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ER的沈栢(Jay C. Shambaugh)在「歐羅的三大危機」(The Euro's Three Crises)報告指出,歐羅區尤其是「吉卜賽」(GIPSI,沈栢對歐豬五國的「謔稱」)銀行普遍持有大量本國主權債券,例如希臘商業銀行即持有約25%GDP的希臘政府債券,西班牙銀行持有本土主權債務亦差不多等於GDP的20%,意大利和葡萄牙的政府債券倉位則接近GDP的10%;另一方面,歐羅區銀行亦同時持有相當數量的區內國家主權債務,2011年IMF估計,希臘幾間最大型銀行持有希臘主權債務超過銀行一級資本的100%。問題是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例如2007年房市泡沫爆破),央行也即是政府出手拯救銀行等於買入本身的債務;而假若發生主權債務危機,銀行持有的主權債務立刻大幅貶值(希臘成為歐羅區第一個無法完全償還債務的國家),主權債務違約的結果又導致銀行危機。沈栢認為,主權債務的可持續性與經濟增長息息相關(詳見4月13日信研「歐羅三大危機」),經濟一日停滯不前,主權債務危機一日都不可能消除,也因此構成了歐羅區三大危機──銀行、主權債務、增長──互相牽連關係。
增長危機
歐羅區的關鍵難題是各成員國的經濟增長不平衡,承受危機的能力也大有分別,歐盟委員會統計的歐羅區經濟信心(Euro area economic sentiment,結合消費者和商業信心指標)證明,德國的經濟信心在2010年9月已升越金融危機前水平【圖2】,但受到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南歐國家的拖累,2012年初歐羅區整體經濟信心回軟至接近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時水平。
在歐羅區,成員國之間貿易關係非常密切,區內市場佔GIPSI出口總值甚高百分比,從Eurostat統計歐羅面世以來的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armonis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HICP)相對走勢顯示,各國經濟強弱立判【圖4】,GIPSI特別是希臘和西班牙在高通脹壓力下,其競爭力遠遠落後於歐羅區和德國,而且大家都採用同一種貨幣,GIPSI又不能透過貶值去調控經濟。