖然勉強穿上了,但脖子還是裸露著,心中非常焦急。
在這個緊張的時候,觀音剛好路過那裏,看到這種情形,就拿出一條圍巾給水牛圍脖子,但圍巾大了些,所以,我們現在看見水牛脖子有所謂「帶頷垂」(配圍巾),有點垂下來的樣子。
老虎離開之後,水牛又回到溪中洗澡,並等待黃牛回來換衣服,可是黃牛並沒有回來,水牛只好大聲喊叫「換!換!」(閩南音),要黃牛來換衣服。
黃牛聽到了,害怕水牛責罵,因此,不敢回去,只佔在遠遠的地方說「不啊!不啊!」(閩南音),意為「不要啦!不要啦!」。
直到現在,水牛還是「換!換!」地叫著,而黃牛亦仍是「不啊!不啊!」地叫著,這是水牛和黃牛叫聲不同的由來。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作者:
ck5689
時間:
2012-4-22 13:25:52
牛這種可愛的動物,是上天的恩賜與人類,的好助手,牛只是吃草,要求極低,然而貢獻給人類的一切,卻是價值極高.
前人會用來種田拖鬆泥土,是農夫的最佳伴侶,現代多以食用為主,可真難為這種動物.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